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05 09:17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程云
時光荏苒,2018年已接近尾聲,又至年度盤點時。
這一年,回歸A股上市的綠色動力,完成兩地上市的夢想,成為國內垃圾焚燒發電行業首家A+H股企業,提振國內環保產業的信心;這一年,國資背景出身的綠色動力披荊折戟,南征北戰,不僅塑造“南有惠州北有通州”藍色焚燒標桿項目,而且在化解鄰避效應,走通自己的路徑;這一年,多個已投產的項目開始二期建設,上市/收購/拿項目忙不停,博海昕能環保的加入再次擴充綠色動力環保版圖。
大快干風口期,此時不回A股,更待何時
去年年底,受IPO審核監管趨嚴影響,環保企業IPO頗為曲折、幾經變化。先有二闖IPO的鑫廣綠環因發生傷亡17人事故停在了申購前夜,再有三達膜環境公司因財務問題首發未通過,后有土壤修龍頭北京建工環境遭遇挫折,被否決。
今年開年,繼鵬鷂環保深交所上市迎來開年紅后,綠色動力成功過會,6月11日于上交所掛牌上市,公開發行股票116120萬股,發行價格為3.29元/股(股票代碼:601330)。
關于綠色動力回歸A股,時代周報曾指出,港股環保股相比A股估值比較低,A股估值普遍20-30倍,港股則普遍10-15倍,而且對于很多主營業務在內地進行的公司,A股上市更加方便業務擴張。
對于國內企業來說,上市性價比已經悄然改變,所以,已經在H股上市的綠色動力,沒有理由不在A股尋求一席之地。從綠色動力披露的招股書,也可以探尋公司回歸A股“初心”,垃圾焚燒發電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為保障公司項目建設所需資金,確保公司在競爭中保持行業領先地位,A+H股上市后,不僅有利于拓寬公司現有融資渠道,保障公司大規模發展所需要資金支持。
從產業的角度上說,綠色動力選擇此時回歸正是踩準了行業發展脈搏,現如今,我國垃圾焚燒行業受到政策高度扶持,2016年11月,《關于進一步加強城市生活垃圾焚燒處理工作的意見》發布,要求到2020年,設市城市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占總處理能力的50%以上。次年7月,《“十三五”全國城鎮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設施建設規劃》又明確指出,至2020年末,我國生活垃圾焚燒設施的處理能力要達到59.14萬噸/日。這些硬性目標的確定,進一步掀起了 “十三五”時期垃圾焚燒市場新一輪的釋放。
相較于日本80%生活垃圾焚燒比例,以及挪威、比利時等70.0%以上的生活垃圾焚燒占比。我國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據E20研究院測算,到2020年,我國垃圾焚燒處理率將達到50%,市場投資空間、建設空間約在1000億元左右。
也就是說,未來三年垃圾焚燒市場繁榮依舊,如華燈般璀璨,依然處在大干快上的風口期,對于綠色動力來說,此時不回歸,更待何時,務必要緊抓固廢行業發展機遇。
手握近50垃圾焚燒項目,并購拿項目忙不停
為擴大市場占有率,完善業務布局,筆者發現,上市前后的綠色動力市場開拓速度明顯加快。截止到2018年底,綠色動力已與國內多個城市展開垃圾綜合治理合作,在江蘇、浙江、山東、湖北、貴州、山西、廣東、天津、湖南、廣西、北京、安徽、江西等20個省市及自治區擁有50多個垃圾處理項目。
全部項目投產后,綠色動力生活垃圾焚燒總規模達60,000噸/日,項目數量和處理總規模均位居前列,且多個已投產項目已經開始建造二期工程,今年惠陽二期、海寧擴建項目、平陽二期等項目紛紛中標,又新簽登封、石首市等地垃圾焚燒項目,風頭強勁。
半年報顯示,今年上半年,綠色動力有六個項目在建施工,具體包括通州項目、寧河生物質項目、密云項目、汕頭項目、章丘項目和博白項目,各項目建設進展順利。同時,其它項目的籌建工作穩步推進,目前,紅安、宜春和豐城項目已全面開工;惠州二期工程年初簽約后,全力推進前期工作,已進入緊張的建設階段。
除了在各地簽約拿單之外,并購也是綠色動力快速切入市場、接手項目的重要途徑。8月23日,綠色動力正式簽署《股權收購協議》,斥資6.1億元,收購華西能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市煒業投資有限公司、東莞市寶瑞環保工程有限公司合計持有的廣東博海昕能環保有限公司100%股權(以下簡稱“博海昕能環保”)。
昨天(12月3日),綠色動力發布公告稱,已完成此次股權收購相關的工商變更登記手續,博海昕能正式加入綠色動力“麾下”。
博海昕能環保主要以特許經營方式從事生活垃圾處理業務,旗下擁有5個垃圾焚燒發電BOT項目和4個生活垃圾轉運項目,包括四川廣元、廣東四會、黑龍江佳木斯、湖南永興、吉林舒蘭項目,焚燒總處理能力5,550噸/天;以及東莞長安鎮、吉林舒蘭、張掖市山丹縣、臨澤縣生活垃圾轉運項目,垃圾總轉運能力1,620噸/天。
毫無疑問,博海昕能環保的加入,不僅使綠色動力固廢處理規模上了新的臺階,增加 5500 噸/日的垃圾焚燒處理能力及1620 噸/日的垃圾轉運能力,也為公司順利進入四川、黑龍江、吉林生活垃圾處理市場開辟新的通道。
兩山經濟“鄰利”融合的樣板:南惠州北通州
對于垃圾焚燒發電項目,選址難、“逢燒必鬧”“鄰避效應”幾乎成了每個垃圾焚燒廠繞不開的難題。
變鄰避為鄰利,尋求周圍居民的支持,取得他們的信任,綠色動力走通自己的路子,建在客家居民上的惠州垃圾焚燒廠和現代時尚科技感頗高的北京通州垃圾焚燒廠,這兩大標桿項目便是綠色動力兩山經濟“鄰利”融合的樣板工程。
在剛過去的新安江綠色發展論壇,綠色動力黨委書記、總裁喬德衛提到,致力于垃圾焚燒發電的綠色動力在探索兩山經濟落地的路徑中打造了兩個標桿,南北相互呼應,南有惠州北有通州。
一個標桿是廣東惠州綠色垃圾焚燒廠,惠州是客家人的重要聚居地,被稱為客家僑都。垃圾焚燒區、辦公區、食宿區等建筑群都是客家風格,辦公樓大堂左右兩邊各一幅巨型浮雕,左手邊的是一位客家女手拿荔枝笑臉迎客圖,右邊是一幅介紹“客從何來”及客家優良傳統圖。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