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1-12 10:08
來源:光大國際
尊敬的莊部長、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媒體朋友們:
上午好!
晚秋中的南京風景如畫,美不勝收。今天,我們有緣聚首「光大國際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啟動儀式」。首先,我代表光大國際對各位領導和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光大國際是光大集團骨干企業,是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是央企中的外企,外企中的央企,同時體現著央企的責任與實力和外企的效率與活力。我們的主營業務包括垃圾發電、餐廚垃圾處理、垃圾分類、環衛一體化、污水處理、中水回用、供水、水環境綜合治理、生物質綜合利用、危廢處理、生態修復、光伏發電、風電、技術研發、規劃設計、裝備制造、分析檢測、環保產業園等。我們的投資覆蓋了國內21個省、直轄市及140多個市縣,項目數達到313個,總投資900億元,總資產800億元,員工近萬人,去年經營收入超過200億元,今年上半年已達117億元。公司過去十五年總資產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2%,營業收入年復合增長率超過39% 。我們積極響應一帶一路倡議,穩妥推進海外業務,我們在德國建有地面光伏發電廠,在波蘭收購了全國最大的獨立固廢管理公司,現有波蘭員工400人;我們在越南用BOT模式投資的垃圾發電項目已經建成投產,成為越南第一個現代化垃圾發電廠,得到了越南政府和民眾的歡迎和好評。
作為亞洲最大的垃圾發電投資運營商,公司共簽署了100多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日處理垃圾設計規模已接近10萬噸,已建成投運60多個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每天實際處理垃圾超過5萬噸,其中10個項目已獲國家AAA級垃圾焚燒發電廠評定。公司全部垃圾發電項目煙氣排放全面執行國家標準,煙氣在線監測指標日均值全面優于歐盟2010標準。
另外,公司投資建設運營日處理能力達500萬立方米的上百個水務項目,以及50個生物質綜合利用項目、30多個工業危廢處置項目,無論規模還是品質,均名列國內行業前列。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垃圾焚燒發電核心裝備及煙氣凈化和滲濾液處理系統,擁有「光大環保」注冊商標,獲歐盟「CE」產品認證,是中國垃圾發電裝備主要供應商,并開始出口印度、非洲等海外市場。
光大國際現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戰略合作伙伴和長江經濟帶生態大保護戰略合作伙伴。公司以「情系生態環境,筑夢美麗中國」為使命擔當,以「創造更好投資價值,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為發展理念,連續三年被納入道瓊斯可持續發展指數,富時社會責任指數,連續五年被納入恒生可持續發展企業指數,公司獲得權威《機構投資者》評選的「最受尊崇企業」和香港上市公會「企業管治卓越獎」以及聯合國環境署「中國十佳綠色責任企業」等殊榮。
借此機會,我代表光大國際,向長期以來關心、支持、幫助光大國際的領導及社會各界人士,向媒體朋友們,表示衷心感謝!
前不久,也是在南京,在首屆江蘇省生態環境高端人才交流會上,我在《情系生態環境,筑夢美麗中國》主旨演講中,提出了當今中國生態環境產業發展的四個時代特征:一是國策成就企業,二是良幣驅逐劣幣,三是創新驅動發展,四是人才引領發展。
當前,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面臨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三期疊加的的新形勢下,為配合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國家生態環境部、住建部近期聯合印發了《關于進一步做好全國環保設施和城市污水垃圾處理設施向公眾開放工作的通知》,文件要求環保設施應更直接、主動面向公眾開放,更有效的保障群眾環境知情權、參與權和監督權,進一步激發群眾參與環境治理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光大國際堅決響應國家號召,今天在這里舉行啟動儀式,我正式宣布:光大國際三年內向公眾開放公司旗下各業務領域的77個環保運營項目,并不斷增加開放數量,不斷提高開放效果。
其實,過去十多年我們的環保項目共接待了超過100萬人次的參觀、考察和交流,這種開放,在取得政府信任、化解「鄰避效應」等方面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同時,這種開放,也是公司不斷聽取各方改進意見,不斷提高建設管理水平的重要通道。
關于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我想談幾點認識和感受:
一是開放是化解「鄰避效應」最有效的舉措
鄰避效應,是世界性難題,中國在垃圾焚燒發電領域面臨的鄰避效應壓力山大。究其原因有幾個方面,一是諸如垃圾處理、污水處理、公共廁所等屬于「厭惡性公共設施」,人們在有和無、近和遠之間,會更本能地選擇無或遠。二是知識普及、宣傳引導不夠,人們很容易由于不了解而被二惡因等妖魔化說法所綁架,產生厭惡甚至恐懼心理。三是不良企業的粗制濫造也失去了民眾的信任。
化解鄰避效應,似乎也沒有什么靈丹妙藥。但在科學選址和嚴格選企即嚴格挑選有很好實力和責任擔當企業之后,把設施向公眾開放,取信于民,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也是最行之有效的辦法。通過這種開放,眼見為實,變民眾對環保知識的不了解為了解,變民眾對政府和企業的不信任為信任,變鄰避為鄰利,變鄰壑為鄰親,把「閑人免進」的環保封閉場所變為向市民開放的城市客廳。所以開放是最好的「潤滑劑」和「化解劑」。開放是民眾的權利,開放是企業的責任。
二是開放是落實企業污染治理主體責任的具體行動
企業是污染治理的責任主體,達標排放,既是法律的基本要求,也是企業履行環境責任不可逾越的底線。向公眾開放環保設施,讓污染治理設施在群眾監督之下運行,將有助于企業進一步增強內在治污動力,不斷提升環境管理水平。開放是企業自律與他律的良性互動。今天,光大國際正式宣布以「一個企業整體」的名義,率先向社會開放公司旗下垃圾發電、污水處理、危廢處置、生物質發電等業務領域77個環保設施,自愿主動接受公眾和社會監督。
光大國際始終堅持「創造更好投資價值,承擔更多社會責任」的發展理念,在行業內實現了「四個率先」。一是率先在中國推動采用歐盟2000標準建設垃圾發電項目;二是率先推行排放指標與項目當地環保部門在線聯網,主動接受當地政府部門及公眾監督;三是率先對外披露所有運營垃圾發電項目的排放標準及環境管理信息;四是率先實行公眾開放活動,每年接待數以十萬計的群眾走進光大垃圾焚燒、污水處理等項目進行參觀、交流。以上四個率先,贏得了公眾對企業管理及行業發展的認可。接下來,我們還將陸續推出更有力度的新的率先行動。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