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7-15 11:10
來源:鐵漢生態
近日,受廣東省發展改革委委托,深圳市發展改革委組織專家對鐵漢生態“廣東省生態修復技術工程實驗室”項目進行了現場驗收,該項目完成了廣東省發展改革委批復的相關內容,達到預期建設目標,專家組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驗收。
項目驗收會現場
“廣東省生態修復技術工程實驗室”項目,通過建立省工程實驗室,圍繞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的現實問題,開展生態修復關鍵技術、材料和工藝研究,形成具有競爭力的核心技術體系,構建生態修復行業的技術創新及解決工程問題的能力,服務于國家生態文明建設。
項目驗收會現場
該項目在技術研發方面,主要圍繞抗逆植物、邊坡修復、土壤修復和水生態修復開展核心技術攻關和關鍵工藝技術研究,并形成具有知識產權的技術體系。目前,已經建立抗逆植物選育技術體系、邊坡修復技術體系、土壤修復技術體系和水生態修復技術體系。其中包括篩選抗逆植物36種和特色景觀植物3種;濕地生態修復技術5項;土壤修復相關技術4項和土壤調理劑2種;邊坡修復技術3項。
生態修復技術實驗室
該項目建立了一套穩定且有經濟效益的耐重金屬植物聯合修復技術。研發人員科學地利用藥劑的成分與重金屬及土壤各組分的關系,通過沉淀、吸附、離子交換、絡合等機理改變重金屬在土壤中的賦存狀態,將其穩定化。已經獲得用于鎘污染土壤、鉛鋅復合污染土壤、銅鎳復合污染土壤、鉻污染土壤等修復的穩定化藥劑產品配方,并基本具備針對任意類型污染土壤試驗配制修復藥劑的能力。并且該修復技術在成本與效果之間達到平衡,與市面穩定化藥劑相比具有明顯優勢。
生態修復技術實驗室
該項目建立了有效的人工濕地生態治理技術體系并在工程應用。研發人員從緩沖區、濱水區、敞水區、淤積區、河口區、排污區等方面綜合考慮湖泊濕地的環境條件,采用源頭治理、過程消減、末端治理等技術,利用植物和工法對受損的生態環境進行修復,實現了水質改善、生態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協同發展。
生態修復技術實驗室
未來,該項目將進一步提高生態修復共性、核心、關鍵技術的突破能力,提高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的轉化,把廣東省生態修復工程實驗室建設成為全國生態修復技術領域中綜合實力強、共性及關鍵技術成果多、面向全行業技術輻射廣泛,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生態修復工程研發基地。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