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9-04 09:39
來源:北京生態環境
作者:魏昕悅????
全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4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8.5%,優良天130天、同比增加17天,完成造林綠化13.3萬畝……近日,中共北京市委生態文明建設委員會辦公室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生態文明建設“成績單”,一組組數據印證著北京市在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綠色發展、建設生態環境以及統籌自然資源配置等方面所走過的堅實足跡。
據悉,2020年上半年,北京市協調推進疫情防控和生態文明建設,做到“兩手抓、兩不誤”,醫療廢物、醫療廢水得到安全處置、有效監管;同時,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改善,首都市民的藍天幸福感、綠色獲得感穩步提升。
“藍天碧水凈土”繪出城市底色
2020年上半年,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向縱深推進,在打好三大保衛戰的同時,加強生態環境監管,立足服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守護環境安全。
打贏藍天保衛戰,北京市聚焦重點領域、重點區域和重點時段,深化“一微克”行動,狠抓精細化管理減排和區域協同減排。針對移動源,協同津冀同步出臺實施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排放污染防治條例,既開創協同立法的先河,又為打“組合拳”治理污染提供法規保障。近年來,北京市全面實施機動車新車國六(b)排放標準;新能源汽車累計達到34.42萬輛;建成遠程排放監管平臺,可監管4.2萬輛重型柴油車,提高執法檢查的精準性、科學性;印發高排放老舊車淘汰更新方案,淘汰1.7萬輛國三標準汽油車;編碼登記4萬余臺非道路移動機械;推進區域協作,京津冀三地基本實現超標排放車輛數據共享,使用統一的非道路移動機械登記平臺,初步建立新車抽檢抽查協同機制。
狠抓復工階段揚塵管控,在施工工地出口兩側,試點開展道路塵負荷監測,壓實“門前三包”職責;利用遙感技術精細化識別、評估五類行業、8000余塊裸地的揚塵管控情況,目前有苫蓋等管控措施的裸地管控率提高到63.7%。數據顯示,雖然上半年受多次外來沙塵影響,但降塵量同比下降4.3%。
印發專項治理行動方案,對61家重點企業開展“一廠一策”深度治理;推進汽修行業噴烤漆污染整治,已治理129家企業;檢查餐飲企業2.37萬家(次),查處超標排放等違法行為777起。
東城、西城、通州區等構建了“1+N(行業)+X(街道)”的精細化治理體系,有針對性地推進屋頂清掃、背街小巷深度保潔、防塵天幕密閉試點等工作,三個區的PM2.5濃度均為44微克/立方米、同比均下降10.2%,改善幅度超全市平均水平。
碧水保衛戰領域,污染減排、生態擴容、流域協作同步推進,保好水、治差水。完成農村地區6個“萬人千噸”飲用水源地保護區的劃定工作,完成市、區兩級城鎮飲用水源地調查評估;實施城鄉水環境治理行動方案,全市污水日處理能力達到743.7萬噸,完成農村地區65條小微水體整治;聯合生態環境部、河北省印發實施《潮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綜合規劃(2019-2025年)》,繼續實施密云水庫上游潮白河流域水源涵養區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入境的總氮濃度持續下降;實施永定河生態補水工程,5月實現了25年來永定河流域北京段首次全線通水。
分類施策,加速“凈土”步伐。對農用地,13個有耕地的區全部建立耕地土壤環境質量類別劃分清單,實施分類管理;農業投入品實現減量增效,化肥減量示范5.6萬畝,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20.1萬余畝(次)。在建設用地上,北京市完善了污染地塊治理修復許可銜接機制,以及土壤污染風險評估、效果評估報告評審機制;8個污染地塊實現安全利用;運用遙感技術、現場核查等手段,開展污染地塊安全利用檢查,未發現違法開工建設情況;石景山區、通州區完成國家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核算試點工作。
有力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對新冠肺炎定點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產生的醫療廢物,以及密切接觸人員集中隔離點產生的生活垃圾,進行集中收集、處置,建成投運潤泰醫療廢物處置設施(二期),全市醫療廢物處置能力由130噸/日提高到190噸/日,實現“日產日清”。
“兩山”理論引領發展之路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貫穿北京市的發展之路,以“兩山”理論為指導,堅持綠色、節約、低碳發展,推動北京市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堅持綠色發展,制定實施構建市場導向的綠色技術創新體系落實方案,退出一般制造業和污染企業68家,對163家單位實施清潔生產審核;印發實施《落實生態涵養區實施意見2020年重點任務計劃》《2020年平原區與生態涵養區結對協作重點實事》,確定68項重點任務、28項結對協作實事,推動生態涵養區高質量發展。堅持節約發展,支持4批、26個節能改造項目,預計每年可節能3.1萬噸標準煤;發布公共建筑電耗限額管理暫行辦法,完成既有居住建筑節能改造約30萬平方米,累計448個項目通過綠色建筑標識,新開工裝配式建筑面積713.32萬平方米,占全市新開工面積的32.93%;印發2020年節水型社會建設工作方案,實行用水總量控制;啟動百項節水標準規范提升工程,建設農業高效用水工程,開展園林綠地節水專項執法檢查。
堅持低碳發展,發布應對氣候變化年度工作計劃,對能源、工業、建筑、交通、服務業等領域的800余家重點排放單位、600余家一般排放單位,加強管理,督促完成溫室氣體減排任務;深化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指導本市納入全國市場的34家碳排放單位,開展報告、核查等工作。
倡導綠色生活,開展“一微克”行動系列宣傳活動,舉辦第七屆北京生態環境文化周、節能宣傳周、低碳日等活動,提高公眾生態環境意識;實施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從凈菜進京、光盤行動、綠色包裝等方面推動源頭減量,開展垃圾分類主題宣傳,推廣垃圾分類;實施新一輪節能減排促消費政策,銷售節能節水減排商品77.2萬臺,經測算,年節電約7500萬度、節水約14.5萬噸。
生態環境建設升級宜居指數
2020年,北京市持續加大生態建設力度,推動北京市綠色生態空間不斷擴大,農村人居環境更美更宜居。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北京市已經完成造林綠化13.3萬畝,占全年任務的78%;新增恢復濕地、城區綠化建設分別完成年度任務的50%、50.7%;淺山區新增造林綠化面積4.39萬畝,占全年任務的74%;城市“綠心”項目已完成總工程量的82%。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