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7-24 10:41
來源:The Pew Charitable Trusts
皮尤慈善信托基金會與SYSTEMIQ進行的一項新分析發現,如果不立即采取持續行動,到2040年,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量將增加至近三倍。不過該研究也明確了相關的解決方案,如果關鍵決策者愿意在整個系統范圍內做出改變,那么利用目前可行的技術可以使這一數字縮減80%以上。
科學分析的結果今天在報告《打破塑料浪潮:對遏制海洋塑料污染途徑的綜合評估》中發布。發布該報告的同時,7月23日在《科學》雜志上發表的題為《評估實現零塑料污染的方案》一文闡述了該報告的技術基礎。
研究發現,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來應對塑料產量和消費量的預期增長,那么在未來20年里每年進入海洋的塑料量將從1100萬噸增加到2900萬噸——相當于全球每米海岸線上都有50公斤(110磅)塑料。由于塑料在海洋中保留了數百年,而且可能永遠不會真正降解,到2040年海洋中塑料的累積總量可能將達到6億噸(相當于300萬頭藍鯨的重量)。國際固體廢物協會表示,由于病毒流行期間一次性塑料消費量增加,新型冠狀病毒也給結束海洋塑料污染的斗爭帶來了更多的挑戰。
皮尤和SYSTEMIQ與世界各地的科學家和專家合作,利用一個首創的經濟模型得出了報告的結論,該模型量化了全球系統中塑料的流量和數量,并比較了2016年至2040年在六種情形下海洋塑料污染的數量:從預計塑料流入海洋的流量將保持不變(報告中所指的 “一切照舊”)到世界塑料系統的全面改革(稱為 “系統變革方案”),包括其生產、收集、消費和處置/循環利用。該模型量化了每種設想方案的相關成本、氣候和就業影響。
盡管在應對全球塑料挑戰上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報告認為政府和工業界目前的承諾到2040年只能使流入海洋的塑料數量減少7%。如果不做出有意義的改變,到2040年,全球將約有40億人可能無法獲得有組織的廢物收集服務,這將顯著增加海洋塑料污染的預計數量;要縮小這一差距,就需要在2040年之前每天為超過50萬人提供收集服務。
《打破塑料浪潮》確定了八項措施,這些措施可以利用目前可行的技術和解決方案,到2040年減少每年流入海洋的塑料污染的約80%。其中包括減少塑料生產和消費的增長、用紙張和可堆肥材料等替代品替代部分塑料、設計可回收利用的產品和包裝、擴大中低收入國家的廢物收集率、增加回收利用、減少塑料廢物出口。除了改善海洋健康外,與 “一切照舊”相比,采用報告中所列變革,到2040年可為各國政府節省700億美元;預計使每年與塑料有關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25%;并創造70萬個工作崗位。
雖然系統變革方案將每年的海洋塑料污染速度降低了80%以上,但這需要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動,并且到2040年,每年仍將有超過500萬噸的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徹底消除海洋塑料污染的流動需要大幅增加創新和投資,伴隨重大的技術進步,采用新的商業模式,且更加重視研究和開發。
“海洋塑料污染沒有單一的解決方案,但通過快速和協調一致的行動,我們可以打破塑料浪潮,”皮尤環境副總裁湯姆·狄龍(Tom Dillon)說,“正如這份報告所述,我們可以投資于一個更少廢物、更佳健康成果、創造更多就業機會以及為人類和自然創造更清潔、更具彈性環境的未來。”
鑒于禁止一次性使用塑料物品等法規的變化,以及消費者日益關注塑料廢物對環境的影響,塑料污染對原生塑料或新塑料的生產者和使用者提出了獨特的挑戰。但對于新材料和現有材料的供應商以及使用循環商業模式及重復使用和再填充系統的行業來說,這也是一個獨特的機會,其設計就是旨在盡可能地延長產品和材料的使用時間。
“我們的結果表明,塑料危機是可以解決的。制造這一挑戰花費了一代人的時間;這份報告表明,我們也可以在一代人的時間內解決這一問題,”SYSTEMIQ的創始人和管理合伙人馬丁·斯圖赫蒂(Martin Stuchtey)說,“《打破塑料浪潮》沒有留下任何值得討論的借口;我們今天已經擁有了遏制80%以上塑料流量所需的所有解決方案。我們現在需要的是行業和政府下定決心。”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