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2-03 09:43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易美麗
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曾預言:“繼農業革命、工業革命、計算機革命之后,影響人類生存發展的又一次浪潮,將是世紀之交要出現的垃圾革命。”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加快,垃圾的產量不斷提高,成分日益復雜,“垃圾圍城”已經成為制約城市綠色發展的突出“短板”。“物無棄物”,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從城市發展角度,如何實現生活垃圾從源頭到終端高質量的收集、運輸與循環利用,成為破解“垃圾圍城”的路徑之一。
為此,寧波市開始了先行先試。這幾年,其中的成效如何?“痛點”在哪?未來的路向何方?近日,“兩山論”下的寧波實踐--暨寧波與世界銀行合作城市固廢管理和低碳建筑研討會召開。會上,E20首席合伙人、《兩山經濟》作者傅濤,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周宏春、中國城市建設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徐海云、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劉建國、寧波市發改委總經濟師王光旭等專家,圍繞“城鎮生活廢棄物的收集與循環利用”主題,共同探討了寧波在固廢管理上的實踐探索經驗。
兩山理論寧波對話,左起依次為周宏春/傅濤/徐海云/劉建國/王光旭
寧波實踐:打通從源頭到終端的“城市靜脈”
傅濤博士在其首創的《兩山經濟》著作中指出,“兩山論”的核心是通過激活以環境治理為奇點的生態循環,實現盡量少花錢、或者不花錢來保護“綠水青山”。
會上,周宏春表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是一個完整表述,這里面不僅要強調“綠水青山”的重要性,更不能忽視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實際上,“兩山論”的落腳點要落在“金山銀山”上,關鍵是找到“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
那么,對于固廢產業而言,“兩山論”的具體轉化路徑是什么?
在實現城市綠色發展的過程中,相對于像動脈一樣為城市輸送“能量”的制造業,將垃圾變廢為寶、循環利用,實現上游的分類投放收集、中游的分類運輸、下游的無害處置的“無縫銜接”,被稱為城市的“靜脈”,這條“靜脈”構建了生活垃圾“資源——產品——再生資源”的閉環經濟模式,帶來了環境、經濟與社會的協同與共贏。
為構建這一體系,2013年,寧波發布《寧波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理與循環利用工作實施方案五年行動計劃》,同年7月,世行貸款寧波市城鎮生活廢棄物收集循環利用示范項目啟動。這幾年,隨著低碳城市建筑節能和再生能源建筑示范項目、中國城市生活垃圾環境綜合管理項目等多個示范項目的相繼落地,寧波試圖建立起一套從源頭分類、收集、運輸到終端處置的全生命周期的固廢管理模式,成效初現。
周宏春表示,當前,不少人認為,垃圾分類就能實現源頭減量,實際不然,分類只是物盡所用的一個關鍵環節,比起垃圾分類,前端盡可能少的產生垃圾反而更重要,周宏春強調,垃圾的循環利用,不僅要從技術路線上要全生命周期地考量,更重要的是在實踐探索過程中還需從經濟層面、管理層面等多方思考,并形成注重形成可持續、可復制、可推廣的模式。
“這幾年,寧波不管是從理念的轉變還是實踐的探索上都取得了很大進步”,周宏春表示。
作為寧波項目的深度參與者之一,王光旭對此頗為感觸。他說,“兩山論”搭起了良好的理論框架,先進的思想和理念孕育出了好的實踐。
“這些年,寧波在政策法規、政府管理、機制建立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王光旭說,第一,垃圾處理技術不斷進步。原來最粗放的是垃圾處理技術,從最開始的簡單填埋,到衛生填埋,再到焚燒,實踐中發現,還是要分類以后再燃燒。第二,混燒和分離燒在資源利用率上存在很大差異,其中涉及成本和環境問題,分類提高了垃圾的處理效率。第三,原來可能是城管環衛處一個部門在管,后來包括發改委在內的很多部門都參與了進來,從項目的設計、實施、到協同,共同推進,整個體系的運行效率也得到了提升。第四,社會參與度越來越強,等等。
“如果從多個維度看回頭看,有些成效。但實踐中也發現,現在的管理體系可能還是不太能適應城市高效處理要求,當前的體系在管理、監管、執行三方面的協調性上還有欠缺。”王光旭坦言。
傅濤表示,城市的綠色發展,不是只做環保,不發展,實際上經濟發展才是根本。固廢產業是落實“兩山論”的中堅力量之一,隨著環境管理思維的變革,固廢處理正在融入經濟、融入城市、融入生活、融入社會,從成本中心走向價值中心。
“寧波作為試點城市,提供了鮮活的樣板。”傅濤認為,垃圾的收集循環利用是一個系統工程,一個環節不通,系統都無法順暢運轉。這幾年,從分類收集、運輸到處理,再到資源化利用,寧波做了大量的工作,不過其中的環節還沒有完全打通,需要從頂層進行系統設計。
現實困境:我國生活垃圾資源化回收利用面臨很多座“山”
垃圾是由消費產生,與經濟發展密不可分。徐海云表示,我國所面臨的生活垃圾問題與我國居民的消費水平是對應的,具有自己的特點:從宏觀上來講,我國的經濟發展水平決定了我國的垃圾產生量還會持續增多,與此同時,目前我國的人均垃圾產生量遠低于發達國家,我國的生活垃圾利用水平其實比發達國家高。
因此,在徐海云看來,對于表面上數據的差距,不用多度“自卑”;對于國外先進理念,也不能過度“盲目”,只有實事求是,以解決問題為出發點,才能找到垃圾問題的癥結,為進一步找到破解垃圾問題打下基礎。
在劉建國看來,“我國當前的生活垃圾循環回收利用面臨很多座山。”會上,他用了五句詩來系統闡述。
劉建國表示,整體來看,當前的固廢產業可以生動地描述為“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山。”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