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江西發布《大南昌都市圈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9-2025年)》

時間:2020-04-14 11:25

來源:中國固廢網

日前,江西發布《大南昌都市圈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公示稿)》。全文如下:

大南昌都市圈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19-2025年)

大南昌都市圈是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建設的核心地帶,是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引領區,是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示范區,為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建設,按照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的總體部署,依據《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大南昌都市圈發展規劃(2019-2025年)》和相關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要求,制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19年至2025年,展望到2035年。

一、基礎與形勢

(一)區域概況

大南昌都市圈位于江西省北部,包括南昌市、九江市和撫州市臨川區、東鄉區,宜春市的豐城市、樟樹市、高安市和靖安縣、奉新縣,上饒市的鄱陽縣、余干縣、萬年縣,含國家級新區贛江新區,共32個縣(市、區)和鄱陽湖全部湖體在內,國土面積4.50萬平方公里。該區域北臨長江,西依幕阜山和九嶺山,東含鄱陽湖和廬山,屬長江流域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濕潤溫和,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無霜期長。地形地貌包括山地、丘陵、平原和河湖等多種類型,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山區、中部丘陵,東部為平原和湖泊。其中,鄱陽湖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是長江的重要調節器,年均入江水量達1450億立方米,約占長江徑流量的15.6%;鄱陽湖承擔著調洪蓄水、調節氣候、降解污染等多種生態功能,擁有豐富的魚類、鳥類等物種資源,是全球95%以上的越冬白鶴棲息地,在保護全球生物多樣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世界自然基金會劃定的全球重要生態區,也是具有世界影響的重要濕地。區域降水量較多、水資源豐富,森林資源豐富,多樣的地貌類型孕育了豐富的生物資源和獨特的山水城林景觀,是推進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建設的核心地帶,綠色生態優勢顯著。

1.jpg

圖1 規劃范圍圖

大南昌都市圈位于國家城鎮化戰略格局長江橫軸與京九發展軸交匯處,毗鄰武漢城市圈、長株潭城市群、皖江城市帶,是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海峽西岸經濟區等重要經濟板塊的直接腹地,該區域基礎條件較好、發展潛力較大,是中部地區正在加速形成的增長極之一,在全國區域發展格局中具有承東啟西、溝通南北的重要戰略地位。2018年,區域地區生產總值1.05萬億元,人口1790萬人,大南昌都市圈以全省30%的國土面積,承載了全省近40%的人口,創造了近50%的GDP。南昌和九江是長江經濟帶的核心城市,也是中部崛起戰略的支點,是長江中下游城市群的重要城市,南昌是全省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九江市具有江西省唯一的鄰長江優勢,也是國務院確定的沿江開放城市,大南昌都市圈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齊全,形成層次有序、聯系密切的城鎮體系,城鎮化率達到58%以上。大南昌都市圈是全國重要的商品糧和農副產品生產基地,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服務業增勢強勁,產業發展新動能加快形成。汽車制造、電子信息等一批產業達到千億級規模,航空制造、汽車及零部件、中醫藥、虛擬現實等產業在全國已形成競爭優勢,工業增加值占比超過全省40%,擁有全省全部4個主營業務收入過千億元的國家級開發區,中成藥生產規模居全國城市前列,發展基礎堅實。

(二)生態環境現狀

環境空氣質量。2018年,大南昌都市圈環境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比例為87.0%, PM10、PM2.5、二氧化硫、二氧化氮、CO和O3等濃度均可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二級標準限值要求。

地表水環境質量。2018年,主要河流水質優良比例為93.32%,贛江、撫河、饒河、信江、修河和長江九江段水質均為優。

飲用水水源地環境質量。大南昌都市圈內的縣級及以上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都在Ⅲ類以上。

(三)環境形勢分析

南昌對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重要作用,充分發揮核心龍頭作用,引領帶動全省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是大南昌都市圈的擔當、最重的使命。大南昌都市圈將向中高收入發展時期和工業中后期階段邁進,經濟增長速度、經濟結構、增長方式和增長動力將發生深刻變化,面臨著既要加快發展又要保護生態的雙重壓力,面臨著既要擴大經濟總量又要提升環境質量的雙重任務,面臨著既要勇于變革又要防范風險的雙重挑戰,這對區域生態環境保護和環境管理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機遇和挑戰并存。

存在的挑戰:

一是快速發展期經濟轉型壓力大。根據《大南昌都市圈發展規劃(2019-2025年)》,到2025年,地區生產總值將達到18000億元,占全省的比重將超過50%,仍將處于工業化快速發展階段。產業結構以傳統產業為主,占到總產值的60%以上,新動能培育仍處于起步階段,科技創新能力較弱,除較少企業清潔生產水平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外,大多數企業仍處于國內基本水平,單位GDP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學需氧量和氨氮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強度處于較高水平。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增大的宏觀形勢下,通過產業結構調整實現綠色轉型發展,在短期內面臨穩增長的巨大壓力。

二是環境質量改善難度加大。局部區域水質有下降的趨勢。鄱陽湖湖區從2016年至2018年,總磷濃度逐年上升,湖區所有斷面均出現了總磷超標的情況;贛江支流肖江水質較差;楊柳津河、桐溪河多次出現劣Ⅴ類水質狀況;都昌縣二水廠水源地出現總磷和鐵超標情況。以煤為主的能源消費格局并沒有根本改變,煤炭消費量占能源消費的比重較大,大規模的土地開發和新城建設,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加,大氣污染呈現復合型、區域化的污染特征。伴隨著城市人口不斷增長和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市生活污水與垃圾產生量持續增加,與居高的工業污染排放疊加,給環境質量改善帶來更大難度,實現天藍、水清、地綠目標任重道遠。

1234567...8

編輯:趙利偉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