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7-19 16:44
來源:山東省政府
(七)嚴格規劃審批管理。強化鄉村建設規劃許可管理,推行村居項目“帶圖審批”制度,建設單位或個人在申領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時,應當提交設計方案或選用農村住宅推薦設計圖集。鄉村規劃建設監督管理辦公室要對建筑面積、層數、高度等進行把關,確保建筑設計方案落地。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指導轄區內村莊,通過制定完善“村規民約”,推動村莊設計和建筑設計圖集實施推廣。實行“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健全村居建筑審批聯合會審制度,提高審批效率。
三、規范村居建設管理
(八)科學確定建設模式。各地要統籌考慮村莊現狀、氣候條件、發展水平和生活習慣,充分照顧不同收入水平農戶承受能力,因地制宜推進美麗村居建設。遷建村莊(黃河灘區遷建村臺)要傳承原有歷史脈絡、風俗習慣、文化底蘊,精心設計空間環境和特色建筑,高標準配套基礎設施與公共服務設施,打造精品村居,實現“一村一品、一臺一韻”。以整治改造為主的村莊要開展既有建筑排查,對有保護價值的老建筑進行修繕,改造成鄉土客棧、鄉村記憶展覽館、傳統手工作坊等;對閑置村居進行整理利用,插花式新建公共用房、農家樂、民宿等;對一般村居可運用鄉土建材和傳統工藝,對屋頂、立面及院落進行整治改造。傳統村落、歷史文化名村等老建筑較多的村莊要以保護為主,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對老建筑進行整治加固,保護原有街巷格局和建筑風格,嚴禁隨意拆除和破壞性整治。
(九)提高村居建設品質。各地應根據村莊基礎條件和發展定位,深入挖掘、整合、提升特色要素,積極采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提高建設品質,打造精品工程。推進綠色節能村居建設,推廣分布式光伏、空氣源熱泵和太陽能光熱等可再生能源建筑技術,注重可再生能源利用設施與村居一體化設計,積極采用輕質、高強度和保溫節能的綠色建材。新建村居應當按照不低于地震烈度7度進行抗震設防,提高抗震減災能力。傳承創新建筑傳統工藝,盡量采用鄉土材料、鄉土技術,實現傳統自然材料與現代建造工藝相結合,營造濃郁的鄉土氣息。在美麗村居建設試點村組織開展農村裝配式建筑試點。
(十)嚴格建設過程管控。村居項目開工前,建設單位或個人要與鄉村規劃建設監督管理辦公室簽訂工程服務協議,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村居建設應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施工企業或具備相應技能的農村建筑工匠施工,并簽訂施工合同。施工方須遵守有關法律法規、施工操作規范和技術標準,確保工程質量安全。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要嚴格落實農民建房“四到場”制度,做到建筑放樣到場、基槽驗收到場、施工過程到場、竣工驗收到場,定期組織開展村居建設巡查,發現問題要監督整改到位。村居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或個人要組織參建各方進行現場驗收,并將竣工驗收資料報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存檔。
(十一)提升村居環境質量。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提升村居環境質量和宜居水平。加強農村改廁與生活污水治理有效銜接,鼓勵改水改廁同步推進,采用單戶、多戶、整村處理方式,建設分散式小型污水一體化處理設施,將廁所、廚房、洗浴等生活污水全部收集處理并達標排放。健全生活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有條件的村居推行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啟動實施農村道路“戶戶通”工程,2020年實現全覆蓋。推進村莊綠化,以栽植鄉土喬木為主,做好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綠化和庭院綠化。實施村莊亮化,推廣使用LED節能燈及太陽能路燈。實施村居環境美化,開展“美麗庭院”創建,鼓勵利用磚瓦、竹木、卵石等鄉土材料和舊磨盤、老門窗、廢瓦罐等鄉土物件,建設街頭小品、文化墻和庭院微景觀。
四、組織開展建設試點
(十二)明確試點范圍。以儒家文化、紅色文化等人文底蘊深厚,膠東沿海、泰沂山脈等自然特色鮮明,公路鐵路、沿河濱水等交通水系沿線村莊為重點,分批開展美麗村居建設省級試點。以省級試點村為核心,連片建設美麗村居示范片區,集中打造10條風貌帶,形成靚麗的美麗村居風景線。按照“一臺一韻”要求,依據黃河灘區遷建村臺建設時序,分年度將28個村臺全部納入省級試點,塑造富有魯西南風格的民居風貌。省級試點村實行自愿申報,按程序報經省美麗村居建設工作協調小組審定后公布。
(十三)科學有序實施。2018年,在全省選擇50個村莊(臺)作為先行試點,探索建立美麗村居建設工作機制、技術標準和支持政策。2019-2020年,分別選擇100個、150個村莊(臺)開展省級試點。各市、各縣(市、區)要結合實際開展試點,放大試點示范效應。2020-2025年,推廣試點經驗,形成多片“魯派民居”建筑群落。
(十四)創新推進模式。堅持“政府主導、村民主體、市場參與”的原則,采用“綜合營建”模式聯動推進。各級政府要加強引導和服務,在政策支持、規劃編制、設施配套、要素保障、產業培育、環境保護等方面更好地發揮作用。大力引入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實力強、信譽好的企業在資源、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勢,通過整村改建、片區提升等方式,積極參與美麗村居建設試點工作。
五、加大要素保障力度
(十五)拓寬資金投入渠道。加大省級涉農資金統籌整合力度,市、縣財政也要統籌整合涉農資金積極支持美麗村居建設。對省級試點村,從鄉村振興重大專項資金中按標準給予獎補。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收益和村莊整治增加耕地獲得的占補平衡指標收益,通過支出預算重點支持美麗村居建設。充分發揮財政資金杠桿作用,鼓勵依法依規利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眾籌、“互聯網+”等模式,吸引更多金融資本、社會資金參與美麗村居建設。積極引導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支持力度,創新融資方式,探索產業基金、股權眾籌等融資路徑。各地要拓寬鄉村集體增收渠道,建立多元投入機制,為美麗村居建設提供資金保障,嚴禁新增政府債務。
(十六)強化建設用地保障。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節余指標要優先保障美麗村居建設、村莊公益事業建設和二三產業用地需要。對因解決保護性建筑外遷住戶安置、地質災害搬遷、異地集中遷建等確需新增建設用地的,采取靈活多樣的供地方式,由省統籌不低于當年下達地方新增建設用地指標的5%,按照“一戶一宅”的要求積極支持美麗村居建設。各地在分配新增建設用地指標時,要優先安排供地。結合違法建設和空心村治理,拆除違法建筑,整理利用廢棄宅基地,為村居建設騰出空間。鼓勵具備條件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依法使用存量建設用地自辦或通過入股、聯營等方式興辦符合美麗村居建設發展需要的企業,提高集體經濟收入,實現農村產業融合發展與美麗村居建設互促互進。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