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0-03-25 11:26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全新麗
國禎、鵬鷂、桑德、博天、中持、曉清、瀚藍、金達萊、萬德斯、威立雅、蘇伊士、北控、首創……這些環境企業在行業內可謂是耳熟能詳,它們當中有百年巨頭,有行業中堅,有后起之秀,不少環境領域的創業者總想從這些知名公司學些成功經驗用到自己的身上,不過是不是先從“起名字”開始呢?叫了這么多年的熟悉名字,你知道是怎么來的嗎?
有的企業名字來自親人和企業家本人。
國禎環保,成立于1997年,1999年通過兼并安徽中聯環保設備公司進入環境產業,2014年于深交所創業板上市。以前大家都愛叫它安徽國禎,其實它一開始的布局就在國內多個省市。
國禎是這家公司創始人李煒的父親的名字,據國禎環保前任董事長李泓萱2019年面向員工的一封家書:國禎是爺爺的名字,父親之所以創業用這個名字,雖歷盡千辛萬苦也終不放棄,誓將其盡可能的發展、擴充、圓滿、廣大,誓愿將其傳承百年而望其不朽,想必是父親內心傳承著爺爺的精神,父親要永遠地念著爺爺,想讓爺爺歡喜。國禎環保現任董事長名李松珊,根據上市公司公開資料,這位也是李煒之女。
鵬鷂環保,其前身是1984年4月成立的宜興市高塍環境保護設備廠,1994年1月,公司更名為“宜興市鵬鷂環保有限公司”。2011年,鵬鷂環保從新加坡退市(在新加坡上市的公司名為亞洲環保),并籌劃在國內重新上市。2018年1月,鵬鷂環保在深圳上市。
公司創始人為王洪春,鵬鷂正是王洪春兒子的名字。王鵬鷂這位1989年出生的“環二代”,年輕人中的佼佼者,自去年開始擔任公司總經理。
曉清環保,成立于1988年,這個一看就知道,企業名字來自創始人韓小清本人名字。因為這個諧音,還有人對曉清、小清傻傻分不清楚,誤以為企業家叫韓曉清。
中持下面現在有一個團隊——溫華環境,其名稱也是來自創業者。兩位合伙人,一位姓溫,一位姓華。姓華的這位叫華英豪。
有的企業名字來自偶像。
今年1月在科創板上市的環保公司萬德斯,成立于 2007 年 8 月 14 日。
聽傅老師在一期節目里說(是什么節目呢?請期待),這家公司的創始人劉軍,本科畢業于蘭州鐵道學院(即現在的蘭州交通大學),該校有兩個著名的企業校友王石和文一波,他們倆創立的公司分別是萬科和桑德。讀書時,劉軍即以這兩位為學習的榜樣,后來自己在南京創業成立公司時就想取名萬德,只是工商注冊時沒有注冊下來,才成了萬德斯。
萬德聽起來是很純正的中國味兒,萬德斯就有點洋氣了,我猜斯這個字可能是來自英文里表示復數的s?
說到桑德、猜測、以及英文,我再猜一家。
桑德,當然是環境領域大名鼎鼎的公司了,那么它的名字是不是來自英文sound呢?桑這個字好像在中國企業中不太常見,而桑德的英文翻譯正是sound。會不會是先有英文再有中文?
北京桑德環境技術發展公司(桑德集團前身)于1993年正式注冊成立,創始人文一波。Sound的英文意思是“聲音,聲響”,會不會是創始人希望能為環保事業搖旗吶喊,同時自己的企業將來名聲大振,被所有人聽見?這個猜測對不對呢?這就不得而知了。
說到這里,再奉送一個其他行業企業名字的來歷。
SONY公司(索尼),最早來自拉丁字 Sonus,意為“聲音”,聽起來很上口,剛好又同所從事的行業關系密切。當時,日本已使用外來的英語了,有很多人叫可愛的小男孩Sonny(小家伙,英語里年長者對年輕男子或小男孩的稱呼)。這個拉丁字相關其他字,不管是Sonny或者Sunny(陽光普照),都有樂觀、光明、積極的含義,這點非常符合建立健康的企業形象。美中不足的是,Sonny讀起來與日本字“輸錢”諧音,有些“觸霉頭”,后來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靈機一動,去掉一個“n”,拼成“Sony”。
有的企業名字代表一種歷史淵源。
博天環境,其前身是1995年在北京注冊成立的北京博大環境工程有限公司,當時的股東雙方為北京市新能源開發服務公司和馬來西亞集大有限公司。當時叫博大,估計是取博大精深之意。后來還曾因為引入美華集團,叫過美華博大。
在創始人趙笠鈞的執掌下,2012年更名為博天環境,并成功于2017年2月在上海上市。
正在沖刺科創板的金達萊環保,成立于1993年,由廖志民最早在深圳創立。2008年IPO失利后,又以江西金達萊接通資本市場。
據說,廖志民在深圳工作的單位叫金達,他創立公司就叫金達萊,一字之差,意思完全不一樣了。金達看起來是一個中規中矩的企業名字,金達萊就會讓人聯想到金達萊花,無窮花、映山紅,美艷而有頑強的生命力。
在深圳創業的人都比較念舊?互聯網行業里,騰訊這個名字,騰來自創始人馬化騰,訊就來自他的上一個工作單位潤訊。
廖志民有一個同班同學叫許國棟。許國棟二次創業的公司品牌叫中持,其中有一個在2017年3月于上交所成功上市,叫中持股份。中持這個名字,來自“服務于中國可持續發展”,是許總親自命名,是不是很高瞻遠矚?
他們班還有個同學叫麥建波,于1997年創立了廣東新大禹環保,這名字一看治水就靠譜。
這三位同班同學的故事很有意思,尤其是許、廖二位,都屬于“92派”創業一代,兩位當年的清華畢業生都曾有過高校教書的經歷,后來又不約而同(這也是我猜的)走上創業路。
感謝翠總和中信建投資本副總裁羅元鋒提供的機密信息——許總、廖總、麥總他們仨是同學。
相比之下,國企的名字看起來就比較單調,或者說是更加樸實無華。
有以中國開頭的,典型的如中節能(下屬有中環水務等)。有時候會出現扎堆現象,比如中國水務投資有限公司(HHO,china water),中國水務集團(china water,這個好像不應該算國企?),中國水環境集團(china water enviroment)。
地方國企就會以屬地名字來命名,但屬地江陰市(一個非常牛的縣級市,經濟實力大約相當于有的省份省會城市)的公司改名叫江南水務上市,就挺明智的,不然會被不明就里的人輕視。但如果你位于直轄市,公司起名叫上海環境或者重慶水務,看起來就比較像是前程遠大的樣子。北控其實是北京控股的縮寫,首創是首都創業的縮寫,這倆真像雙胞胎,連名字都對稱。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