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9-11 10:03
來源:寧夏自治區生態環境廳
日前,寧夏回族自治區發布《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綠色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年)》,詳情如下:
寧夏回族自治區工業綠色發展行動方案(2019-2022年)
為認真落實自治區黨委《關于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寧黨發〔2019〕20號),加快推進我區產業結構調整和優化升級,建立高效、清潔、低碳、循環的綠色制造體系,實現工業高質量發展,特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工作目標
到2020年,自治區規模以上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下降14%,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下降18%,一般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率力爭達到73%,創建40家綠色工廠、10家綠色工業園區。到2022年,全區工業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工業綠色發展水平明顯提升,綠色制造體系初步建立。
二、主要任務和措施
(一)開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行動
1.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全面落實工業對標提升轉型發展“十大行動”,緊盯行業發展前沿技術水平,動態調整行業對標指標體系,每年完成500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對標任務,促進傳統產業綠色轉型。加大節能環保技改貼息支持力度,引導和支持企業運用自動化、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新技術、新工藝,每年實施100個左右的重大技術改造項目,推動石化、冶金、有色、建材等傳統產業綠色化改造提升。
2.大力培育新興產業。按照傳統產業提升、新型產業提速、特色產業品牌、現代服務業提檔四大工程要求,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引進和實施一批非資源型產業、高新技術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項目,推進低碳、節能、環保等綠色產業發展。在新能源、新材料、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電子信息等領域強化綠色發展導向,全面推行“互聯網+先進制造業”模式,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每年培育2-3家制造業創新中心試點,3-5家自治區技術創新示范企業,10個自治區級智能工廠和數字化車間,10個機器人應用示范企業,5個自治區級服務型制造示范企業。
3.嚴格控制“雙高”產業。嚴格落實國家《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和《西部地區鼓勵類產業目錄》,嚴控高耗能、高污染行業新增產能項目。嚴格執行鋼鐵、電解鋁、水泥、鐵合金、電石等高耗能行業產能和能耗置換有關規定,實行等量或減量置換。對未進行節能審查和節能審查未獲通過的項目,嚴禁開工建設或投入生產。對未完成節能目標任務地區的高耗能項目限批緩批。
(二)開展工業節能節水行動
4.嚴格落實能耗“雙控”目標責任。加強地市政府能耗“雙控”目標責任績效考核,完善節能預警和監管機制。對完成或超額完成目標任務的市級人民政府予以表彰;對未完成任務的地市實行區域高耗能項目緩批限批。深入實施“百千萬”行動,加強重點工業用能單位用能管理和節能考核,對未完成節能目標任務的企業,取消享受各類財政扶持資金和優惠政策的資格。嚴格落實節能審查制度,將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節能審查納入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管理,加強審查項目事中事后監管。
5.實施工業能效提升計劃。分年度制定節能監察計劃,對全區重點用能的高耗能行業開展全覆蓋節能監察,在對能耗未達標的電解鋁、鋼鐵、水泥等企業嚴格落實用電加價的階梯電價政策。組織對冶金、建材、石化等重點高耗能行業開展節能診斷,幫助企業發掘節能潛力、實施節能改造。每年組織實施30個節能環保改造升級重點項目,落實綜合獎補政策,鼓勵支持企業采用先進、適用、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實現年均節能40萬噸標準煤。
6.實施工業節水增效計劃。每年組織實施一批節水改造重點項目,鼓勵企業加大節水技術研發和改造力度。在火電、化工等重點耗水行業和寧東基地、石嘴山經開區等重點園區,組織開展節水型企業和節水型工業園區建設。對照國家鼓勵類用水技術、工藝、產品和設備目錄,修訂《自治區主要工業產業用水定額標準》,督促重點企業嚴格執行用水定額標準,到2022年,高耗水行業節水型企業建成率達到100%。
(三)開展工業固廢綜合利用攻堅行動
7.支持固廢綜合利用項目建設。出臺自治區加快推進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的政策措施;組織實施一批粉煤灰、脫硫石膏、煤矸石、工業廢渣等綜合利用項目,對貸款500萬元以上的綜合利用示范項目,自治區新型工業化資金按一年期貸款基準利率給予貼息。對新增工業固廢利用量按每噸10至30元不同標準進行補貼獎勵,增強企業利用固廢開展資源綜合利用的動力;開展資源綜合利用評價,幫助固廢綜合利用企業申請免征環境保護稅以及減免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等政策。
8.創建固廢綜合利用示范企業和基地。開展工業園區綜合利用評價工作,培育和扶持一批技術先進、利廢能力強、具有行業帶動作用的綜合利用示范企業,到2020年認定20家自治區資源綜合利用示范企業。組織寧東能源化工基地、石嘴山市等固廢集中區域爭創國家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基地,積極爭取國家政策支持,對獲得國家工業固廢綜合利用基地的開發區,可作為加分項目列入年終園區考核。
9.提升固廢綜合利用技術創新能力。將工業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技術研究列入自治區重點研發計劃,對相關科研項目給予重點支持。鼓勵和支持固廢綜合利用產品開展的自治區新產品鑒定。鼓勵企業與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加快科技研發及成果推廣應用。組建跨區域全產業鏈的工業固廢產業發展聯盟,推動固廢綜合利用技術、資金、資源等方面形成協同效應。
(四)開展落后產能和“散亂污”企業專項整治行動
10.強化落后產能淘汰倒逼機制。綜合運用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規標準,依法依規推動落后產能退出。繼續落實落后產能淘汰財政獎補政策,鼓勵鐵合金、碳化硅、活性炭等行業的低端低效產能加速退出,積極化解過剩產能。落實差別電價政策,對鐵合金、電石等7個行業淘汰類、限制類產能和能耗未達標企業生產用電加價。2020年前開展落后產能退出“回頭看”,鞏固治理成果,嚴防落后產能異地轉移和死灰復燃。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