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2-08 11:00
來源:江門市生態環境局
近日,《江門市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3年)》正式發布,對江門市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情況進行了詳細介紹,并指出江門市需加快補齊2023年部分類別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缺口。
本文對《江門市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3年)》進行了詳細解讀。
一、《方案》的起草背景是什么?
“十三五”期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固體廢物污染防治工作,各級各部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強化源頭控制和污染防治監管,持續推進固體廢物管理制度改革,在固體廢物儲存場所及處理處置設施建設、固體廢物規范化管理以及監督執法等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固體廢物管理工作邁出了堅實的步伐。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全市固體廢物產生量持續快速增長,部分類別廢物的利用處置能力出現過剩、部分類別仍有缺口,固體廢物利用不充分,與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態環境的需求還有差距。
為指導和統籌推進2020-2023年期間我市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工作,市生態環境局組織編制了《江門市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建設實施方案(2020-2023年)》(以下簡稱《方案》)。
二、《方案》的編制依據有哪些?
主要包括《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無廢城市”建設試點工作方案的通知》、《廣東省固體廢物污染防治重點工程項目“鄰避”問題防范與化解工作實施方案》“科學規劃布局,加強區域與行業統籌 各地要因地制宜地謀劃‘十四五’期間設施布局與選址工作,明確固體廢物處置設施布局、建設規模等”、《廣東省生態環境廳關于加快推進危險廢物處理設施建設工作的通知》“要制定危險廢物利用處置能力建設工作計劃,分解工程項目建設任務,明確工作目標、完成時限、責任單位和責任人,督促相關企業加快完成危險廢物利用處置工程項目建設”等。
三、《方案》提出了什么目標?
提出了以全域布局、統籌規劃,問題導向、兼顧長遠,總量控制、公平競爭,協同配合、共建共享為基本原則。到2023年底前,全市工業危險廢物、一般工業固廢的利用處置能力均達到80萬噸/年以上,基本滿足我市各類別廢物的實際需要且原則適度控制在實際需求的五倍以內。
四、《方案》提出了哪些工作任務?
著力鞏固“十三五”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建設成效,進一步健全工業固體廢物收集、貯存、利用和處置體系,暢通處置渠道,布局更趨合理,提出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任務。
一是引導開展源頭減量和循環利用,包括引導產廢企業源頭減量和工業園區開展綠色循環化改造,實施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
二是加快補齊2023年利用處置設施能力缺口,加快推進已取得環評批復的利用處置項目建設,鼓勵社會資本參與補齊能力缺口,鼓勵協同合作和設施共建共享,推動落實危險廢物豁免管理制度,推進與生活垃圾性狀相近的一般工業固廢進入生活垃圾焚燒廠等協同處置。
三是適當控制能力過剩和工藝不成熟項目,原則上不再建設能力超過2023年預測需求的五倍以上廢物的利用處置項目,對1-5倍能力的廢物利用處置項目要嚴格環境準入,新建項目應當采用國內先進成熟的工藝和設備,嚴格控制再生利用過程的污染環境風險,對特殊類別危險廢物建議統籌考慮項目建設的可行性、污染防治技術的先進性,在現有條件下可按全國全省統籌的原則,依托國內省內的利用處置設施予以解決。
四是健全工業固體廢物收集體系,逐步建立機動車維修和機動車拆解行業危險廢物、廢鉛酸蓄電池、廢含汞熒光燈管等的收集體系,有條件的鎮(街)可設置一個一般工業固廢收集轉運設施(點)。
五是提升設施的運營水平。鼓勵引進國內外先進、成熟的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技術、裝備及運營管理經驗,優化處置工藝,鼓勵企業、科研機構和研究所加大技術創新和改造力度,積極研發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和無害化處置技術,提升現有設施的處置運營水平。
五、《方案》中部分關鍵詞的釋義?
“無廢城市”是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引領,通過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續推進固體廢物源頭減量和資源化利用,最大限度減少填埋量,將固體廢物環境影響降至最低的城市發展模式;“兩高兩低”中的兩高是高投入、高耗能,兩低是低效益、低產出;“四新促四化”是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促進智慧產業化、產業智慧化、品牌高端化和跨界融合化;“靜脈產業園”是指建立以靜脈產業為主導的生態工業園,通過靜脈產業盡可能地把傳統的“資源—產品—廢棄物”的線性經濟模式,改造為“資源—產品—再生資源”閉環經濟模式,實現生活和工業垃圾變廢為寶、循環利用。
六、《方案》有哪些的特點和創新點?
主要特點包括有:問題導向,兼顧長遠,堅持能力缺口等問題為導向,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并加快補齊我市少數種類工業固體廢物本地利用處置能力缺口,并適度超前,充分滿足我市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的長期發展需求。對點多面廣、量小分散的小微產廢源,完善收集設施,實現收集、利用處置服務的全覆蓋;總量控制,公平競爭,堅持政府引導、總量控制,市場為主,公平競爭,統籌區域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能力建設總量,防止利用處置能力過剩嚴重,嚴格控制低水平或同類設施的重復建設,促進市場主體適度競爭、公平競爭;堅持嚴格準入,淘汰落后,限制以外市廢物為主要來源、產品質量標準和產品無穩定使用渠道、污染防治技術落后的工業固體廢物利用處置項目;協同配合,共建共享,探索建立縣(市、區)、部門間協同處置機制、資源互助共享機制和應急處置機制。統籌全市范圍內固體廢物處置利用設施的布局和使用,結合我市各類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設施情況,以科學設置、集中布局為切入點,提高不同縣(市、區)間、多種固體廢物間的利用處置設施的共建共享。推進不同固體廢物回收體系的有效融合,減少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提高回收和利用處置效率。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