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8-19 11:01
來源:廣州人民政府
36.加快推進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設施建設,補齊短板。全面啟動并加快推進與生活垃圾分類相適應的新一輪生活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力爭總處理能力達到2.8萬噸/日以上。(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白云、黃埔、番禺、花都、南沙、從化、增城區政府,市發展改革委、市財政局、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重點項目管理中心,啟動時間:2019年8月)
37.新建、改建或者擴建住宅、公共建筑、公共設施等建設工程,應當配套建設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設施,確保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責任單位: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市生態環境局、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啟動時間:2019年8月)
(七)推進資源化利用
38.落實《廣州市購買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處理服務管理辦法》,加強低值可回收物回收處理購買服務動態管理,進一步推進廢玻璃、廢塑料、廢木質、廢布碎、廢紙類等低值可回收物分流分類處理。(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市商務局、市供銷總社,啟動時間:2019年8月)
39.擴展再生資源回收系統與環衛收運系統“兩網融合”深度,加大資源回收網絡建設,確保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逐年提升,力爭2021年達到40%以上。(責任單位:市商務局、市供銷總社,完成時限:2021年12月)
40.優化可回收物回收網點和大件垃圾投放拆解點布局,每3000戶至少配置1個可回收物回收點,每個鎮(街)建設1個以上可回收物分揀中轉站,有條件的區每個區建設一個大件垃圾拆解中心。(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市供銷總社、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啟動時間:2019年8月)
41.加快建設廣州市綜合資源(大件家具)回收拆解處理中心項目。(責任單位:番禺區政府,完成時限:2019年12月)推進番禺會江低值可回收物循環經濟產業園建設。(責任單位:番禺區政府、市供銷總社、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完成時限:2021年12月)
42.鼓勵農村地區對餐廚垃圾就近就地資源化利用,支持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產品推廣應用。(責任單位:白云、黃埔、番禺、花都、南沙、從化、增城區政府,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啟動時間:2019年8月)
(八)發動社會參與
43.持續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四進”(進單位、進學校、進社區、進家庭)、“全民行動日”、城管家園、環保志愿服務等社會宣傳活動。(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啟動時間:2019年8月)
44.堅持生活垃圾分類從娃娃抓起,將生活垃圾分類常識和基本要求融入學校教育教學、綜合實踐活動,作為學生(幼兒)必須掌握的知識內容。校園(含幼兒園)生活垃圾分類相關工作納入全市教育督導事項,按上級部署積極參加創建中小學校教育示范基地,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小手拉大手”實踐活動。(責任單位:市教育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各區政府,啟動時間:2019年8月)
45.加強生活垃圾分類從業人員、操作人員、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能培訓。(責任單位: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啟動時間:2019年8月)
46.開展公益宣傳,利用車站、碼頭、機場、高鐵、公交、地鐵、樓宇電視、廣州電視塔、公園景區等公共宣傳平臺滾動播放生活垃圾分類知識宣傳片。(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各區黨委和政府、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啟動時間:2019年8月)
47.發揮共青團、婦聯、工會、行業協會等組織的作用,凝聚廣大群眾力量,構建廣泛的社會動員體系,營造全社會參與的良好氛圍。(責任單位:團市委、市婦聯、市總工會、市民政局、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啟動時間:2019年8月)
48.加強輿論宣傳引導,利用全媒體、融媒體等新聞媒體,報道生活垃圾分類工作實施情況和典型經驗,開設生活垃圾分類專欄,形成全方位、多層面的宣傳氛圍,不斷增強生活垃圾分類宣傳的時效性和影響力,力爭2021年居民生活垃圾分類知曉率達到98%以上。(責任單位:市委宣傳部、各區黨委和政府、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啟動時間:2019年8月)
49.發揮生活垃圾資源化處理設施的宣傳教育功能,分片區、分區域、分批次組織轄區內黨員干部參觀生活垃圾分類教育示范基地。(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各區黨委和政府、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啟動時間:2019年8月)
50.區、鎮(街)、社區負責轄區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以社區(居民小區)生活垃圾分類為切入點,強化生活垃圾分類管理責任人責任,深入開展“共同締造”活動。發動黨組織、黨員、志愿者和群眾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提高公眾參與度和配合度,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社區生活垃圾分類模式。(責任單位:各區黨委和政府,啟動時間:2019年8月)
51.將生活垃圾分類內容納入市委、區委黨校干部培訓課程,納入全市公務員網絡大學堂課程。(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各區黨委和政府、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完成時限:2019年12月)
52.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基層黨建任務清單,納入黨員示范崗位創建內容,納入“令行禁止、有呼必應”清單,納入在職黨員回社區開展服務工作內容。(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各區黨委和政府、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完成時限:2019年12月)
(九)強化管理監督
53.配強生活垃圾分類管理力量,建立市、區兩級生活垃圾分類推廣中心。(責任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委編辦、各區黨委和政府、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啟動時間:2019年8月)
54.實行生活垃圾管理社會監督員制度。每個鎮(街)至少配備3名生活垃圾分類專職督導員,每個社區至少配備1名生活垃圾分類專管員,監督、指導垃圾精準分類投放。(責任單位:各區政府、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啟動時間:2019年8月)
55.將生活垃圾分類納入網格化服務管理。(責任單位:市來穗人員服務管理局、各區政府、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啟動時間:2019年8月)
56.制定物業服務合同示范文本,督促物業管理企業開展生活垃圾分類,將有關生活垃圾分類行政執法結果納入物業服務企業的信用管理,形成約束機制。(責任單位:市住房城鄉建設局、各區政府、市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啟動時間:2019年8月)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