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兩會聚焦 | 健全生態補償機制

時間:2019-03-22 09:40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趙凡

2019年伊始,自然資源部、國家發改委等9部門聯合印發《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提出了建立市場化、多元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總體要求、重點任務、配套措施等。明確了推進時間表和路線圖,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政策框架基本建立并不斷完善。

近期,天津、湖南、重慶等多地生態保護補償機制方案也在加速落地,加大補償力度、完善補償機制、提升長效機制成為著力點。

今年的兩會期間,眾多代表委員就生態補償機制提出了不少觀點,中國水網將帶您一起回顧2019年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委員們就生態補償機制是如何說的。(如有遺漏,歡迎補充)

1.jpg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

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杰

去年50億元用于長江流域生態補償

推動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已經開展飲水水源地的保護、城市黑臭水體整治、開展“綠盾”相關行動和深化“清廢行動”,進一步排查和整治沿江的固體廢棄物非法轉移和傾倒的問題,將對劣Ⅴ類水體、入江入河排污口、“三磷污染”和11個省市的省級以上工業園區污水處理設施專項整治。

“生態補償是一個非常好的經濟手段、市場手段。”李干杰介紹,從新安江的上下游補償,到汀江、韓江、九洲江、灤河,生態補償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長江的生態補償也在積極推動中,去年,中央財政資金拿出50億元用于推動支持長江流域生態補償工作,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下一步會進一步擴大、深化、運用好生態補償機制。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李錦斌

環境就是民生 用制度底線守住生態紅線

我們將著眼‘抓源頭’,實施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等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加快發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打造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體系。

安徽的新安江是全國水質最好的河流之一,新安江生態補償機制正在向全國推廣。對此,李錦斌認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我們將在總結完善的基礎上,深化河長制、湖長制、林長制改革,全面推行新安江流域生態補償機制,切實用制度底線守住生態紅線,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安徽樣板,為建設美麗中國作出安徽應有貢獻。”

河北省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政協副主席葛會波

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樹立生態產品有價理念,建立符合市場規律的生態補償機制。加快建立“以中央轉移支付為主,以京津冀橫向補償為補充”的生態補償機制,推動流域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確保三地做好水生態保護任務。由生態環境受益區和提供區政府共同繳納生態轉移支付基金,并按一定比例及時補充,用于京津冀區域內的飲用水源、天然濕地的保護和環境污染治理等。在生態涵養區探索實施“造血型”補償方式,將現有生態涵養區的生態補償政策與生態脆弱區、環首都貧困區的援助政策相配合,幫助生態保護地區地方政府與當地群眾實現自我發展,提升基礎設施和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水平,以保證生態涵養區水環境質量的持續性和穩定性。

全國人大代表、達州市副市長王全興

加大重點生態功能區生態補償支持力度

應當充分考慮各地經濟發展狀況、生態區流域面積、水源保護的規模和質量等關鍵性因素,制定生態系統服務價值、保護成本損失評估等量化指標和績效考評體系,加大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轉移支付、生態補償激勵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同時,加強對生態功能區和限制開發區內的流域污染綜合治理,加大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等項目建設、管理投入力度。

云南省農科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副所長諶愛東委員:

建立長江流域農科補償試點

近年來,長江流域省份通過流域間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的簽訂和實施,生態補償效益初步顯現。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到,加強生態系統保護修復。但目前生態補償機制大多僅規定了保護區的農藥殘留等生態指標標準,生態補償的實現也更多集中于污染防治指標是否完成等方面,對于因嚴格執行化肥、農藥、農使用而造成當地農產品產量減少、農戶實施生態保護積極性降低等方面如何補償卻少有涉及。生態補償機制如果僅停留在資金補償方式,效果為“治標”而非“治本”。

為從根本上保護長江流域生態環境,建議流域間生態補償機制可以由單一的付費補償方式,轉為以科技力量支持補償和科技資金補償相結合方式。研發既能滿足生態環保要求又能促進當地產業發展的有機農藥、化肥、農膜等或其替代品,從源頭降低水土污染隱患,促進上游保護區產業向環保產業及高新技術研發方向發展。同時從國家層面,設立長江上下游省份之間的生態補償機制農業科技補償試點等。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林業生態工程質量監督站站長覃建寧

推進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尤為迫切

“近年來,森林生態補償標準逐步提高,但與林地地租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而且林地經營收入遠高于補償標準,部分群眾不愿簽訂管護合同,領取管護補助,生態林管護矛盾突出。”自治區林業生態工程質量監督站站長覃建寧代表認為,推進生態補償機制建設尤為迫切。覃建寧代表介紹,近年來,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標準有所提升,但公共管護支出仍為每畝每年0.25元,與最初森林生態效益補償每畝每年5元相比,比例從最初的5%下降到1.7%,公共管護經費不足,影響了管護工作的有效開展。因此,應改變“重補助,輕管護”現象,鞏固公益林保護成果,完善以政府購買服務為主的公益林管護機制。同時,建議國家層面將廣西列為生態保護補償的重點區域,在珠江流域探索開展橫向生態保護補償試點和跨地區生態保護補償,推進橫向生態補償體制機制創新。

全國人大代表、江西財經大學貿易與環境研究中心教授李秀香

構建跨界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

長江經濟帶各地政府在生態環境保護方面不斷做出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但仍面臨許多嚴峻挑戰。生態補償機制創新是緩解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矛盾的重要手段,長江經濟帶應積極構建長江經濟帶跨界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建議加快制定長江水污染防治條例或長江流域水資源保護條例,全面加強長江水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要制定沿江開發產業項目負面清單,對長江水資源保護實行終身責任追究制,實行長江上中下游水質交接責任制,實行排污許可證、總量控制制度,規定長江流域水環境保護的跨界多元化生態補償機制。要構建跨界多元化生態補償制度平臺,建立包含不同層級政府的長江經濟帶府際聯席會制度,包括跨界生態補償約束組織以及編制流域綜合治理與保護規劃專門機構,并應簽訂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責任政府間協議。要制定市場化多元化生態補償辦法,制定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原則和標準,建立和完善長江經濟帶沿江地區森林、濕地、農業、礦產、水資源等生態保護機制。建議沿江城市共同設立長江經濟帶生態補償基金,進行橫向生態補償。

12

編輯:趙凡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