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09 10:2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陳偉浩
近些年來,隨著城市建設與改造的提速,建筑垃圾污染和垃圾圍城問題日益凸顯。根據住建部公布的最新規劃,2020年中國將新建住宅300億平方米,屆時,我國建筑垃圾產生量將達到峰值,預計會突破30億噸。
面對巨大的產生量,我國建筑垃圾處理能力卻并不容樂觀,當前我國建筑垃圾資源化率不足10%,相較于歐美日韓等發達國家的90%~95%,存在很大的不足,造成大量的建筑垃圾沒有進入正常的處理渠道,從而污染水體、大氣和土壤,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對建筑垃圾進行資源化處理,不僅解決了建筑垃圾堆放帶來的環境污染問題,還可生產再生產品,并回歸城市建設,減少城市建設對于采砂、采石的需求,減少生態環境破壞。因此,建筑垃圾資源化是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要求。
行業政策已趨完善
“十三五”對于中國建筑垃圾處理行業而言是極為重要的五年,從2016年起,涉及建筑垃圾資源化的國家政策頻繁推出,為建筑垃圾處理行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016年2月,《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見》,首次明確提出,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基本建立建筑垃圾回收和再生利用體系的時間表。
2017年5月,《循環發展引領行動》,到2020年,我國城市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率要達到13%。
2017年10月,《關于推進資源循環利用基地建設的指導意見》,到 2020 年在全國范圍內布局建設 50 個左右資源循環利用基地。
2018年3月,《關于開展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工作的通知》,將全國 35 個城市列為建筑垃圾治理試點城市。
2020年4月,新《固廢法》,將 “建筑垃圾”從固廢法中的“生活垃圾”單獨分出來,作為單一大類進行管理,有利于“建筑垃圾”在各個領域獨立管理。
2020年5月,《關于推進建筑垃圾減量化的指導意見》,要求:到2020年年底,各地區建筑垃圾減量化工作機制初步建立。
2020年9月,《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修訂征求意見稿)》和《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兩個《意見稿》的發布,極大地推動了我國建筑垃圾的資源化處理的發展。其中,《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條件(修訂征求意見稿)》,要求進廠建筑垃圾的資源化率不應低于95%,無法資源化利用的固體廢物應按要求無害化處理;對于建筑垃圾再生處理及資源化利用產品生產中產生的廢料和粉塵等次生固體廢棄物,鼓勵企業全部回收利用;《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行業規范公告管理辦法(修訂征求意見稿)》對申請公告的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企業明確了要求,并提出,組織推廣先進適用的節能減排新技術、新工藝及新設備。
在政策的推動下,多個地方積極響應,紛紛針對建筑垃圾出臺了相關管理辦法,其中山西提出,原則上不得再新設建筑垃圾填埋場,到2020年,各設區市至少建成1個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設施,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達到30%以上;安徽甚至提出到2020年,省轄市建筑垃圾資源化利用率計劃達到70%以上。此外,河北、貴州、青海、湖南、云南、河南鄭州、山東煙臺、陜西西安等多個省市也明確提出了2020年資源化利用率的具體目標。
資源化指標倒逼市場快速釋放
E20研究院固廢研究中心高級分析師李少甫認為,建筑垃圾資源化產品屬于定制化產品,相較于焚燒發電、厭氧產沼等通過電網或天然氣管網直接消納的網絡剛性產品,以及基礎油、再生金屬等大宗商品而言,后端的市場需求方面具有更大的風險。
建筑垃圾市場受制于資源化產品的消納問題,使得市場空間的釋放相對緩慢。但在建筑垃圾產量越來越大,資源化利用能力愈發不足,資源化指標日趨變嚴的情況下,建筑垃圾資源化處理市場的釋放速度已明顯不足。
從開展建筑垃圾治理試點的35個城市(區)統計來看,2019年試點區域建筑垃圾的產生量為13.7億噸,推算2019年全國建筑垃圾總量不低于35億噸/年。試點城市通過“臨時+永久”及“現場+固定”等布局和模式來設置資源化設施,已建設資源化項目總數為445個,總處理能力3.12億噸/年,資源化利用率已達22%。
假設今年建筑垃圾與去年持平依然為35億噸,試點城市13.7億噸,試點之外,尚有22.3億噸建筑垃圾。按照《循環發展引領行動》資源化率13%來測算,試點區域之外有近2.9億噸建筑垃圾需要進行資源化處置,減去現有資源化處置能力(不足)1億噸,試點之外有近2噸建筑垃圾需要進行資源化處置,僅增加處置能力100萬噸以上的生產線,就需要近200條,缺口極大!
建筑垃圾的回收利用價值巨大,建筑垃圾再生骨料替代天然骨料作為工程建設材料可用于不同領域,如再生混凝土、砂漿、砌塊、磚、板材等應用于建筑工程;再生透水混凝土、透水磚、無機混合料、級配碎石、回填材料等應用于市政交通工程;再生骨料作為滲蓄材料用于海綿城市建設領域;再生混凝土制品用于地下管廊等。應用工程達數千萬平方米,時間長達15年,工程質量可靠。
隨著再生產品的生產與應用實踐逐步深入,越來越多的產品應用技術趨于成熟,目前已發布國家、行業標準共16項,另有10余項行業、團體標準在編,為工程應用提供技術支撐。如《混凝土和砂漿用再生細骨料》GB/T 25176、《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 25177、《再生骨料應用技術規程》JGJ/T 240、《建筑垃圾再生骨料實心磚》JG/T 505、《道路用建筑垃圾再生骨料無機混合料》JC/T 2281等。除國家或行業標準外,建筑垃圾資源化推進較好的地區也積極制定地方標準。
目前,我國已經形成了以預處理為主的移動式建筑垃圾處理技術和以生產建筑垃圾再生產品為主的固定式工廠建筑垃圾預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技術,其資源化產品最終的消納,是決定資源化成功與否的關鍵。
3月份,國家發展改革委等十五部門和單位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砂石行業健康有序發展的指導意見》(發改價格〔2020〕473號)(下稱《指導意見》)。此次《意見》再次提到“鼓勵利用固廢資源制造再生砂石,鼓勵利用建筑拆除垃圾等固廢資源生產砂石替代材料,清理不合理的區域限制措施,增加再生砂石供給。這里主要指的便是建筑垃圾的資源化。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