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10-16 13:14
來源:沈陽市政府
(三)提高健康養老服務水平。
10.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繼續推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財政補助標準合理提升。積極推進醫療衛生項目建設,完成2.7萬戶農村改廁;2019年康平縣婦幼保健院項目竣工投入使用。2020年全面實現《沈陽市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實施標準》,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5%以上。〔責任部門:市衛計委、財政局、發展改革委,相關區、縣(市)政府〕
11.深化公立醫院改革。2018年出臺《沈陽市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實施方案》,醫療費用增幅總體控制在10%以內。2019年全面推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建設,提升醫院治理體系和管理能力現代化水平。2020年現代醫院管理制度體系基本建成,醫療費用增長幅度穩定在合理水平。〔責任部門:市衛計委,相關區、縣(市)政府〕
12.全面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完善雙向轉診程序,建立健全轉診指導目錄。三級醫院下轉患者逐年增長。區域內基層醫療機構就診人次逐年上升。2020年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所有縣鄉人群,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基本形成。〔責任部門:市衛計委,相關區、縣(市)政府〕
13.積極推進醫聯體建設。2018年沈陽市行政區域內所有三級公立醫院全部參與醫聯體建設,實現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覆蓋。2019年每個區至少建設一個有明顯成效的醫聯體。2020年具有沈陽特色模式的“1+1+X”醫療聯合體系全面建成。〔責任部門:市衛計委,相關區、縣(市)政府〕
14.加快提升養老服務能力。推進養老服務機構建設,深化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2018年新建10個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新增養老床位2000張。2019年實施養老機構服務質量提升工程,機構管理服務質量合格率達到90%以上。2020年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覆蓋100%城市社區,90%以上的鄉鎮和60%以上的農村社區建立養老綜合服務設施和站點。〔責任單位:市民政局,相關區、縣(市)政府〕
15.完善養老服務政策體系。推進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立法,出臺《養老機構星級評定標準》《區域性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建設標準和服務規范》等配套文件。2019年完成《沈陽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立法。2020年基本建立養老服務質量標準和評價體系,養老服務制度更加完善。〔責任單位:市民政局,相關區、縣(市)政府〕
(四)推動文化體育事業優質發展。
16.推進十大重點文化項目建設。加快推進北大營抗戰遺址紀念館(一期)、沈陽市博物館、沈陽故宮文物展館、沈陽美術館等一批重點文化項目前期工作,年底前啟動市文史館、沈延毅紀念館改造等項目建設,2019年所有項目完成前期工作。2020年50%以上的重點文化項目建成并投入使用。〔責任單位:市文廣局、文聯、檔案局、發展改革委、財政局,沈河區政府〕
17.提升公共文化設施品質。啟動帥府亮化改造工程,做好遼中區等區縣(市)圖書館新館、文化館升級改造,實施新民、遼中廣播電視發射臺、康平327轉播臺基礎設施改造(二期)和中央廣播電視節目無線數字化覆蓋工程(二期),2019年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2020年,80%以上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達到國家、省定級標準。〔責任單位:市文廣局、發展改革委、規劃國土局、財政局,相關區、縣(市)政府〕
18.加大優質公共文化服務供給。繼續實施藝術惠民“雙百萬”工程。推進和平區、沈北新區創建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2019年惠民演出不少于300場。2020年每年舉辦的國際化大型文化活動不少于2次。〔責任單位:市文廣局、財政局,相關區、縣(市)政府〕
19.大力發展體育事業。舉辦沈陽國際馬拉松賽等四項活動。2019年策劃舉辦迎冬奧國際市民滑雪邀請賽等四項全民健身賽事活動。2018-2020年計劃投入2000余萬元,采購室內外大眾健身器材6000件以上,建設社區多功能健身活動室,實現全市社區和村屯戶外健身器材全覆蓋。〔責任單位:市體育局、教育局,相關區、縣(市)政府〕
(五)加強就業和社會保障。
20.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加強崗位信息供給,2018年舉辦高校畢業生專場招聘會105場,完成10.6萬名高校畢業生來沈就業創業。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2020年全市實現城鎮新增就業35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教育局、人才辦〕
21.釋放創業帶動就業潛力。實施“百千萬創業工程”。2018年培育創業明星100人、培育優秀創業孵化基地100個、扶持創業帶頭人2000人、新增創業5萬人。加快推進創業孵化基地建設,嚴格基地管理。2020年扶持創業帶頭人1萬人。〔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科技局〕
22.加大困難群體就業援助。實施精準幫扶,2018年幫扶1萬名有就業創業意愿的長期失業人員實現就業,有就業愿望的困難家庭畢業生全部實現就業。加強公益性崗位日常管理,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2020年實現轉移農村勞動力25萬人。〔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
23.推進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推進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強養老保險基金收支管理,探索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正常調整機制,完善和推進被征地農民多元保障機制,確保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局〕
24.完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推進DRGs付費試點。提高基本醫療保險和大病保障水平,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持續提高城鄉居民基本醫保政府補助標準。〔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局〕
25.落實失業、工傷保險政策。鞏固失業保險費率,實施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補貼“護航行動”,降低企業和居民負擔。健全工傷保險體系,做好工傷人員傷殘津貼、生活護理費和供養親屬撫恤金等待遇調整工作。〔責任單位: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財政局、衛計委〕
(六)全力推進國家衛生城市、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創建。
26.推進國家衛生城市創建工作。繼續大力實施對標指導在一線、巡查督辦在一線、宣傳發動在一線、跟蹤整改在一線的“一線工作法”。對一般指標進行提升攻堅,指標得分率達到并鞏固在85%以上,確保我市創衛第三方暗訪得分穩定在830分以上。〔責任單位:市創衛辦,相關區、縣(市)政府〕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