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18 13:34
來源:株洲市政府
2.開展美麗鄉村典型示范。采取相對集中、聯點成片、鎮村同建的方式科學布局,建設1條美麗鄉村長廊,培育10個風情小鎮片區,開展200個美麗鄉村試點建設(一廊十鎮百村)。積極開展美麗鄉村試點示范,鼓勵開展美麗鄉村縣鄉全域建設。到2020年,建成20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其中,市級重點調度示范村100個,縣級創建示范村100個)。
3.加快特色小鎮建設。深化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積極爭取政策支持,加快攸縣撤縣設市步伐。統籌城市和城鎮規劃布局,推廣首批12個鄉鎮村莊規劃建設管理行政審批試點經驗,加快擴權強鎮步伐,重點培育20個特色小鎮。
(五)實施鄉風文明創建工程
1.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大力推動鄉村治理體制機制創新,進一步完善以村黨組織為領導核心、村民議事會為議事主體、村民委員會為執行主體、村務監督委員會為監督主體的“四位一體”村級治理機制,推動村民議事會和村務監督委員會規范化運作,落實“四議兩公開”等民主決策制度。充分運用“一事一議”民主決策機制,實施人居環境整治項目公示制度,保障村民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等權益。
2.完善村規民約。健全完善村規民約,將農村環境整治、公共基礎設施建設管護、古樹名木保護、村民建房、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等納入村規民約,通過村民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引導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約束,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
3.培育文明鄉風。把培育文明健康生活方式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提高農民文明衛生意識和健康意識,鼓勵講衛生、樹新風、除陋習,摒棄亂扔、亂吐、亂貼等不文明行為,使優美的生活環境、文明的生活方式成為農民的內在要求,激發群眾參與環境整治的內在動力。廣泛開展文明村鎮創建,加強動態管理,力爭到2020年,全市新增6個全國文明村鎮、10個省級文明村鎮,縣級以上文明村鎮比例達到50%以上。深化“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建設,不斷擴大文明家庭行動覆蓋面和影響力,打造農民宜居宜業的美麗家園。
4.推進移風易俗。遏制紅白喜事大操大辦、買碼賭博、辦酒泛濫、厚葬薄養等陳規陋習,倡導勤勞節儉,弘揚文明新風。深化殯葬改革,落實《株洲市殯葬管理辦法》,倡導農村殯葬新風、文明祭祀,推行節地生態安葬。加強農村科普工作,堅決抵制封建迷信活動。通過移風易俗,讓廣大農民成為“環境美、風尚美、人文美、生活美”的文明家園建設的主力軍,廣大農村形成遵紀守法、誠信明理、勤勞節儉、互助友善、崇德孝仁的良好社會生態。
三、運行機制
(一)建立市負總責、縣市區抓落實、村民主體的責任機制
按照“市負總責、縣市區抓落實、村民主體”的責任體系,市委、市政府負責牽頭管總,抓好推動落實。市直各有關部門要把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任務來部署和推動,重點安排,科學指導,加強督促協調,建立上下聯動、部門協作、高效有力的工作推進機制。市農委牽頭負責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組織發動、工作推進和督導考核,具體負責推進農業生產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美麗鄉村示范創建等工作。市住建局牽頭負責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考核的對接協調(在省住建廳正式向省農委移交工作之前),具體負責城鄉污水垃圾處理、廁所革命、照明設施、氣化鄉鎮、農村建房管理、技術人員培訓,實施“湖湘農民新居工程”和“傳統村落保護工程”等工作。市城管局負責農村生活垃圾治理、整治農村集鎮亂搭亂建和占道經營等工作。市水務局負責農村水利設施建設、農村水環境治理、飲水安全等工作。市衛計委負責城鄉環境衛生創建行動、推進農村戶用廁所普及等工作。市環保局負責實施農村環境綜合整治行動、推行城鄉污水垃圾處理新模式等工作。市交通運輸局負責農村道路建設工作。市公路局負責“四好農村路”建設工作。市林業局負責村莊綠化工作。市規劃局負責村莊規劃制定等工作。市財政局負責資金籌措及建立管護經費保障制度等工作。市發改委負責做好項目統籌及建立污水垃圾處理農戶繳費制度和管護經費保障制度、推廣“四自兩會三公開”監管機制等工作。市畜牧局負責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等工作。市委組織部負責發揮農村基層組織作用等工作。市文明辦負責培育鄉風文明、推進移風易俗等工作。市國土局負責整合利用農村閑置土地、探索利用新增耕地指標跨地交易來籌集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資金等工作。市民政局負責加強完善村規民約等工作。市旅游外僑局負責發展鄉村旅游、推動特色景觀旅游名鎮名村創建等工作。國網株洲供電公司負責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等工作。市商務和糧食局負責集貿市場環境整治工作。市經信委負責實施“光纖入戶”和數字鄉村戰略、制定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行動計劃等工作。其他相關部門參照有關責任分工,做好全市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相關工作的落實推進。縣市區黨委和政府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責任主體,黨政主要負責同志負主體責任,要做好項目落地、資金使用、推進實施等工作,對實施效果負責。鄉鎮黨委和政府要做好具體組織實施工作。村委會負責動員黨員干部和村民完善村規民約,發動群眾投工投勞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要發揮廣大村民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中的主體作用,使其積極支持、廣泛參與整治工作,做到出工出力、捐款捐物、獻計獻策,尤其在規劃設計、項目建設等方面要千方百計提高他們的參與度和認可度。明確農民維護公共環境責任,庭院內部、門前屋后環境整治由村民自己負責,村內公共空間整治以村民自治或村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依靠村民的智慧和力量共建美好家園。
(二)建立示范帶動、分步實施、分類指導的推進機制
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深入開展試點示范,并總結提煉出能復制、易推廣的整治技術和建管模式,引導各地建設保障基本型、環境整治型、美麗宜居型等不同水平的示范村、示范片。要按照總體目標任務,分項制定標準,分區域分年度安排任務,分類進行指導,分步有序實施,2018年全面啟動,2019年全面推進,2020年任務掃尾、鞏固提升,全面完成各項任務。堅持“四個優先”:優先抓好城區和集鎮周邊具有示范帶動效應地區、優先推進高鐵和高速公路及國道沿線、優先支持基礎條件較差的貧困村、優先開展風景名勝區及學校等公共場所的人居環境整治。株洲市區(含經開區)、醴陵市、株洲縣(淥口區)等有基礎、有條件的地區,要對接省里的中心城市城區和長株潭經濟強縣市區的整治標準,以實現人居環境治理全面提升為主要任務。攸縣有較好基礎、基本具備條件,要對接省里的城鄉復合發展縣市區的整治標準,以實現人居環境治理顯著提升為主要任務。茶陵縣、炎陵縣等地處偏遠、經濟欠發達的地區,要在優先保障農民基本生活條件基礎上,實現人居環境治理有較大提升。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