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5-31 11:54
來源:錦江環境
關于環保,錦江環境是有情懷的。
“心系環保 持之以恒”的初心,錦江環境一堅持就是二十多年。
1998年,錦江環境杭州余杭錦江環保能源有限公司改造成第一座中國自主知識產權垃圾電廠,開啟環保事業,到2016年新加坡主板上市,再到如今進軍東南亞、南美洲,大步邁向國際化。
錦江環境秉承一顆環保心,不斷拓寬自己的航道,譜寫“藍天夢”。
垃圾發電 成為行業引領者
一馬平川的坦途從來就不在勇敢者的腳下。作為中國環保事業最早創業者,錦江環境經歷了從艱難起步、產學研合作,到行業引領者的蛻變和成長。
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國際上比較成熟的垃圾焚燒技術有兩種:爐排爐技術和流化床技術。流化床技術屬于新一代垃圾焚燒技術,比較適合發展中國家,但國外對其技術輸出完全封鎖。爐排爐技術正逢政府大力補貼推廣,但國外的處理技術對于國內的垃圾處理并不是最合適的,并且價格昂貴。
1993年,浙江大學的流化床技術研發在岑可法院士的帶領下,取得了初步成功,但僅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1997年,“浙江大學錦江環保能源技術開發中心”成立,該中心成為浙江省最早進行城市生活垃圾焚燒技術開發、研究、運用與產業化運行的機構。
1998年,在浙江大學與錦江雙方的共同努力下,成功實施了余杭錦江熱電廠改造項目,成為國內第一家流化床垃圾焚燒發電廠。
從1998年3月與浙江大學、杭州鍋爐廠共同實施余杭錦江熱電廠城市生活垃圾改造項目,到1999年2月,城市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燒發電新技術和示范工程通過原浙江省科技技術委員會的重點項目技術鑒定后,錦江環境就此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全部國產化裝置來處理城市生活垃圾。
垃圾焚燒發電是一項薄利產業,依靠浙江大學與中科院等科研單位的緊密合作,不斷完善流化床焚燒發電技術,以及建立健全的管理制度,才將成本逐漸降了下來,另外隨著一系列國家產業政策和優惠措施的到位,錦江環境走向了持續發展之路,終于在2000年完成了技術工業化的示范階段。
研發創新為中國垃圾發電開科技之源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如當初錦江環境意識到的那樣,環境保護已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重要問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導致我國城市生活垃圾清運量以8%的速度飛速增長,有200多個城市面臨垃圾圍城,而錦江環境具有國內領先的異重循環流化床焚燒技術,完全適應我國垃圾不分類、多組成、高水份、低熱值的特點,正是破解這一難題的一劑良方。錦江環境迎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期,加快了全國各地的布局。
2006年,錦江環境的生活垃圾流化床焚燒發電技術已經發展到了全面推廣階段,發展自有技術,在國內外獲得普及應用,使中國成為世界垃圾焚燒處理重要一極。同年,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現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視察錦江捐建的浙江大學熱能所,贊生活垃圾循環流化床焚燒發電技術為“浙大流派,中國經驗”。
2007年,與浙江大學聯合開發的“生活垃圾循環流化床清潔焚燒發電集成技術”獲得了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國優秀專利獎,這是生活垃圾發電技術第一個國家獎。錦江環境成為國產化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引領者和推廣者。
從創優到不斷再創優,錦江環境的環保能源產業不斷提升科研能力和技術水平。獲得多項專利,并長期參與制定行業相關政策和標準,對產業發展和環境治理建言獻策,推進行業的快速健康發展。
從創建到不斷再創建,堅持產學研結合,在新技術新工藝上不斷創新。2017年3月,錦江與浙江大學等單位聯合建設的“垃圾焚燒技術與裝備國家工程實驗室”正式成立,該實驗室是經國家發改委批準的垃圾焚燒領域唯一國家級工程實驗室。同時,加快技術升級步伐,引進歐洲先進“預處理”技術結合自主研發,將垃圾轉化為高質量的垃圾回收燃料/垃圾衍生燃料,提高垃圾發電設施營運效率,減少排放。
2018年,錦江環境臨淄電廠(山東淄博)中國首個全引進德國和芬蘭垃圾焚燒技術項目投產,擁有全國第一臺高參數循環流化床焚燒爐,并當選為住建部和城鄉建設部科技示范工程項目。
同年,錦江環境旗下從事合同能源管理業務的杭州科晟能源技術有限公司被授予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稱號,在科技創新、技術成果轉化和核心自主知識產權等方面受到國家認可,并享受三年的企業所得稅優惠。
建設美麗中國 設施公開推進環保教育
錦江環境作為垃圾發電產業引領者,旗下20家已投入運營的垃圾焚燒發電廠均對外開放,旨在通過可靠的技術與管理讓垃圾無害化、無氣味處理,讓公眾在增進對垃圾焚燒發電行業了解與信任的同時,提升環保意識。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