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9-16 09:51
來源:紹興市城市管理局
近年來,紹興市扎實推進生活垃圾治理工作,通過制度化管理,多元化協同,精細化運行、標準化作業、專業化利用,走出了一條具有紹興特色的生活垃圾治理之路。
紹興市垃圾總量提前實現負增長。2019年,紹興市城鎮生活垃圾總量增幅為-1.57%,提前實現了負增長。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90.08%,資源化利用率77.99%。2020年1-8月增幅為-10%。處置能力走在前列。自2017年以來,投資44.85億元,先后實施了循環生態產業園等9個處置設施,新增處置能力5700噸/日。其中2017年建成1座,新增焚燒能力2250噸/日;2018年建成3座,新增餐廚垃圾處置能力500噸/日;2019年建成1座,新增餐廚垃圾處置能力300噸/日;2020年將建成4座,將新增焚燒能力2650噸/日。2019年,市區已提前實現“全焚燒、零填埋”,餐廚垃圾處置設施已率先實現縣縣全覆蓋。項目建成后,到2020年底,全市焚燒和餐廚處置能力將達到7700噸/日,實現全市域“全焚燒、零填埋”。無害化工作處于領先。2019年紹興成為新標準執行后全省首批3個處置廠(場)達到AAA級標準的地市。2020年在生態環境部每日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煙氣排放通報中,紹興成為全省11個地市中達標排放工作成績最好的城市。其主要做法是:
1.制度化管理,打造治理體系新高度
垃圾分類契約化簽約儀式暨分類“潔”車再出發活動
一是注重高位謀劃。紹興市高度重視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多次親自部署,并把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列入年度重點工作清單和崗位目標責任制考評。市人大、市政協充分發揮監督作用,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印發《紹興市城鎮生活垃圾分類處理三年行動方案(2020-2022年)》及其工作指標任務分解工作清單,對紹興未來三年垃圾分類工作進行謀劃,提出了“一年補短板、兩年抓提升、三年見成效”的目標。制定《2020年紹興市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計劃及評價辦法》,明確了26項工作(重點工作10項、一般工作11項、指標任務5項),做到計劃細化、考核量化。
二是注重制度體系。積極構建垃圾治理“1+X”制度體系,“1”即《紹興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辦法》;“X”即《紹興市餐廚垃圾管理辦法》《餐廚垃圾收運考核辦法》《紹興市建筑渣土管理辦法》《紹興市建筑泥漿管理辦法》《紹興市工程渣土運輸承包企業考核管理辦法》《促進紹興市園林綠化廢棄物資源化處理規范發展的指導意見(試行)》《生活垃圾分類指導手冊》《建筑垃圾利用處理專項規劃》《園林綠化廢棄物管理制度》《大件垃圾回收利用管理制度》《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規劃》《大件垃圾處理規劃》等12項配套制度。
三是注重考核評價。推行競爭機制,對各區、縣(市)的進展情況實行“一月一通報”,以通報排名,掛圖作戰,亮點加分,獎優罰劣的形式,開展差異化考核。建立巡檢機制,建立以分類辦為主,充分利用第三方力量,進行垃圾分類巡檢。建立考核機制,每月排定各項工作的進展計劃內容,結合巡檢結果對各地每月推進情況進行考核量化打分,年度按累計平均分進行考評,考評結果作為市委市政府對各區、縣(市)崗位目標責任制考核依據。
2.多元化協同,推進源頭減量新作為
限塑令
一是政府搭臺。開展凈菜進城行動,目前已在全市60家果蔬集貿市場開展凈菜進城試點。持續推進“限塑令”,在全市113家超市門店(農貿市場)推廣使用環保可重復使用的袋子或籃子。限制使用一次性消費用品,出臺《關于限制一次性消費用品的通知》,規定從2019年11月1日起施行,全市星級賓館全面推行限制一次性消費用品工作,從源頭減少塑料制品使用量。鼓勵使用生物可降解垃圾袋,印發《關于鼓勵使用生物可降解垃圾袋的通知》,鼓勵黨政機關事業單位國有企業、市場、小區等使用生物可降解垃圾袋。在越城區率先實施,現已向市區發放生物可降解垃圾袋11.4萬只。
二是企業唱戲。推進快遞企業包裝循環利用,探索建立快遞包裝共享循環利用機制,從快遞包裝、配送、回收等環節減少快遞包裝用品。目前快遞客戶電子運單使用率達到95%以上,新建30個符合國家郵政局標準的快遞網點包裝廢棄物回收裝置。鼓勵企業研發和運用新技術,浙江豪宇生態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炭化技術實現園林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綠星公司利用秸稈等研發生物可降解塑料袋,推進源頭減量。
三是人人參與。開展“光盤行動”。在中型以上餐飲企業、食堂全面開展“光盤”行動,鼓勵餐飲企業提供打包服務,建立激勵措施等措施落實情況。鼓勵居民在超市門店和農貿市場推廣使用菜籃子、布袋子等減少使用塑料購物袋。
3.精細化運行,探索分類投放新途徑
諸暨每日一袋
一是“每日一袋”契約化。抓住易腐垃圾和其他垃圾分類投放工作,就是抓住了千家萬戶分類投放的“牛鼻子”,為此,紹興推行易腐垃圾“每日一袋”契約化管理模式。具體運用新時代“楓橋經驗”,通過黨建引領、多方簽約、責任劃定、星級掛牌等手段和途徑,形成人人參與、多方契約、共建共享的垃圾分類新格局。以諸暨市為例,目前諸暨城區已3個街道、192個小區、10萬人參與“每日一袋”,2019年,兌換積分400余萬元,分類質量取得實質性突破。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