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3-30 15:16
來源:中國固廢網
(五)規范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和處置
1.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和清運扎實推進全省城市生活垃圾分類工作,規范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禁止隨意堆放、傾倒造成塑料垃圾污染,加大塑料廢棄物等可回收物分類收集和處理力度,提高寫字樓、機場、車站、港口碼頭等塑料廢棄物產生量大的場所收運頻次,逐步實現塑料廢棄物的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依托廢舊農膜再利用企業,布局廢舊農膜回收網點,完善農膜生產企業、農膜銷售商、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廢舊農膜再利用企業等多方參與的廢舊農膜回收體系。規范廢舊漁網漁具回收處置,在專門網具生產廠家設置回收點,在漁港內設置存放點,廢舊漁網漁具由回收點負責回收并進行處理。
2.推進資源化能源化利用結合“散亂污”企業治理,關停污染大、效益差的家庭作坊式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企業,實現動態“清零”。推動塑料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規范化、集中化和產業化,引導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企業進園入區,具備條件的地區將廢塑料資源化利用項目向國家“城市礦產”基地、資源循環利用基地聚集,實行廢水、廢氣和固體廢物統一處置。加快垃圾焚燒發電設施建設,推進分揀成本高、不宜資源化利用的塑料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加強垃圾焚燒發電設施運行管理,嚴格落實控制焚燒爐內溫度、煙氣停留時間等措施,確保各類污染物穩定達標排放,最大限度降低塑料垃圾直接填埋量。
3.開展塑料垃圾清理專項行動加快生活垃圾非正規堆放點、傾倒點排查整治,2020年底前全部完成整治,基本解決城鄉結合部、環境敏感區、江河沿線、坑塘溝渠等處生活垃圾隨意堆放導致的塑料垃圾污染問題。開展江河湖泊、港灣塑料垃圾清理和清潔海灘行動。推進農田殘留農膜、農藥化肥塑料包裝等清理整治。
(六)完善支持保障體系
1.建立健全法規制度和標準加快構建塑料污染治理的法規體系,制修訂《城鄉生活垃圾管理條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條例》等地方性法規,增加塑料污染治理相關內容;條件成熟時,研究制定塑料污染防治專門法規。鼓勵引導企業、社會團體制定實施嚴于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塑料制品企業標準或團體標準,開展可降解材料應用、塑料廢棄物資源化能源化利用等地方標準的研制。探索實施企業法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將違規生產、銷售、使用塑料制品等行為列入失信記錄。加強農田地膜殘留監測評價,構建底數清楚、可考核的數據統計平臺。
2.完善綜合性支持政策省節能和循環經濟、戰略性新興產業等資金,要進一步加大對綠色包裝研發生產、綠色物流和配送體系建設、專業化智能化回收體系建設等重點項目支持力度。統籌現有資金,對建設地膜回收網點及廢舊地膜撿拾回收進行補貼。支持可降解塑料產品生產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按規定享受企業稅收減免、技術轉讓所得稅減免等政策;落實好固體廢物綜合利用企業環保稅免征政策。加大對符合標準的綠色產品的政府采購力度,將落實綠色采購政策作為對部門績效評價的重要考量因素,并完善需求標準管理、中小企業預留支出比例等政策采購落實機制。將符合生態環境監管正面清單要求的生產可降解材料、生物基材料等龍頭企業納入正面清單,實施差異化管控。各地要支持智能回收和專業化回收設施的投放,消除設施進居民社區、地鐵站、車站和寫字樓等公共場所的管理障礙。全省公共機構要帶頭停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制品。
(七)嚴格監督執法市場監管部門要發揮12315投訴舉報平臺作用,依法嚴厲打擊違規生產銷售國家明令禁止的塑料制品行為,嚴厲查處生產、銷售不合格塑料制品違法行為,嚴格查處虛標、偽標等行為。推行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加強塑料廢棄物回收、利用、處置等環節的環境監管,依法查處違法排污等行為,持續推進廢塑料加工利用行業整治。各行業管理部門要加強日常管理和監督檢查,發現有關塑料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行為的,應當及時將相關線索移交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由其依法立案查處。對實施不力的責任主體,依法依規予以查處,并通過公開曝光、約談等方式監督整改。
三、強化組織實施
(八)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區和各有關部門要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視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精心組織、周密部署,切實抓好落實。省發展改革委、省生態環境廳會同有關部門建立專項工作機制,統籌指導協調相關工作,及時總結分析工作進展,重大情況和問題向省委、省政府報告。各市縣要結合實際情況,制定工作方案,細化工作任務,層層落實責任,公布實施禁限的企業單位名單,有序有效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各地區、省有關部門要每年報送一次塑料污染治理工作進展情況。各級財政要按照分級保障原則,將塑料污染治理工作經費納入部門預算,保障各項工作順利開展。
(九)強化督導考核省生態環境廳會同省有關部門開展聯合專項行動,加強塑料污染治理落實情況的監督檢查,重點問題納入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強化考核和問責。
(十)廣泛宣傳動員加大對塑料污染治理的宣傳力度,利用報紙、廣播電視、網絡新媒體等多渠道,普及塑料污染防治的科學知識和法規政策,推進“白色污染”防治宣傳進學校、進社區、進農村、進企業,積極引導公眾減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參與垃圾分類和綠色消費,抵制過度包裝。宣傳新材料新產品新模式10的推廣成效和典型做法,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引導行業協會、商業團體、公益組織有序開展專業研討、志愿活動等,廣泛凝聚社會共識,努力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
編輯:趙利偉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