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20 09:28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程云
摘要:自被爆出2017年業績巨虧高達13億元后,盛運環保便麻煩纏身,債務違約、銀行賬戶被凍結、監管問詢、高管離職、拖欠員工工資等一系列消息紛至沓來。隨后,川能集團接盤,作為盛運環保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川能集團的入主能否力挽狂瀾,一切尚無定論。作為曾經環保領域的領先企業,盛運環保的危機,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當前環境產業發展的側影,希望可以帶給同類企業更多啟示。
自被爆出2017年業績巨虧高達13億元后,盛運環保便麻煩纏身,債務違約、銀行賬戶被凍結、監管問詢、高管離職、拖欠員工工資等一系列消息紛至沓來。
上半年危機四伏 盛運環保遭遇“連環劫”
今年4月26日,盛運環保披露了2017年度業績修正公告,公司巨虧近13億元的消息令市場嘩然,而此前的2017年度業績快報披露公司僅虧損約2.58億元。
在被曝出巨虧近13億元之后,盛運環保還債能力遭到質疑。就在市場盼望轉機出現時,7月9日,盛運環保發布公告,因資金周轉困難,致使部分到期債務未能清償,公司及子公司部分銀行賬戶被凍結。
公告顯示,盛運環保合計拖欠35家公司債務,拖欠債務達到8.87億元,這比5月10日公布的6.29億元債務,又增加了2.58億元。
債務纏身的同時,市值也在“跌跌不休”大幅縮水。停牌半年后6月1日復牌跌停,隨后停牌一整月,7月2日復牌再跌停,截止到7月11日,此次復牌已連續8跌停,股價已經跌至“3元檔”:3.58元。自去年11月30日收盤價9.24元至今,半年股價跌61.25%,當前市值47.25億元,市值縮水65.21億元。
7月13日,盛運環保發布上半年業績公告,受債務危機、公司流動資金不足、項目基本停頓等原因,公司營收和凈利潤大幅下降,今年1-6月歸屬上市股東的凈利潤虧損9300萬元至8800萬元,同比下降268.23%至259.19%。
與此同時,盛運環保7月13日晚間公告,其大股東兼實控人開曉勝因超期未履行承諾也遭監管談話。危機四伏之下,公司員工受其影響。據鳳凰網財經收到北京員工爆料消息稱,盛運環保北京辦公區至今未解決員工工資問題,拖欠工資長達6月,去年績效也未發,迫于無奈,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員工離職。
川能集團接盤,能否力挽狂瀾
在遭遇業績巨虧、評級下調、債務違約不斷、訴訟攀升、拖欠員工工資以及關閉北京辦公區等連環劫的背景下,盛運環保一直在謀求自救,尋求強大的“外援”脫離困境。
4月2日盛運環保發布《關于控股股東與新蘇環保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公告》,其中提到開曉勝擬將其所持全部上市公司股份轉讓給江蘇省常州市新北區人民政府100%控股的子公司新蘇環保。
“國資”背景出身的新蘇環保,并未引起市場多大的動靜。一個月后,5月22日盛運環保發布晚間公告,公司、控股股東開曉勝與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川能集團”)就公司股權轉讓、項目合作等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書》。開曉勝擬將其所持的全部股份(13.69%)以協議轉讓等方式轉讓給川能集團;三方承諾,就政府授予公司的40個籌建和在建的城市生活垃圾發電項目,川能集團將對相關垃圾發電項目按照特許經營權協議投資額度不低于 156.75億元。
之后,川能集團派駐工作組進入盛運環保,與債權人溝通,盡調公司債務情況,全面介入盛運環保的債務重整。
川能集團自接手后共度難關,積極推動項目的開展。7月12日公告顯示,盛運環保與川能集團在公司宣城、棗莊、濟寧、海陽項目上開展合作,與中環環保在廬江盛運環保電力有限公司項目開展合作。
作為盛運環保的“救命稻草”,川能接盤能否力挽狂瀾?采訪中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鳳凰財經采訪盛運環保北京辦公區公司臨時總負責人談到,目前和川能的合作只是框架協議,還不知道最終落地情況如何,只有等等看。
作為環境產業的領先企業,至于它是否可以度過危機,還是將結果留給時間吧。盛運環保的危機,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當前環境產業發展的側影,希望可以帶給同類企業更多啟示。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