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9-30 13:25
來源:安徽六安市環保局
制定方案、動員部署。成立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及其辦公室,制定中央、省、市三級環保督察檢查發現問題整改行動方案和七大污染防治標志性戰役實施方案,全面系統部署,壓實責任、分類實施、有序推進,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工作舉措、整改要求。
全面排查、集中整改。各級各部門要按照“屬地管理”和管發展、管生產、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的工作要求,對職責范圍內的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堅任務進行系統全面排查,對清理出來的問題,發現一件、整改一件、銷號一件;對能夠整改的要立行立改,對一時難以整改的要制定整改計劃,有序推進實施。
建立長效、鞏固提升。各級各部門要嚴格落實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和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堅持邊排查、邊整改、邊總結、邊提高,建章立制與問題整改同步進行。針對發現的問題,要緊貼實際,建立長效機制,創新方式方法。市政府將制定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和污染防治攻堅考核問責實施細則,并成立各類專項工作督查組,對突出環境問題整改和污染防治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的,不定期開展督查檢查,切實鞏固整改成效。
(二)保障措施
強化“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嚴格落實《六安市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責任規定(試行)》和《六安市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試行)》。各級黨委、政府及其工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是本行政區域、本部門環境保護工作的第一責任人,負全面領導責任;分管環境保護工作的負責人負主要領導責任;其他相關負責人對分管范圍內的環境保護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嚴格落實“管發展必須管環保、管行業必須管環保、管生產經營必須管環保”,履行好環境保護工作職責。堅決落實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落實情況每年定期向市委、市政府報告。
強化環境執法監管。嚴格落實新《環保法》及四個配套辦法,完善環境執法與刑事司法聯動機制,嚴格規范案件移送受理程序,提高偵辦、起訴、判決效率,從嚴從快從重打擊環境犯罪行為。按照人事變動調整,不斷健全市、縣、鄉、村四級環境監管網格化管理機制,落實屬地監管職責,繼續實行環境監管“雙隨機一公開”制度,持續加大環境執法監管力度,維護公眾合法環境權益。
強化環保技術支撐。增強生態環境保護科技支撐和科技創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完成全省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為加強污染源監管、改善環境質量、防控環境風險、服務環境與發展綜合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提高環境監管信息化水平,積極參與省級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大數據平臺建設。建立市級“智慧環保”體系。謀劃建設我市大氣環境治理網格監管系統,利用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手段精準治氣。加強機動車監控能力建設,2018年10月底前在城市主要進口、對高排放車輛通行的主要道口,安裝固定式遙感監測設備,建立網絡監控平臺,實現國省市三級聯網。
強化環境風險防控。以環境敏感區域、涉化學品企業為重點,深入開展環境風險排查整治行動,建立風險監測網絡及風險評估體系。嚴格核與輻射安全監管,保障輻射環境安全。加強應急能力建設,健全跨部門、跨區域環境應急協調聯動機制,建立統一的環境應急預案電子備案系統,組織開展多層次的突發環境事件應急實戰演練。繼續做好環境矛盾糾紛化解,推進信訪問題法定途徑分類處理。
強化生態系統保護。啟動生態保護紅線勘界定標,在省出臺實施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后,研究制定市生態保護紅線管理辦法,不斷強化生態保護紅線剛性約束。推進自然保護區規范化建設,嚴厲打擊自然保護區違法違規行為,依法依規嚴控人類活動。強化生態空間管制與總量減排、環評審批的銜接,科學把好環境準入關口。配合做好長江經濟帶戰略環評“三線一單”(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環境準入負面清單)編制工作。加快推動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持續鞏固生態文明示范創建成果。
強化環保宣傳教育。把生態環境保護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和黨政領導干部培訓體系,推進生態環境教育設施和場所建設,培育普及生態文化。廣泛運用主流輿論陣地和新媒體手段,提升環境傳播能力,加強環境宣傳。積極支持環保組織和志愿者開展活動,引導公眾參與,推進政府和社會良性互動。健全生態環境新聞發布機制,綜合運用各類新聞媒體,公開環境質量,曝光突出環境問題。完善有獎舉報制度,鼓勵公眾對環境違法行為進行監督,形成群防群治、齊抓共管的良好氛圍。
四、實現一個提升
提升環保工作水平。強化環境監察監測等能力建設和環保系統干部隊伍自身建設,按市、縣、鄉不同層級工作職責配備相應工作力量,保障履職需要,建設一支規范化、標準化、專業化的環境監測監察執法隊伍,建設一支特別能吃苦、特別能戰斗、 特別能奉獻的生態環境保護鐵軍,確保隊伍同生態環境保護任務相匹配,實現環保工作水平穩步提升。
編輯:李丹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