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2-13 09:00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李曉佳
近日,首創環境發布公告,公司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曹國憲先生已獲調任為公司執行董事、董事會主席、授權代表、提名委員會成員及主席、薪酬委員會成員,不再兼任公司行政總裁職務。
作為首創集團旗下唯一的固廢領域產業投資平臺,此次首創環境領導層的調整,也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由于曹國憲多年從事海內外投融資業務,對國際化的投融資及資本市場擁有較為深刻的理解和運作經驗。也讓市場對首創環境后續的市場布局更加期待。
從整個固廢產業的發展軌跡來看,首創環境的企業歷史并不長,但它的每一步都深刻的影響著產業的發展。如五年前,首創集團大手筆收購新西蘭最大固廢公司,不僅讓公司固廢業務在海外的市場份額劇增,也刷新了我國環境企業對外投資收購的記錄。這之后,首創環境在固廢領域的開拓加速展開,安營扎寨,一步步構筑其在固廢行業的強基石。
如今,再看首創環境的市場布局,數余載厲兵秣馬,揮師出征正當時……
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首創環境一直是穩健發展的企業代表,在短短幾年時間里,就實現了全產業鏈布局的目標。有人評價首創環境一路走來,是“又快、又穩、又準”。
首創環境的前身是恒寶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2010年更名為“新環保能源控股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成衣制造、分銷與零售業務。在2009年收購Smartview Investment Holdings Ltd.及其全部附屬公司后,開始進軍固廢處理領域。
2011年,通過落地與省一級區塊合作的模式,在水務領域不斷實現區域覆蓋和擴展的首創股份,也開始了對固廢業務的探索。這一年,首創股份完成了對香港上市公司新環保能源的收購,強化其在固廢處理領域的業務。
2014年,新環保能源更名為“首創環境控股有限公司”,在公司名字中正式注入“首創”二字,不僅在于對首創優良傳統的傳承,也是貫徹和實施首創環境產業戰略的選擇。
至此,首創集團開啟了以首創環境為主的固廢業務拓展之旅。
有業內人士回憶稱,2014年,首創環境在固廢領域的拓展就像開了外掛一樣“氣吞萬里如虎”。
如斥資2700萬元收購安徽鑫港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在淮安資源再生項目的基礎上,再下一城,實現了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規模的再突破;收購杭州餐廚項目,是首創環境繼完成北京董村項目、揚州項目之后,在餐廚領域的又一力作;而在首創水務、固廢聯動協同的指引下,首創環境在2014年拿下了山西省臨猗縣鄉村垃圾收儲運及垃圾焚燒發電廠BOT項目,充分印證了水務、固廢項目協同發展策略的有效性。
也是在這一年,首創集團完成了中國企業在環保領域的最大海外收購案。由于此前多年來對固廢業務的探索和布局,為后續首創環境的集中爆發,做好了鋪墊。
2014年第八屆固廢戰略論壇上,曹國憲曾表示,經過三年多的拓展,首創環境基本明確了全產業鏈的布局。
以此為基礎,此后的幾年中,首創環境不斷完善其在固廢領域的各大業務版圖。
2015年1月,首創環境第一個自主簽約、投資、建設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南昌泉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成功點火,實現并網發電。“臨猗模式”也在2015年得到成功實踐,標志著首創環境從固廢細分領域多點布局延伸到產業鏈前端,從固廢末端處置延伸到環衛收運。
而揚州市餐廚廢棄物集中收運處理項目、杭州蕭山餐廚廢棄物資源化利用項目等的陸續落地,以及在2016年,拿下了備受業界關注的寧波世界銀行貸款廚余垃圾處理廠PPP項目,也讓首創環境進一步在有機垃圾處理處置領域獲得優勢。
在集中優勢資源,著力發展主要業務的同時,2016年,首創環境也開啟了對危廢處理業務的重點布局。先后取得江蘇揚州危廢處置項目、北京藍潔利德危廢運輸項目、山東淄博臨淄區危險廢棄物綜合利用及處置中心項目等。尤其是,實現對藍潔利德的收購后,首創環境獲得的北京市交通委運輸局頒發的從事危險廢物運輸經營的資質,可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危廢運輸業務。而目前已經投產建成的揚州危廢處置項目,則標志著首創環境在危廢處理行業的崛起。
從生活垃圾處理一體化處置逐步擴張到生物質發電、工業危廢、餐廚和廚余垃圾資源化和家電拆解、危廢處理等業務領域,首創環境實現了固廢業務的跨越式發展。在行業中,率先形成了前端清掃——中端收運——末端處理的完整產業鏈布局。
練兵日精銳,拓業皆恒強
在生活垃圾焚燒、清掃收運、有機廢棄物厭氧處理、危廢處置等細分領域的多點發力,讓首創環境實現了總量的大幅度增長。
從首創環境的整體市場拓展形勢來看,其以垃圾焚燒發電為核心,其他細分領域多點涉足、多點發力的業務布局愈加清晰。
如果說2017年以前的幾年是首創環境開疆擴土、招兵買馬的拓展期,那么2017年以后,就是首創環境磨刀練兵的關鍵時期。
2017年,首創環境不僅在垃圾焚燒發電的核心業務中取得較大規模突破,在城鄉垃圾收運、村鎮垃圾收運等新興業務方面,以及危廢處置、建筑垃圾處置等戰略培育業務方面,都取得了不錯的業績。
2017年,公司的生活垃圾焚燒處理總規模增加5700噸/日,實現超過40%的增長,魯山靜脈產業園項目、杞縣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等多個項目收入囊中;秸稈焚燒發電規模新增1200噸/日;工業固體廢棄物規模新增1354噸/日;建筑垃圾處理規模新增123萬噸/年;更有收運項目新增6個,實現新增收運規模2400噸/日……
受強制垃圾分類政策的影響,2017年環衛市場化的進程加快。受益于此前幾年的良好積淀,首創環境垃圾收運一體化的運營優勢凸顯。2017年簽約了多個“垃圾收運及處理一體化”以及“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如河南商丘睢縣城鄉環衛一體化項目、河南駐馬店市正陽縣生活垃圾村鎮收運一體化項目等。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