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9-01-23 09:50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傅濤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論”作為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的精髓要義之一,為環境產業指明了發展方向。2018年11月,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傅濤著的《兩山經濟》正式出版,對“兩山論”如何落地實踐進行了深度研究。2019 E20環境產業圈層總裁閉門年會上,傅濤總結《兩山經濟》的精髓部分,分享了“兩山經濟”視角下,生態環境產業的未來。分享內容將分為六篇文章推送,今日將推出前兩篇,本文為第一篇。
分享內容將分為六篇文章推送,今日將推出前兩篇,本文為第一篇,歡迎持續關注:
傅濤
回想環境產業十幾年的發展,基本一直都是高歌猛進。而到了2018年,一路飆車的環境企業被踩了“急剎車”。E20環境平臺首席合伙人、E20研究院院長、《兩山經濟》作者傅濤認為,雖然高歌猛進的企業不如以往那么多了,但值得高興的是大部分企業開始變得更加理性。
環境產業理性的回歸,與房地產業相似。我國房地產業經歷了上世紀90年代末期的大爆發,后來也在發展中不斷變得理性,標志性事件就是,像萬科這樣的公司PE值也只有五、六倍了。
傅濤形容,受宏觀大環境的影響,2018年我國經濟增長很不樂觀,如同坐了過山車一樣,環境產業在資本市場也從仙界回到了凡界。他強調,越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環境企業越是要有耐心扛過低谷期。
2018年是我國改革開放40周年,更加強調深化改革。傅濤認為,深化改革就意味著改革開始進入深水區,產業的路徑也在發生變化,已經沒有辦法按原來的方式,很簡單的通過投資拿項目。
2018年一進入深水區,很多企業就感到不適應,甚至很多老企業家也感覺到不適應。但如果沒有改革開放,很多企業,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乃至外資企業,都不會有今天的成績。傅濤認為,正因為如此,“我們沒有資格,也沒有必要為轉折期的陣痛而抱怨。相反更應該感恩,尤其是環保行業。”
在經濟整體趨冷的背景下,絕大多數產業在危機中艱難地尋找一線機遇,環境產業只是抱怨眾多機遇中沒抓住機會,大部分環境企業并非陷入了危機之中。這在E20研究院的調研中有所體現,如在對宜興環境企業的調研中可以發現,只有20%-30%左右的企業生存在危機之中,甚至更少。相對別的行業,環保行業的危機其實并不是很嚴重。
“這種危機很大程度上來源于企業過于激進的態度,真正穩步前行、穩中求進的企業,并沒有感覺到壓力有多大。”
現在能看到未來的產業其實并不多,環境產業仍然是為數不多還在持續釋放能量的產業之一。我們會發現,盡管經濟下行壓力大,生態環境仍然上升到了政治高度。2019年環境污染防治仍然是三大攻堅戰之一,生態環境的治理需求還將不斷釋放。
為什么需求不斷釋放,而環境企業仍然感覺寒冷?
這可能與嚴監管帶來的壓力相關。傅濤指出,嚴監管不僅針對工業污染領域,也在改變環境產業的需求和風險。如沈陽污泥事件,當地按照污水處理特許經營合同約定,將污泥運到政府指定的地方,而導致目前大部分污泥堆放在坑中。由此帶來了沈陽污泥處置責任的歸屬問題,被廣泛關注。針對這個話題,E20也在近期舉辦了相關主題沙龍,進行了詳細的討論。再如武漢污水事件,則影射了行業內又一熱點話題——進水超標導致出水超標的責任歸屬問題。其次,還有一直困擾行業的鄰避問題等等,都在嚴監管下更充分的暴露出來。
對于環境產業來講,如今其實是快樂與痛苦相隨。
環境產業同樣面臨著新舊動能的轉換,呈現了局部過熱的現象,如在PPP推動下,一些非經營性的項目大體量的進入行業,導致了局部性過熱。據統計,我國目前有幾萬家環境企業,環境產業真的需要幾萬家環境企業嗎?事實是大部分公司都會經歷生存困難,正如上百家的投資企業也不可能都始終如沐春風一樣。
很多人形容環保行業在2018年經歷了寒冬,但傅濤則認為,應該是嚴冬。當我們總結產業遇到的困境時,往往會歸咎于PPP帶來的后遺癥,也有企業會抱怨,之所以一直沉迷在PPP的盛宴中狂歡,是國家政策引導的,企業本身或許沒有錯。
然而,事實果真如此嗎?去年的E20環境產業圈層總裁閉門年會就提出了環境產業需要關注的20個話題,其中,重點提到了“后PPP時代”的概念。傅濤強調,在當時的時間點,提出這個問題,旨在提示行業“后PPP時代”已經到來,需要企業做好風險防范。
預見到PPP存在的問題和風險,一些環境企業果斷剎車,但也有大批企業沒有剎車,依然大干快上,最后也多失策于過于激進上。
黨的十九大后,中央明確釋放了控制金融風險的信號。傅濤帶領E20認真學習了十九大報告,并形成了系列學習心得。
2018年水業戰略論壇上,傅濤曾提到,環境政策之心是政治,以前研究各個部門的政策,研究國務院的政策,后來發現這些政策都出自黨的政策,而黨的政策都是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的,是能滿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需求的,這是政治的原點。
編輯:王媛媛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