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7-14 12:18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程云
“生活垃圾處理,最大的瓶頸還是濕垃圾。將干濕垃圾共同填埋或焚燒處理,既增加處理難度,占用土地資源,還不利于節能減排和環境友好。廚余垃圾的有效分類收集和分類處理是必然趨勢。”在6月24日舉辦的“2019有機固廢資源化論壇”上,中環協生活垃圾分類與減量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深圳市龍澄高科技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龍澄環保)董事長兼總裁張涉表示。
會上,他從我國廚余垃圾的處理現狀與痛點出發,著重分享了龍澄環保如何運用技術創新實現垃圾干濕分類和 “壓榨分質與高效惰質化”技術的優異特性。
張涉
廚余垃圾處理現狀與痛點
張涉介紹,我國廚余垃圾具有四個特點: ①資源價值不高;②整體總量大;③成份復雜多變;④分類工作任重道遠。
目前廚余垃圾主流處理工藝多采用機械分選去雜破碎預處理+厭氧產沼。結合項目實踐,張涉認為這種傳統工藝面臨三大瓶頸:第一,預處理工藝流程長、臭氣污染難控、機械故障率高、運營隱性成本較高;第二,大量沼渣沼液需要處理處置,若處置不當會帶來較高的環境風險;第三,厭氧產沼周期30天以上,時間長、占地面積大、物料均衡難、可靠性差、投資大且輸送難以均衡,產沼經濟效益不高。
針對傳統工藝存在的多重技術缺陷,龍澄環保創新研發了“(超)高壓壓榨干濕分質分離分類+濕垃圾惰質化處理”工藝,真正實現簡約、一站式將生活垃圾分成干濕兩類,濕垃圾快速惰質化、減量化、無害化分類處理。
超高壓壓榨干濕分質預處理技術
與傳統的機械篩分與重力分選預處理技術不同,龍澄環保的(超)高壓壓榨干濕分質分離分
類技術,開創了中國垃圾機械化、專業化分類新模式。該項技術根據處理垃圾含水率,選擇100~1000個大氣壓之間的巨大壓力,對垃圾進行(超)高壓壓榨,實現干濕分離,精準地將濕質有機質從垃圾中分離出來,有效解決了垃圾干濕分類和廚余垃圾預處理面臨的困境,張涉表示。
如圖一所示,廚余垃圾收運回來后,進場由液壓抓斗抓取材料或物料傳輸機輸送,由壓榨分質分離分類裝備快速地將廚余垃圾分成30%以下的干質垃圾和70%以上的濕質垃圾,最大程度、最簡約、最精準地實現了廚余垃圾干濕分類和預處理。壓榨設備壓力調整至600個大氣壓以上超高壓狀態時,可以直接用于原生垃圾的集中干濕分質分離分類,快速地將原生垃圾分成50%以下的干質垃圾和50%以上的濕質垃圾。
張涉認為,(超)高壓壓榨干濕分質分離分類技術,可用4人日技術工人作業,解決10萬居民的垃圾精準分類,不僅能有效地解決前端分類準確率低、效果差、成本高等問題,而且易于配套后續規模化處理裝備,顯著提高干垃圾焚燒熱值、減少垃圾焚燒量、降低焚燒煙氣排放總量和各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焚燒發電運行平穩性和發電產出,同時提升濕垃圾厭氧發酵和惰質化效率,有效控制環境污染,提高垃圾資源化綜合利用水平,對破解我國垃圾分類和分類處理面臨的難題,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龍澄(超)高壓壓榨分質分離分類技術是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項目研發成果,已由國家部委驗收和評估通過,在深圳建有應用示范工程,獲得行業頂尖專家和相關領導、同行好評。
濕垃圾惰質化處理與應用模式
垃圾(超)高壓壓榨分類形成的精準濕垃圾,可以采用“多相分解惰質化”或“半程高效厭氧發酵+多相分解惰質化”等技術實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
張涉介紹,龍澄環保”多相分解惰質化”技術的主要原理是: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經催化劑作用,濕垃圾的有機物細胞壁將會被破壞,有機質會惰質化、無機鏹、炭質化,成為相對穩定的炭質物。經過多相分解惰質化處理,濕垃圾減量可達80%以上,轉化形成的炭質物既可以做土壤改良劑,也可作為輔助燃料。這種技術,不僅可以高效處理濕垃圾,也可以高效處理市政污泥、沼渣沼液等。
該技術的主要特點如下:
快捷化:多相分解反應時間僅需幾十分鐘,比傳統厭氧產沼快1000倍以上。
減量化:濕垃圾減量達到80%以上,減量化效果明顯;炭質物含水率35%以下。
資源化:產生的炭質物熱值高,可作為再生能源,利于后續資源化利用。
無害化:致病菌類殺滅效果好,全過程封閉設計,無異味、無廢氣產生,污水達標排放。
“半程高效厭氧產沼+多相分解惰質化”技術中的厭氧產沼,與傳統厭氧產沼區別很大。“這種技術的特點是:第一,濕垃圾半程式高效厭氧、發酵時間短,僅16~18天,投資占地減半,經濟效益提升70%以上;第二,全封閉,除沼氣提取外,基本無其它氣體產生,無惡臭污染,環保高效。”張涉表示。
圖二半程高效厭氧產沼+多相分解惰質化
鑒于廚余垃圾設施占地大、落地難,龍澄環保多相分解惰質化廚余垃圾處理系統可實現最大程度的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整體工藝裝備可集成為可移動模塊。“每100噸濕垃圾的惰質化處理只需3~4個標準集裝箱、300~400平方用地,而且是模塊化設置,移動便捷,方便安置。”張涉表示。
作為廚余垃圾處理的創新解決方案,龍澄高科的“壓榨分質分離分類與多相分解惰質化”技術,顛覆了傳統應用工藝模式,實現真正“三化”,主要有以下優勢: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