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7-17 17:25
來源: E20水網固廢網
作者:李少甫 王妍
(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制圖)
如前文所述,物業企業進入環衛市場屬于業務的縱向擴張,E20研究院發現,物業企業的環衛市場擴張多對其現有物業業務有一定依賴。因此呈現出明顯的屬地性特征。按屬地性強弱,E20研究院將參與環衛市場競爭的物業公司分為三類:本地物業企業、非本地物業企業、大型地產公司所屬物業企業。其中本地物業企業指在物業業務所在地(或周邊臨近城市)參與環衛市場競爭并獲得項目的物業企業。非本地物業企業是指在物業業務所在地之外參與環衛市場競爭并獲得環衛項目的物業企業。而在物業企業中有一類特殊的物業企業,即大型地產公司所屬的物業企業。在對2020年上半年環衛項目的分析中我們發現,這類物業企業所中標的環衛項目所在地均有其所屬地產公司的地產項目(如碧桂園-壽陽、保利-洛陽、保利-寧鄉、金地-東莞、綠城-岳陽)。這類企業中標的環衛項目也相對較大,如碧桂園壽陽項目合作期限為3年,總計服務金額1.08億元。可以看出,這類物業企業的物業業務與其所屬地產公司的地產業務如影隨形,遍布各地。其環衛市場的擴張也是通過地產項目的介入,形成的城市開發與服務的一體化。通過對2020年上半年環衛項目的分析,我們發現,在物業企業中標的環衛項目中,按中標項目個數計,超過97%是由本地物業企業中標的。而按中標金額計,這一比例為90.6%。可以看出絕大部分物業企業在環衛市場的競爭當中難以走出屬地,對目前已形成規模的環衛市場化企業在全國布局的沖擊并不明顯。但對于大型地產企業所屬的物業企業則不同,這類企業地產、物業業務遍布各地,域外擴張能力不俗,同時擁有強勁的資金能力及城市開發協同效應,如若深耕環衛市場必定不容小覷,將有望成為環衛市場化企業的有力競爭對手。
(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制圖)
自2017年46個重點城市推行垃圾分類制度,到逐步推廣至全部地級城市,再到這兩年上海、北京等城市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接連開始施行,垃圾分類已成為我國環衛市場不得不提的重點業務。我國垃圾分類工作主要以社區等小單元推動為主,在推動過程中,物業作為基層實施的重要抓手,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從模式上奠定了物業企業在垃圾分類業務中的競爭優勢。據E20研究院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垃圾分類中標項目中有37%的項目是由物業類企業獲得。(推薦閱讀→薛濤年度報告上:大數據盤點固廢環衛行業及十大影響力企業)
(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制圖)
而在2020年上半年的物業公司中標環衛項目中,有3%的環衛項目為前端垃圾分類項目。按服務模式分類可以看出,84%的垃圾分類項目為常駐型分類,物業公司在物業管理的基礎上引入垃圾分類指導人員和短駁收運裝置;其余16%為可溯源分類和宣傳型分類,二者各占8%。
(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制圖)
(E20研究院數據中心制圖)
結語
從業務角度來看,物業企業進入環衛市場主要從事道路清掃保潔、垃圾收運等環衛業務。同時由于物業企業更接近用戶(垃圾產生者),因此在垃圾分類相關業務中有明顯競爭優勢。以垃圾分類為接口逐漸接觸并進入環衛市場也將成為眾多物業企業的業務拓展選擇。
物業企業參與環衛市場競爭正逐漸成為常態,這是物業企業業務拓展的正常選擇。從2020年上半年的環衛市場中標信息來看,物業企業中標數量約為20%。絕大多數物業企業僅在其物業業務所在地嘗試開展環衛業務,中標的項目也多為期限較短、金額較小的分散化項目,對環衛市場化企業造成的沖擊相對較小。同時有少量規模相對較大的物業企業在其物業業務所在地之外開展環衛業務,這對物業企業自身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擴張相對較慢。另外大型地產企業所屬的物業企業在其地產項目所在地進行城市開發與城市服務的一體化嘗試,獲得期限較長、體量較大的環衛一體化項目。這類物業企業以其地產業務為依托,擴張速度相對較快,且有一定競爭優勢,正逐漸成長為環衛市場競爭中的新勢力。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