時間:2020-12-21 10:0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汪茵
2020年,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帶來巨大沖擊,世界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經濟加速向高質量轉換,新發展格局正在形成;固廢行業國補退坡預期塵埃落地,行業發展面臨嚴峻考驗。值此十三五收官之際,“2020(第十四屆)固廢戰略論壇”于北京召開,中國環境保護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為“中國環保”)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周康代表中國環保分享了對產業發展的一些思考及建議。
周康
中國環保的“十三五”:翻一番、三倍增“1211”格局初步形成
習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必須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由此,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新階段,環保行業也迎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期,作為重要子行業的固廢產業在十三五期間也發展迅猛。
回顧“十三五”固廢行業發展,周康分析,十三五期間國內固廢整體上呈現出三個特征:一是市場高速發展,投資持續高位;二是跨界巨頭加入,競爭愈加激烈;三是多項政策疊加,機遇與挑戰并存。
在過去五年,中國環保也乘政策東風,積極響應國家區域發展戰略,搭上行業發展快車。據周康介紹,截至目前,中國環保固廢處理總規模達10萬噸/日,實現“翻一番”,資產總額300億元,實現近3倍增長。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1211”的業務格局,即“打造一個基礎,開展兩大探索,承接一個平臺,創新一個模式”。
“1211”業務格局
一個基礎:以生活垃圾焚燒為核心,協同處置多類固廢的業務基礎,業務類型從單一垃圾焚燒向多類固廢協同發展。截止目前,中國環保固廢處理規模為10萬噸/日,其中生活垃圾焚燒占比81%;污泥、餐廚、廚余、病死畜禽等其他固廢占比19%。
兩大探索:指在環境服務業務、有機垃圾處理業務上開展了有益探索。中國環保于2016年開展環服業務,2020年,環境服務業務總合同額超過40億元。下屬瑞科際公司開展廚余垃圾技術工藝研發,形成了具有自有知識專利和設備設計集成能力的有機垃圾分解分離預處理工藝系統。該工藝對餐廚/廚余垃圾物料的適應性強,系統穩定性高,可有效與后端處理工藝銜接。
一個平臺:指中國環保作為中國節能環保集團全資子公司,承接集團作為“長江經濟帶污染治理主體平臺企業”的定位,參與長江經濟帶固廢污染治理。截止目前,中國環保在長江經濟帶11省市累計獲取項目總數27個,總投資超過100億元。
一個模式:指中國環保在總結和吸收固廢協同處理經驗基礎上,結合長江經濟帶固廢治理問題,圍繞四個思維一個創新,即“整體思維、底線思維、集約思維、系統思維、融合創新”,探索以干濕垃圾分類為基礎,以城鄉協同為手段,實現多源垃圾集約、協同處理,達到固廢處理效率最優化的“兩園一鏈”模式,為城鄉固廢處理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實現城鄉協同,各類固廢在兩園一鏈系統內部循環利用,做到無廢流出。這一模式前期在咸寧、畢節實踐,打通固廢治理+生態改善+高經濟價值農業產業鏈,目前在長江流域正加快布局。
“兩園一鏈”固體廢棄物綜合解決新模式
依托一個基礎、兩大探索、一個平臺、一個模式,中國環保實現了業務差異化發展,并為十四五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展望“十四五”:四輪驅動,攜手共贏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拉開了各行各業十四五謀篇布局的序幕。展望“十四五”固廢行業發展,中國環保考察宏觀環境和行業環境后認為:
從宏觀環境來看,當前全球政治經濟正面臨二戰以來最大變化,全球化進程受阻,地緣政治博弈加劇,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同時,科技革命加速,以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新科技革命重塑全球競爭格局,成為影響中國經濟格局的重要力量。從國內來看,我國發展仍處于并長期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宏觀經濟環境由高速增長開始進入高質量發展的新時代。
從行業環境來看,十四五時期,國家深入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持續改善環境質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生態環保產業仍處于戰略發展機遇期。固廢產業內部,在經歷高速增長之后,產業逐步回歸理性,行業內企業更加注重高質量發展。整體來看,十四五期間,固廢行業處于行業整合期、業務融合期、短板強補期。三重周期疊加影響,十四五時期,固廢行業技術創新、精益運營、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戰略價值進一步彰顯。
在這樣的背景下,十四五期間,中國環保將持續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踐行“兩山”理論,堅定“成為一流的生態環保企業”戰略定位,持續“行業競爭優勢”,致力于“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以“創新驅動發展”為核心指導,在踐行生態文明過程中實現自身高質量發展。
具體而言,主要依靠以下四方面驅動:
一是響應國家政策聚焦行業風口。周康談到,作為央企,中國環保將積極融入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主動肩負國家綠色發展的歷史使命,既是時代賦予的責任和央企的應有之義,也是中國環保重大戰略機遇。十四五時期,中國環保將繼續響應國家政策,積極參與推動垃圾分類、無廢城市建設、農林生物質轉型,以及長江經濟帶發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在服務國家戰略中找準自己的定位。
二是實施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戰略。中國環保適應行業發展態勢,以技術創新、管理創新、體制機制創新、改制上市、數字化轉型為抓手,全面構建創新驅動發展動能。
三是積極應對國補退坡。2020年,國補退坡塵埃落地,引發行業熱議,但各方解讀不一。國補退坡給企業經營無疑帶來了重大挑戰,但同時,補貼退坡倒逼行業市場化提升,倒逼行業探索長效機制,適當給行業發展“降降溫”,長期來看,有益行業持續發展。在國補退坡后時代,中國環保也將積極與行業參與者共同推動地方政府理順服務與垃圾收費掛鉤的價格機制,為固廢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注入動力源泉。
四是開放心態擁抱競爭。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大背景下,環境治理需求已成為全社會看好的拉動內需重要引擎,跨界巨頭紛紛涉足環保固廢,資金實力雄厚,機制更為靈活,模式上更為多樣,創新驅動力更強,一方面給行業格局帶來巨大沖擊,另一方面,新生力量也是推動行業升級的積極力量。面對市場競爭的變化,中國環保將以開放積極的心態,對內倒逼改革創新,對外推動競合發展,在合作中實現可持續發展。
攜手共建長江大保護
2020年11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主持召開第三次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已經從2016年“重大區域發展戰略”,2018年“關系國家發展全局的重大戰略”提升到2020年的“成為我國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主戰場、成為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主動脈、成為引領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主力軍”,長江經濟帶戰略地位進一步加強,環境治理市場空間將得到進一步釋放。2018年5月,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領導小組會議明確,發揮中國節能污染治理主體平臺作用,積極參與長江經濟帶生態修復和環境保護工程。
在長江經濟帶戰略地位進一步凸顯的大背景下,周康分析認為,成為主體平臺絕不意味著要在長江經濟帶環境治理市場里單打獨斗,就共融共生的產業生態而言,任何一家企業都無法掌控每一個細分領域的技術與市場,唯有秉持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才能實現共贏。長江大保護是全民族的偉大工程,也是環境治理企業神圣的歷史使命,中國環保愿意承擔中央企業所應肩負的歷史使命,致力于推動產業良性發展,打造共融共生的產業發展生態,發揮平臺作用,聯合環境治理的優秀企業,組成聯合艦隊,共同建設偉大工程,實行偉大夢想。
周康最后表示,中國環保愿與業內同仁及諸位有識之士一路同行,共同研究創造合作機制,集中優勢資源,攜手治理長江經濟帶環境污染,共享綠色發展成果!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