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7-02 09:15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李曉佳
中央層面環保督察的力度持續強化,不僅直接帶動了更多環保市場需求的釋放,也給環保企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環境治理越來越強調用效果說話,對項目的運營能力要求必然逐步提高。而PPP政策收緊,也與此前大量非特許經營的政府購買服務PFI類項目有關。很多出現問題的PPP項目,多是由于運營端松動導致的。
經過三年多的努力,第一輪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及“回頭看”已經全部完成,第二輪督察即將啟動。近日,中辦、國辦印發《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規定》(以下簡稱《規定》),新《規定》提出了每五年一輪的常態化督察方式以及例行督察、專項督察和“回頭看”等三種督察類型。這再次印證了國家強化環保督察的力度。
中央層面環保督察的力度持續強化,不僅直接帶動了更多環保市場需求的釋放,也給環保企業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環境治理越來越強調用效果說話,對項目的運營能力要求必然逐步提高。而PPP政策收緊,也與此前大量非特許經營的政府購買服務PFI類項目有關。很多出現問題的PPP項目,多是由于運營端松動導致的。
北控水務執行董事、執行總裁李力在接受中國水網采訪時表示,環境產業最終還是要回歸到服務業,關鍵是要把好“運營”關。 環保龍頭業績穩步增長,“運營”成為服務的關鍵環節
隨著類似PPP等行業政策的不斷規范,無論是政府、行業企業,還是金融機構等都會更加傾向于重視項目后期的運營維護效果。中國水網梳理101家環保上市公司2018年的業績情況發現,北控水務、首創股份等環保水務龍頭企業年度業績同比都保持了穩步增長。有業內人士表示,這與該類企業對項目的穩定、高質量的運營高度相關。
李力指出,雖然大批央企憑借良好的工程能力和融資能力,在PPP盛行時代強勢進入了環境產業。但隨著國家對環境治理效果要求的強化,他們在運營端的綜合能力亟待提升。
在今年的水業戰略論壇上,李力也曾提到,做好運營管理工作:一方面,要堅守底線,即解決基本面問題,控制好“一進兩出”,“一進”是進水,“兩出”是出水和排泥;另一方面,就是要提升高線(相關閱讀:北控水務李力:行業影響力企業發展理念的思考和實踐)。如北控水務著力打造的全國性“標桿水廠”、打造全國性“標桿水環境項目”,以及智慧云平臺 BECloudTM、云化應用、數字雙胞胎等。具有行業內競爭力的品質質量高地已經初步形成。
經過十年來的發展,目前北控水務已經擁有的水廠達到937座。北控水務運營總監兼運營管理中心總經理劉偉巖介紹,這937座水廠全部由北控水務獨立運營,要始終確保項目的可控在控,從而把好運營端。北控水務也探索出了“定標-培訓-檢查-整改-督辦-再優化標準”的閉環工作方式。同時,開通運營企業“一星至五星”的提升通道,開創了水務行業運營管理模式的先河。
今年被北控水務定義為企業的“品質質量年”,明確兩大任務,抓標準、抓交付,實現全員理念統一、目標統一、行動統一。而在2018年年初,北控水務還正式推出了資產管理平臺、運營管理平臺“雙平臺”戰略,向輕資產企業邁進。李力表示,向輕資產轉型是環境產業的大趨勢之一,中國水務環保領域市場必然會越來越走向細分,“資管方”和“運營方”必然逐步成熟與分化。向輕資產業務的回歸,從某種意義上講是對運營服務要求的不斷升級。
首創股份也在過去幾年間以不同合作形式承接了十幾家專業的輕資產公司來進一步提升自身在運營管理、工程建設、信息化等專業領域的能力。從2018年首創股份的業績來看,以能力驅動為核心的輕資產業務拓展模式的毛利率水平高于傳統的重資產拓展模式,水環境治理業務的利潤在首創股份整體利潤中占比已超過三分之一。
強監管倒逼,行業運營中的癥結浮出水面
在嚴監管的背景下,環境產業的需求和風險也在發生變化,行業多年的癥結也不斷暴露出來。如污泥處置責任的歸屬問題;進水超標導致出水超標的責任歸屬問題等等。觀韜中茂(杭州)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浙江省律協環資委主任陳國強曾指出,環保督察對改善生態環境肯定有利,但也對污水處理廠的運維提出了更高要求。
近年來,由于進水超標導致出水超標的案例時有發生。去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烏魯木齊市一起污水處理廠控告當地環保局罰款的案件曾引起了行業的廣泛熱議。“污水廠進水超標導致出水超標到底該追究誰的責任”一直是困擾水務運營的一大難題。
《兩山經濟》作者、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傅濤認為,在生態文明建設的過程中,環保企業必須坦然的面對進水超標帶來的出水超標問題。必須坦然的接受,哪怕不是企業的責任,也必須與政府、工業企業一起認真的嘗試改變邊界。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