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4-02 15:31
來源:JIEI創新實驗室
環保產業是江蘇省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具有良好的產業基礎和市場空間。20世紀70年代,我國環保事業剛剛開始階段,江蘇的環保產業就已經在蘇南地區蓬勃發展起來。迄今為止,江蘇是全國水技術裝備產業中品種最多、門類最齊全、成套率最高、規模最大的省份,在水污染治理成套設備、水處理藥劑和試劑、環境監測儀器等11大類產業中有2000多個系列化產品,全國市場份額超40%。
水污染防治裝備制造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本文以全國535家掛牌“新三板”的環保企業(含已退市企業43個)2016年的財務數據為基礎,從細分領域、地域分布、企業競爭力等方面分析了江蘇水技術裝備企業發展現狀。
總體情況:江蘇省水技術裝備業總規模較大,單個企業規模較小
從全國“新三板”企業分布來看,245家“新三板”水技術裝備企業主要分布于江蘇省、北京市、浙江省和上海市,其中江蘇省的企業數量最多(占比18.78%),營業收入及凈利潤在全國占比分別為15.52%、17.67%,盈利能力僅次于北京(圖 1)。
圖1 全國“新三板”水技術裝備企業分布
從單個企業規模來說,2016年全國水污染防治裝備(產品)制造業平均營業收入和平均凈利潤分別為8606.53萬元、965.71萬元,而江蘇省的平均營業收入和平均凈利潤分別為7115.217萬元、908.7萬元,無論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均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如圖 2所示。由此可見,江蘇省的水污染防治裝備產業總體規模雖位于全國前列,但單個企業規模確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呈現出江蘇省水污染防治裝備產業企業數量多、規模小的特點。
圖2 全國水污染防治裝備(產品)制造業平均規模
細分領域:較低端的水污染防治專用機械設備規模最大,特種膜及工業廢水處理成套技術裝備等高端裝備具有較強的競爭力
水技術裝備包括機械設備、監測儀器儀表、藥劑、材料等四大類。從規模及企業數量來看,江蘇省水技術裝備以機械設備為主,監測儀器、藥劑、材料為輔。江蘇省“新三板”水處理機械設備類企業總計34家,占比達73.9%(總計46家“新三板”水技術裝備企業);2016年營業收入、凈利潤分別為25.11億元、3.41億元,在“新三板”水技術裝備制造企業占比分別為77%、79%,位居行業第一。
而水污染監測儀器儀表類、綜合類(生產兩種及以上類別產品)、水處理藥劑類、水處理材料類企業營業收入分別為2.52億元、2.51億元、2.13億元、0.46億元,占比分別為8%、8%、6%和1%(圖 3)。
圖3 江蘇省“新三板”水技術裝備業各細分領域規模
分析“新三板”水技術裝備企業的主營產品發現,江蘇省水技術裝備主要集中在較低端的通用及專用技術裝備的生產和開發,如風機、水泵、格柵、刮泥機、沉淀池等,規模及產值位居行業第一。在高端水技術裝備方面,江蘇省特種膜產品具有較強的競爭力。其中,無機陶瓷膜處于國內領先水平,市場占有率達40%以上;(艦艇用)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垃圾滲濾液處理膜產品市場占有率也較高,但整體而言,江蘇省膜產品在水技術裝備領域競爭力尚不足。
同時,江蘇省在工業廢水處理領域也取得了顯著成效,技術裝備水平保持國內領先。具體來看,江蘇省在高濃度、難降解、有機工業廢水處理技術與裝備、城市生活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與裝備、鋼鐵行業乳化含油廢水微生物處理技術與裝備、油田采出水回注微生物處理技術與裝備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其技術和裝備等已經達到或接近國際先進水平;核電凝結水精處理裝備、造紙廢水處理用離子氣浮水處理裝備等在全國市場占有率較高。江蘇省在地下水污染防治等領域技術水平較為薄弱。
近幾年,江蘇省水污染監測儀器儀表領域,污染源在線監測監控系統、水質監測儀等有較快發展,雖與廣東和北京的差距已經逐漸縮小,但市場占有率還偏低。水處理藥劑類品種較齊全,市場占有率較高。相對于其它幾個細分領域,水處理材料類技術最為薄弱。
區域分布:宜興已發展成為中國最大的水處理裝備產業集群,無錫、蘇州、南京地區均已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和布局,出現了產業特色化、集群化發展的趨勢。
從地域分布上來說,蘇州、南京、宜興、無錫、常州的企業數量排名前五,其中宜興的盈利能力遙遙領先,如圖 4所示,營業收入占比38%,其次是南京、蘇州、常州、無錫,營業收入占比依次為19%、12%、9%、8%。
圖4 江蘇省水污染防治企業區域競爭力分析圖
江蘇省各市十分重視水污染防治裝備產業的發展,通過近幾年的快速發展,無錫、蘇州、南京地區均已形成了各自的特點和布局,出現了產業特色化、集群化發展的趨勢。其中無錫宜興市的水處理產業眾多,產品門類齊全,系列配套,集約化程度高,技術先進,被譽為中國“環保產業之鄉”, 擁有全國唯一的國家級環保工業園區,是全國重要的水處理裝備產業基地。蘇州呈現出水處理裝備、環境檢測、水處理藥劑多元化發展的態勢。南京市憑借高校資源集中,擁有較強的科研能力和技術服務能力,大力發展了以工業水處理和水體修復為主的環保技術裝備。
企業發展競爭分析:江蘇省水技術裝備企業以中小企業為主,規模較小,缺乏龍頭企業,企業盈利能力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競爭力不足。
從企業規模來看,2016年,江蘇省46家“新三板”水技術裝備企業總營業收入實現32.73億元,凈利潤達4.18億元,其中營業收入2億元以上的企業只有3家,占總數量的7%,營業收入1~2億元的企業占比13%,0.5~1億元的企業占比30%,營業收入低于5000萬的企業數量最多,占比達50%。從凈利潤上來看,2000萬元以上的企業6家,占總數量的13%,1~2千萬元的企業占比22%,0.5~1千萬元的企業占比15%,50%的企業凈利潤都是在500萬元以下,其中還有13%的虧損企業(圖 5)。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