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16 12:01
來源:成都市人民政府
中國固廢網獲悉,日前成都市政府發布了《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2018—2020年)》,具體內容如下:
各區(市)縣政府,市政府各部門: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2018—2020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成都市人民政府辦公廳
2018年4月20日
成都市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方案
(2018—2020年)
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及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7〕26號)、市委市政府《關于印發〈成都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的通知》(成委發〔2016〕21號)要求,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圍繞成都新時代“三步走”戰略目標,聚焦“安全、清潔、有序、方便”的城市管理目標,按照“保障無害化,加強資源化,促進減量化”的工作思路,統籌考慮生活垃圾分類的生態價值、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科學建立“全過程”“全鏈條”生活垃圾分類體系,破解垃圾治理難題,改善人居環境質量,提升市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保障和促進全面體現新發展理念的城市和美麗宜居公園城市建設。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政府推動。市、區(市)縣、鄉鎮(街道)三級人民政府是生活垃圾分類的工作主體、責任主體和實施主體,負責轄區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組織領導、督導檢查和考核評價;市級各部門是主管行業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管理主體,負責行業內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管理、指導、監督、考核等。
(二)堅持源頭減量。注重生活垃圾源頭管控,限制生活消費品過度包裝,促進再生資源回收利用,倡導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推動園林綠化垃圾、建筑垃圾、農貿市場易腐垃圾等各類廢棄物前端分流減量。
(三)堅持重點突破。選擇部分成建制鄉鎮(街道)全域開展生活垃圾分類,整體謀劃生活垃圾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工作體系,合理布局垃圾分類收運設施和末端處理設施,全力破解生活垃圾“前分后混”等難題。
(四)堅持協同推進。建立健全聯席會議、聯合執法等工作協同機制,促進部門協同,加強市、區(市)縣聯動,形成屬地主動作為、部門協調配合、各方合力推動的良好工作格局。強化生活垃圾分類志愿服務隊伍建設,積極動員全社會參與生活垃圾分類。
(五)堅持試點示范。建立生活垃圾分類達標驗收掛牌制度,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示范家庭、示范院落、示范社區(村)、示范鄉鎮(街道)和示范區(市)縣創建工作。推動黨政機關、軍隊單位和學校、醫院、商業綜合體等單位帶頭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發揮典型引領作用,促進生活垃圾分類水平整體提升。
三、目標任務
(一)總體目標。以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作為生活垃圾分類的基本類別,到2020年底,基本建立生活垃圾分類法規體系、政策體系、標準體系、設施體系和工作體系,形成以法治為基礎、政府推動、全民參與、城鄉統籌、因地制宜的垃圾分類制度,實現餐廚垃圾處理能力達1000噸/日以上,生活垃圾焚燒處理能力達1.8萬噸/日以上,基本實現原生生活垃圾零填埋。
(二)年度目標。到2018年底,全市黨政機關、軍隊單位生活垃圾分類100%全覆蓋,學校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60%,商業綜合體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30%;城鎮社區和農村集中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35%;生活垃圾末端處理減量率(人均)達5%。到2019年底,全市黨政機關、學校等公共機構,軍隊單位及商業綜合體生活垃圾分類100%全覆蓋,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50%;城鎮社區和農村集中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50%;生活垃圾末端處理減量率(人均)達10%。到2020年底,全市黨政機關、學校等公共機構,軍隊單位及商業綜合體、相關企業生活垃圾分類100%全覆蓋;城鎮社區和農村集中居住區生活垃圾分類覆蓋率達60%;生活垃圾末端處理減量率(人均)達15%,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35%,無害化處理率達99%。
四、重點工作
(一)加強生活垃圾分類投放管理
1.明確生活垃圾分類標準。生活垃圾實行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分類”。可回收物主要包括:廢紙、廢塑料、廢金屬、廢包裝物、廢舊紡織物、廢棄電器電子產品、廢玻璃、廢紙塑鋁復合包裝等;餐廚垃圾主要包括:相關單位食堂、賓館、飯店等產生的餐飲垃圾及居民家庭產生的廢棄蔬菜瓜果、廢棄肉類魚蝦、剩菜剩飯等廚余垃圾;有害垃圾主要包括:廢電池(鎘鎳電池、氧化汞電池、鉛蓄電池等),廢熒光燈管(日光燈管、節能燈等),廢溫度計,廢血壓計,廢藥品及其包裝物,廢油漆、溶劑及其包裝物,廢殺蟲劑、消毒劑及其包裝物,廢膠片及廢相紙等;其他垃圾是指除可回收物、餐廚垃圾、有害垃圾以外的其他生活垃圾。
2.明確分類投放管理責任。城鎮社區和農村集中居住區,實行物業管理的,物業服務機構為管理責任人;成立業委會自主管理物業的,業委會為管理責任人;沒有委托物業服務機構,也沒有成立業委會(院委會)的,社區居委會(村委會)為管理責任人。農村散居區域,村委會為管理責任人。黨政機關、學校、醫院、工會、共青團、婦聯、各行業協會、學會等公共機構,軍隊單位,賓館、飯店、超市等企業,為本單位本組織辦公和生產場所的管理責任人。道路、廣場、公園、公共綠地等公共場所,其管理部門或者委托管理的單位為管理責任人。機場、客運站、軌道交通以及旅游、文化、體育、娛樂、商業等公共場所,經營管理單位為管理責任人。按照上述原則仍不能確定管理責任人的,由屬地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確定管理責任人。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