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20 10:47
來源:工業綠色化
作為綠色制造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制造2025》提出要在2020年完成千家綠色工廠的創建。為此,工信部自2017年至今已組織四批綠色工廠創建申報工作,已經有超1000家獲批國家級綠色工廠。為促進我國綠色制造腳步越走越穩,綠色工廠實踐取得更為豐碩的成果,其中一些綠色工廠服務商充分彰顯了責任與擔當,以開放、共享的包容情懷分享他們在為綠色工廠提供服務方面的成果與經驗,愿我國綠色工廠創建任務更進一步。今天分享北京易玖生態環境有限公司在服務綠色工廠方面的案例。
北京易玖生態環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易玖”)成立于2017年,是基于大數據的工業綠色轉型綜合服務商,專注于為地方政府提供支柱產業綠色轉型升級戰略規劃、區域環境管理平臺建設運維及配套產業服務;為工業企業提供環保提升和綠色發展戰略規劃、企業能源環境大數據管理系統建設運維及配套產業服務。目前已為邯鄲、鄭州、常州等地方政府和支柱產業企業提供咨詢服務、環境管理信息系統服務及工業綠色大數據服務。
無組織排放管控治一體化智能平臺是根據不同產塵源揚塵排放的規律,利用物聯網設施實時獲取生產設施運行狀態數據、網格化顆粒物監測系統了解無組織顆粒物濃度分布動態、視覺AI智能識別技術準確捕捉產塵動作、大數據技術分析無組織排放顆粒物的產生及變化規律、智能控制系統根據分析結果對不同的抑塵設備發送對應的抑塵動作指令,從而以最經濟高效的方式達到無組織排放的治理效果。
無組織排放管控治一體化智能平臺包括感知層、傳輸層、存儲層、運算層及應用層。其中,感知層包括在原料棚內、物料轉運線路、主要生產設施周邊、廠區主要產塵道路上布設的總塵(TSP)濃度在線監測儀表、廠界環境布設的PM2.5在線監測儀表,以及在原料棚內布設的動作追蹤鷹眼視覺監控攝像頭,生產設施運行信號采集終端等儀器儀表。由于多為改造項目,因此為快速部署,傳輸層主要采用4G無線傳輸方式,視頻流采用光纖傳輸方式。存儲采用企業私有云部署。運算層利用視覺AI及大數據技術綜合分析,并通過多終端應用提供滿足不同層級需求的可視化結果呈現。平臺上線后為無組織排放效果的實現提供了可靠保障,且提高了企業整體治理效率、降低了治理成本。
該系統具備拓展性和開放性,除了實現無組織排放(顆粒物)管控治一體化外,還整合了全廠有組織排放、主要治理設施運行狀態監控等現有系統數據,同時對全廠設施進行了數字化建模,為企業未來打通生產、能源、環保數據孤島,進一步提升信息化管理需求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鋼鐵企業無組織排放(顆粒物)的主要排放源包括:物料存儲及轉運過程、生產工藝過程、道路運輸過程以及除塵設施效果不足等。鋼鐵企業無組織排放(顆粒物)的治理難點在于:
1)整個生產工藝涉及到無組織(顆粒物)排放源眾多;
2)排放時間和空間都存在不確定性,給排放的監控以及治理工作的管理造成較大難度;
3)各環節的無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與有組織排放之間的治理效果有一定的關聯性,需要系統化治理。
河北新金鋼鐵有限公司的無組織排放管控治一體化平臺由北京易玖生態環境有限公司進行設計及建設。新金鋼鐵在深度治理政策出臺之前就開始部署治理無組織排放產塵源,并建設無組織排放管控治一體化智能平臺,不僅治理達到國家要求標準,還利用智能識別技術、通信技術、大數據技術等,打造融合管理、監控和治理一體化的廠區環境綜合智能平臺,具有很強的戰略前瞻性和社會責任感。
無組織排放治理設施(負壓收塵+源頭抑塵)和無組織排放管控治一體化智能平臺在新金鋼鐵實施后,密閉棚通道口或通風處總塵濃度不超過2mg/m3,主要無組織排放源周邊1米處總塵濃度不超過2mg/m3,全廠顆粒物無組織排放總量得到了很好的控制和削減,同時通過信息化和大數據相關技術應用,企業環境管理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
無組織排放管控治一體化智能平臺還在河北新武安鋼鐵集團明芳鋼鐵有限公司、河北興華鋼鐵有限公司、河北永洋特鋼集團有限公司、河北新峰水泥有限責任公司、山西星原鋼鐵集團、襄汾縣星原集團水泥建材集團等鋼鐵、焦化、水泥等行業知名企業都得到了廣泛認可及應用。
新金鋼鐵等企業建設的無組織排放管控治一體化智能平臺
無組織排放管控治一體化智能平臺有效利用在線監測、物聯網、視覺AI、大數據相關技術進行精準治理,為無組織排放最終效果提供可靠保障,同時為企業或政府提高環境管理效率,降低環境治理成本,具有較好的示范和推廣價值。
為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展示近年來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工藝、產品、裝備以及綠色制造領域取得的成果,推進先進技術、工藝的交流與合作,實現技術、產品、裝備的推廣和交易,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的指導下,中國工業節能與清潔生產協會茲定于 2019 年 10 月 24 日至 26 日在成都舉辦2019(第六屆)中國國際節能環保技術裝備展示交易會。
如需參會請聯系:
劉耀軍 13910660751
黃金發 13141454809
張星星 13811671045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