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3-07 09:58
來源:光大國際
2019年3月6日,香港 – 中國光大綠色環保有限公司(「本公司」或「光大綠色環保」,連同及其附屬公司合稱「本集團」)(香港股份編號:1257)今天欣然公布其截至2018年12月31日止經審核之全年業績。
2018年是我國全面貫徹「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意義非凡的一年。十九大報告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進一步提升了生態文明建設在國家治理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回顧年度內,史上規格最高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召開,多個重量級環保作戰計劃和實施方案陸續出臺,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全面展開,環保行業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大環境下蓬勃發展。
2018年,本集團奉行「誠信、高效、務實、創新」的經營理念,穩字當頭,銳意進取,穩步推進市場拓展、項目建設、經營業績、技術研發、企業管理和行業參與等工作,以科技和創新為引領,實現了業務規模和效益的進一步提升。回顧年度內,本集團在收益及盈利方面均錄得可喜的增長,建造服務收益創歷年同期新高,總處理量持續上升帶動運營服務收益持續增長。
回顧年度內,本集團錄得收益約港幣7,001,820,000元,較2017年之港幣4,581,352,000元增加53%。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約港幣2,161,227,000元,較2017年之港幣1,517,788,000元增加42%。年內本公司之權益股東應占盈利約港幣1,324,871,000元,較2017年之港幣953,823,000元增加39%。2018年每股基本盈利為64.12港仙,較2017年之51.70港仙增加12.42港仙。本集團融資渠道暢通,資金充裕,各項財務指標健康。
市場拓展方面,本集團業務拓展勢頭強勁,成績喜人。一方面,新拓展項目數量再創新高,本集團于回顧年度內共取得24個新項目及簽署2份股權轉讓協議以收購2家環保公司,新增項目總投資額約人民幣51.3億元(其中,安慶固廢綜合處置項目涉及投資額約人民幣5.76億元,本集團權益占比49%),新增環境修復服務合同金額約人民幣1.87億元(不含收購項目)。項目規模方面,新增總設計發電裝機容量122兆瓦,新增生物質設計處理能力約每年60萬噸,新增生活垃圾設計處理能力約每日3,100噸,新增危廢及固廢設計處理能力約每年54.7萬噸。新項目包括6個生物質及垃圾發電一體化項目、2個生物質熱電聯供項目、7個危廢及固廢處置項目和9個環境修復項目。收購方面,本集團簽署2份股權轉讓協議,以代價人民幣1.8億元收購江蘇佳愿環境科技有限公司(「江蘇佳愿」)90%股權,使本集團的危廢處置設計規模增加18.3萬噸╱年;以及以代價人民幣2.222億元收購上田環境修復股份有限公司(「上田環境修復」)88.88%股權,進一步提升了環境修復板塊的資質能力和平臺。
另一方面,本集團實現了新區域和業務新領域的雙重突破。于回顧年度內,本集團成功進入環境修復行業,且發展勢頭良好,進一步拓展了業務范圍的寬度;危廢及固廢處置業務板塊亦通過收購的方式進入了危廢及固廢綜合利用領域,不斷延伸產業鏈的長度。同時,本集團相繼挺進甘肅省、浙江省、陜西省、福建省和遼寧省5個新省份的環保市場,在中國的環保版圖拓展至14個省份及直轄市,行業地位得以進一步提升。
項目建設方面,本集團堅守「高質量、高標準、高技術、高效益」的工程理念,穩步推進項目建設。于回顧年度內,新開工項目23個,完工及投運項目14個,再度創下歷史新高。截至2018年12月31日,在建或執行中的項目共24個,預計將陸續于2019年完工或投運。此外,本集團進一步修訂及完善各項工程管理制度和規范,顯著提升工程建設的精細化、規范化管理水平。
技術研發方面,于回顧年度內,本集團成功申報兩個國家科技部2018年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分別為隸屬于「固廢資源化」重點專項的「張家港市固廢園區化協同處置技術開發與集成示范」項目子課題,以及隸屬于「場地土壤污染成因與治理技術」重點專項的「污染場地土壤及地下水原位采樣新技術與新設備」項目子課題。此外,由同濟大學牽頭、本集團參與的科技成果「典型危險廢物污染控制與資源化關鍵技術及應用」獲得國家教育部2018年度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獎-科技進步二等獎。
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集團已落實環保項目96個,總投資額達約人民幣244.68億元(其中,安慶固廢綜合處置項目涉及投資額約人民幣5.76億元,本集團權益占比49%);自主承接環境修復項目9個,涉及總合同金額約人民幣1.87億元。
生物質綜合利用
于回顧年度內,本集團運營中的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共22個,提供上網電量約2,557,059,000千瓦時,較2017年增加84%;處理生物質原材料約3,159,990噸,較2017年增加88%;處理生活垃圾約881,254噸,較2017年增加254%;本集團于回顧年度內供應蒸汽約363,391噸,較2017年增加112%。截至2018年12月31日,本集團在建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共14個,總設計發電裝機容量354兆瓦,設計生物質處理能力約每年2,800,000噸,設計生活垃圾處理能力約每日2,150噸。
于回顧年度內,本集團的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貢獻除利息、稅項、折舊及攤銷前盈利約港幣1,631,932,000元,較2017年增加43%。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貢獻凈盈利約港幣1,041,932,000元,較2017年增加38%。盈利增加主要由于回顧年度內多個在建項目穩步推進,建造服務收益錄得上升,加上運營項目的總上網電量持續上升,帶動運營服務收益大幅上升。
危廢及固廢處置
于回顧年度內,本集團運營中的危廢及固廢處置項目12個,安全處置危險廢棄物約127,052噸,較2017年增加12%。在建危廢及固廢處置項目4個,總設計處理能力達每年93,000噸。
于回顧年度內,本集團簽署股權轉讓協議,以代價人民幣1.8億元收購江蘇佳愿90%股權。江蘇佳愿是一家位于蘇錫地區的資源再生利用環保企業,主營業務為印制電路板所產生的含銅蝕刻廢液、含銅污泥等工業危險廢物的處置和資源化利用。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