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11-02 13:44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趙利偉整理
11月2日,中國固廢網從云南省公共資源交易信息網獲悉,瀘西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特許經營項目開啟招標,項目預計總投資不低于3億元(其中,本期預計總投資不低于1.5億元),特許經營期限為30年。
一、 項目概況
(一)招標項目名稱:瀘西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特許經營項目
(二)招標人:瀘西縣住房和城鄉建設局
(三)瀘西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特許經營項目基本情況
瀘西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選址于瀘西縣境內,用地約60畝,項目投入生產后主要處理瀘西縣轄區內所有鄉鎮的生活垃圾。
項目規劃建設2×300t/d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系統及相關配套設施,本期項目設計日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為300t/d,擬安裝1臺300t/d的機械爐排垃圾焚燒爐,配套建設1臺6MW汽輪發電機組,額定垃圾處理能力為300t/d,垃圾處理量能在210~330t/d范圍內連續穩定運行。預留二期1臺300t/d機械爐排垃圾焚燒爐,配套建設1臺6MW汽輪發電機組的場地。項目預計總投資不低于3億元(其中,本期預計總投資不低于1.5億元),項目投資總額最終以相關部門審批通過的可行性研究報告和設計文件為準。
二、項目特許經營的主要條件
(一)項目特許經營模式
項目采用BOT模式(建設—運營—移交)實施特許經營。經公開招標后,招標人授予中標人投資、設計、建設、運營瀘西縣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中標人負責項目的前期工作、設計、投融資、建設、管理運營和移交。
(二)《特許經營協議》主要條款
1.特許經營期限:特許經營期限為30年(自項目主體工程開工之日起計算,含建設期)。項目建設期不得超過18個月。項目建設完成后按《特許經營協議》約定提供生活垃圾焚燒處理、余熱發電業務,收取售電收入、生活垃圾處置費等允許費用,并履行《特許經營協議》約定的各項義務。特許經營期屆滿,瀘西縣人民政府或其授權機構依據《基礎設施和公用事業特許經營管理辦法》規定選擇后續特許經營企業。
2.特許經營范圍:項目投入生產后的垃圾處理范圍為瀘西縣轄區內的城區和相關鄉鎮,最終以縣住建局實際提供垃圾的區域為準。
3.特許經營企業簽訂《特許經營協議》后必須完成以下主要工作并承擔相關費用(包括但不限于):按規定設立項目公司、可研報告編制報審、環境影響評價編制報審、水土保持方案編制報審(含水土流失補償費)、節能評估編制報審、土地用地預審報告編制報審(含調規、定界、地災、礦壓和復墾)、建設工程規劃方案編制報審、建設工程用地規劃許可、工程勘察設計及報審(含初步設計及施工圖設計)、工程設備材料采購招標、項目建設、工程驗收、商業運營(含運營、維護和更新改造)等。
4.根據國家建設部、國家環保總局、科技部發布《城市生活垃圾處理及污染防治技術政策》,指導性意見要求,本項目選用機械式爐排爐焚燒工藝。
5.本項目選址于瀘西縣境內,用地約60畝。縣人民政府負責完成該項目用地的征收,地上、地下建筑物、構筑物、管桿線的拆遷、安置、補償,以凈地按國家土地出讓的相關規定,以“掛牌”出讓方式供地。
6.本項目用地自征收和拆遷需投資(具體金額以實際需要為準,多退少補),暫由特許經營企業墊付。縣人民政府在一年內返還(該筆資金未包含在項目總投資內)。
7.瀘西縣人民政府協助為本項目落實、提供城市供水、道路等公共設施接口。在特許經營協議簽訂1月內,向特許經營企業提供上述規劃接口的位置圖紙,以便于項目整體規劃設計。
8.項目開始商業運營后,縣人民政府按中標單價支付給特許經營企業生活垃圾處置費(招標人能接受的最高限價為75.00元/噸,投標人的報價不得高于此限價,否則其投標文件將不被接受,作廢標處理),生活垃圾處置費按月統計,由特許經營企業統計匯總后向瀘西縣人民政府或其授權機構開具國家規定的相關票據,每半年結清一次。
9.項目開始商業運營第一年內(自特許經營企業開始接收垃圾之日起計算),縣住建局負責協調將處理范圍內的生活垃圾清運到項目設施所在地,保證生活垃圾月平均日送達保底量為240噸,若生活垃圾月平均日送達量低于240噸,仍按240噸/日結算生活垃圾處置費。第二年內保證生活垃圾月平均日送達保底量為270噸,若生活垃圾月平均日送達量低于270噸,仍按270噸/日結算生活垃圾處置費;第三年及以后保證生活垃圾月平均日送達保底量為300噸,若生活垃圾月平均日送達量低于300噸,仍按300噸/日結算生活垃圾處置費。
10.項目開始商業運營后,特許經營企業按本項目處理工藝生產的各種副產品(如余熱發電、煙氣、飛灰、爐渣、污水、污泥、噪聲等),由特許經營企業按規定出售或處理處置,出售所得及處理處置費用均由特許經營企業自行負責。
11.特許經營企業必須嚴格按照批準的建設規模、建設內容、建設標準和投資額進行建設,嚴禁擅自改變標準和建設內容、改變規模。如特許經營企業擅自改變,縣住建局有權終止合同,并追究特許經營企業的違約責任。
項目資格審查方式為資格后審。不接受聯合體投標。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