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10-12 08:58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劉影
2019年3月16日,生態環境部公布《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自動監測數據用于環境管理的規定(試行)》的征求意見稿,有望使垃圾焚燒處置費回歸到與高質量焚燒相適應的水平。
2019年1-4月,以39個公布處理價格的垃圾焚燒項目為例,中國固廢網發現,平均焚燒處理價格約為69元/噸。
2019年5-9月,中國固廢網以55個公布處理價格的垃圾焚燒項目為統計對象,我們發現平均焚燒處理價格約為69.38元/噸,由此看出焚燒處置價格穩中略升,也在逐步回歸理性。
5個月內,幾大價格較高的垃圾焚燒項目值得一提:三峰環境中標的諸暨市浬浦垃圾無害化處理中心PPP項目(105元/噸)、光大國際中標的富陽區循環經濟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處置PPP項目(180元/噸)和康恒環境中標的香河縣新建垃圾焚燒發電PPP項目(90元/噸)。
群雄并起、能者割據,“強者恒強”格局愈發凸顯
隨著民眾環保、維權意識的不斷增強,環保督察的常態化以及綠色發展的深入人心,在垃圾焚燒價格回歸理性的同時,地方政府對企業規模、運營能力、技術水平等能力的綜合考量也越來越嚴格。垃圾焚燒發電行業正由拼規模走向拼質量,由“跑馬圈地”逐步轉向苦練內功,粗放型企業的生存空間將越來越小,精細的管理才是趨勢所在。垃圾焚燒市場規范化運營程度逐步提高,伴隨的是焚燒企業的優勝劣汰。
垃圾焚燒市場不斷發展的過程中,越來越多的市場力量開始聚集在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中,進行著“能者割據”的產業競爭。從整體上看,目前行業龍頭在項目經驗、技術、模式以及品牌等方面優勢明顯。這也意味著,垃圾焚燒發電“強者恒強”格局也將愈發凸顯,綜合實力強的區域龍頭企業在技術及項目與資金方面將在新一輪市場競爭中占有利位置。
2019年5-9月,以光大國際、城發環境、康恒環境、三峰環境、偉明環保、中國環保、首創環境等為代表的實力企業紛紛占領各地垃圾焚燒市場,在全國范圍內斬獲垃圾焚燒項目大單。中國固廢網發現,5個月內已確定社會資本的62個垃圾焚燒項目,總投資額已達372.01億。
以光大國際為例,據中國固廢網不完全統計,5個月內,公司已在黑龍江、山東、浙江、廣東等多省市拿下13個垃圾焚燒項目大單,除黑龍江省城鄉固體廢物治理整體招商合格投資人采購項目未確定最終分包,暫且忽略不計,公司入手項目總投資額已逾87億。
集約循環,固廢綜合園區優勢更突出
在“2018年(第十二屆)固廢戰略論壇”上,E20研究院執行院長薛濤在發言中提出了“四維集約”的概念(規模集約、區域集約、網絡集約、要素集約),其中提到的要素集約,是將各種要素打包處理,以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整項業務的成本、提高業務整體的效益。較典型的要素集約型包括靜脈產業園、循環經濟產業園等模式,近幾年,E20研究院發現新中標焚燒廠在靜脈產業園中的占比正在逐漸提升,2018年已達14%。
考慮到垃圾焚燒設施建設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鄰避效應,以及與污泥、沼渣等多種固廢協同處置的優勢,與其他固廢設施一同以園區形式建設、管理成為越來越多地區的選擇,近來,從國家到地方各層面也推出了相應的政策文件予以支持和鼓勵。例如在2018年2月,河南省發布《河南省靜脈產業園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要求中心城市、戶籍人口100萬人以上且城區人口超過20萬人的縣(市),規劃建設以生活垃圾、餐廚垃圾、城市污泥等低值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為重點的大型綜合性靜脈產業園。
具有代表性的上海老港固廢綜合利用基地、廣東佛山南海固廢產業園、杭州市天子嶺靜脈產業園、北京朝陽循環經濟產業園等都是國內產業集中、固廢種類多處置技術全的集約循環的典型項目案例。
2019年5-9月釋放的93個垃圾焚燒項目中,有17個要素集約的代表項目,此類項目或是焚燒項目在靜脈產業園中,或是處理要素不一,大體包括垃圾焚燒、垃圾填埋、污水處理、餐廚垃圾處理、污泥處置等等,業務由此實現重點整合。
例如,黑龍江省在4月28日發布了黑龍江省城鄉固體廢棄物治理項目的招標公告,項目打包了黑龍江全省13個市(地)所轄行政區范圍內的區、縣(市)、鎮、鄉村等,合作項目內容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焚燒和餐廚垃圾處理兩個領域。6月3日,該項目發布初步中標公告,中國環保、光大國際、瀚藍環境三家企業成為中標的社會資本方。
全省項目統一打包招商,不僅匯集了多種業務要素,也易于形成明顯的規模效應,利于統籌管理;同時打破了地域限制,利于網絡集約的構建,該項目也無疑是集約循環的典型項目。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7月2日,江蘇省泗陽縣固廢資源化綜合利用項目采購發布結果公告,光大國際成為項目的中標社會資本方(參考閱讀:餐廚280元/噸 建筑30元/噸,光大國際斬獲泗陽固廢項目)。項目將建筑垃圾、餐廚垃圾及污泥幾種不同的固體廢物集中處置,其中主要的原因在于這幾種固體廢物均可進行資源化綜合利用,該項目也是集約循環的代表項目(該項目處理要素未涉及垃圾焚燒,因此未在表格中顯示)。
1988年,深圳清水河垃圾焚燒廠點火運行,我國垃圾焚燒市場由此拉開序幕。歷經30年的發展,雖然垃圾焚燒市場雖然也存在質疑的聲音,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垃圾產生量的增加,垃圾無害、減量、資源化處理成為必然,垃圾焚燒作為垃圾處理中的重要一環,需求也會持續增長;同時,當前垃圾分類正在全國范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與之配套的末端焚燒處理項目必將“遍地開花”。
垃圾焚燒市場的發展與當前環境產業整體的大環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近兩年,金融去杠桿、產業紅利收縮,水環境治理PPP等項目半路夭折的情況屢見不鮮,許多水務企業正在收縮戰線;另一邊,垃圾焚燒市場前行的腳步從未停歇,全國各大城市的垃圾焚燒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建設中,企業忙著擴建、忙著不斷擴大項目版圖。有行業人士表示,根據“十三五”規劃的要求,焚燒發電正成為眾多地方處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方式;同時,垃圾焚燒發電在國家補貼政策等支持下,目前正在成為環境產業中利潤十分可觀的一個產業類目。
相信誰也不會拒絕盆滿缽盈的機會。
進入十月,垃圾焚燒市場又有何走向,可以拭目以待。中國固廢網將持續進行跟蹤,歡迎關注。
編輯:陳偉浩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