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26 09:21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郭香蓮
Kompogas有機垃圾干法發酵和瑞士蘇黎世庭院垃圾相結合,總固含量35%-45%,可以填埋或者直接農用。該技術已用于處理重慶的廚余垃圾及餐廚垃圾。
Kompogas有機垃圾干法發酵和瑞士蘇黎世庭院垃圾相結合,總固含量35%-45%,可以填埋或者直接農用。在國內,該技術已用于處理重慶的廚余垃圾及餐廚垃圾。
Bekon有機垃圾干法發酵主要在德國Bioferm公司的車庫型干發酵系統進行中溫發酵。目前,該技術在國內還未被使用。
Valorga有機垃圾干法發酵是法國的VALORGA公司采用中溫(或高溫)發酵,干物質含量最高可達55%-58%,發酵時間大約30天。在國內,該技術已被用于寧波廚余垃圾項目(一期項目)中,每天處理廚余垃圾400噸。
目前維爾利處理濕垃圾主要采用厭氧處理。數據顯示,上海濕垃圾有機質含量高,有機質約占干物質85%-95%、含水率也很高(單獨干法有一定問題)、測試含水率范圍81%-83%。
案例
餐廚濕法厭氧發酵根據預處理的處理工藝和現場條件,可以選擇改進型UBF( Upflow Blanket Filter )、HMD(Hybrid Mixing Digester)和CSTR (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等高效厭氧反應器。目前,維爾利江蘇常州項目已使用CSTR高效厭氧反應器、而HMD反應器也被使用于維爾利北京海淀項目中。
餐廚濕法厭氧發酵項目厭氧消化運行參數
在農村,反應器的規模更大些,維爾利衡水項目使用CSTR反應器,每天沼氣產量為18萬立方米,全部建成后,每天將處理1500噸有機廢棄物。維爾利蓬萊項目同樣使用CSTR反應器,每天沼氣產量為3萬立方米。
城市有機廢棄物的處理應該選用干法厭氧,還是濕法厭氧,判斷依據在于進料TS及反應器的大小。一般說來,進料TS大于30%,反應器內TS大于18%,可以選用干法厭氧;進料TS小于15%,反應器內TS小于12%,可以采用濕法。
MYT: 生態能源化技術
怎樣能夠快速分離垃圾焚燒廠及垃圾填埋場中有機廢棄物分解過程中產生的水,或者游離水?垃圾焚燒廠通過垃圾坑,一周左右能夠分離25%的水,垃圾填埋場分解水的速度和垃圾焚燒廠相當,按照歐洲的說法,這樣的分解速度,需要花費超過100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全部分解。MYT生態能源化技術原理較簡單。它通過回流微生物和攪拌,以及一定的溫度,使有機廢棄物快速反應,最終能使容易溶解到水里的有機廢棄物進入濕法厭氧,其他的有機廢棄物可以進入堆肥反應器,或者直接焚燒。
特點及優勢
MYT生態能源化技術特點包括垃圾物料適應性強;適用于垃圾分類好和分類一般的情況;和焚燒等結合生產RDF或者肥料化結合。
MYT優勢包括減量效果好,能快速將垃圾的結合水轉化為游離水,實現易降解有機質和可燃物的分離;有機液相為COD 6-8萬mg/L(混合收集)、COD 8-12萬mg/L(分類收集廚余);擠壓固相含水率低于45%;篩下物低位熱值從200 kcal/kg 提高到1600-1800kcal/kg;與其它工藝比,MYT技術處理全成本低、環境影響小;預處理簡單,工藝穩定性好,已成功應用10余年。
案例
目前MYT餐廚廚余垃圾協同處理技術已應用于上海松江區濕垃圾資源化處理工程項目中。項目處理規模為廚余垃圾350t/d+餐廚垃圾150t/d+廢棄食用油脂30t/d,處理工藝為機械預處理+生物水解+厭氧消化+沼氣發電+焚燒發電。
在使用MYT技術時,根據預處理的處理工藝和現場條件,后續厭氧可以選擇改進型UBF( Upflow Blanket Filter )或CSTR (Continuous Stirred Tank Reactor)等厭氧形式。
濕法、干法、MYT技術的比較
在罐內TS濃度方面,濕法厭氧小于12%,干法厭氧在18%-45%之間,MYT干法水解酸化+濕法厭氧中TS濃度分別為15%-30%和12%。
在進料TS濃度方面,濕法厭氧一般小于15%,干法厭氧大于30%,MYT在15%-45%之間;
在適用原料方面,濕法厭氧適用于含水率高的原料,可流動原料(如糞便、餐廚);干法厭氧適用于含水率較低的原料,固態原料(如秸稈、有機生活垃圾、園林垃圾);MYT適用于分類好或者不好的原料,對原料含水率不敏。
在技術特點方面,濕法厭氧傳質傳熱效率高,系統穩定性好;技術成熟,應用廣泛;適用于高氨氮物料發酵。干法厭氧整體負荷高;原料兼容性好,對原料含雜要求低;沒有浮渣問題;増溫保溫能耗低;園林或農作物肥料。MYT快速將有機垃圾的有機物轉化為游離水,實現易降解有機質和可燃物或惰性物的分離,適用性強,資源化途徑靈活。
未來前景光明
從近兩年維爾利的實踐經驗來看,垃圾分類的目標是最大化資源利用,要達到這一目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厭氧技術的選擇關鍵看原料,以及最終處置方式,我們可以選擇一個更適合原料的厭氧工藝;城市有機廢棄物有機質肥料化的利用,目前進展較慢,需要政策和技術推進。如果打通城市有機廢棄物和農村農業有機廢棄物,最終農業化利用,這條道路未來必將有著光明的前景。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