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6-08 15:11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李曉佳
創立之初的碧水源,面臨了絕大多數民營企業都會遇到的問題,沒有知名度,市場根本打不開。而真正讓碧水源敲開市場大門,正是靠著一張“膜”的品質。碧水源選擇用事實和數據說話,與政府在民生、社會、環境生態的新理念達成共識,成功將自主創新研發的膜技術應用于北京奧運最大的配套水環境改善工程-順義新城溫榆河再生水廠,還承擔了國家大劇院水處理工程等。有了這些項目背書,碧水源自主膜品牌才開始初步打響。長期以來,在與碧水源管理層的溝通中,了解到其對碧水源的品牌根基有著深刻的認識,即,碧水源的發展之路,最核心的驅動力是其自主創新研發世界一流的膜技術,創新技術從無到有、從有到公司上市,再到公司市值逾五百億,碧水源大概花了15年的時間。
目前,碧水源已從中關村自主創新知名品牌發展成為全國性的知名品牌,連續多年蟬聯“水業十大影響力企業”、“最具價值環保設備品牌”、“年度卓越影響力品牌”、“中關村最受關注品牌”。碧水源以“自主創新研發、國際一流的膜技術解決‘水臟、水少、飲水不安全’的水環境問題”來加固企業護城河,經過多年的跨越式發展成為中國“MBR膜技術”的領軍企業,同時也是國內唯一一家擁有微濾膜、超濾膜、納濾膜和反滲透膜全系列膜產品的高科技環保企業。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已經讓碧水源刻上了“膜界”老大哥的稱號。
與碧水源一樣,桑德集團也經歷了市場拓展最艱難的初期。在開拓市場的前期,桑德董事長文一波就提出,必須要打破民營企業在市場中的弱勢局面,1999年,他第一個發起了“中華碧水計劃”。 2000年,桑德如愿以償,公司自籌資金,投資、建設、運營北京市肖家河、通州區衛星城兩個市政污水處理廠,計劃得到了政府有關部門的正式批準。桑德“中華碧水計劃”邁出了第一步,真正實現了由國內民營企業投資興建市政項目,將我國市政污水廠建設與運行由單純的政府行為轉變為企業運作的市場行為。民營環保企業吃上政府“蛋糕”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特別是被媒體整版報道之后,桑德集團引來了更多關注的目光。而桑德提出的“為環境無止境”的夢想也開始深入人心,如今桑德已經成為中國環境民營企業的龍頭老大,在各大熱門項目的競逐中都能見到它的身影。
而說到博天環境,印象很深的可能是2010年左右行業內熱議的“博天現象”。這還要源于其董事長趙笠鈞2011年3月在水業戰略論壇上的發言,在2010年博天環境年收入只有2.06億的情況下,趙笠鈞向行業宣布了一個目標,到2020年博天環境的收入要達到100億。雖然當時,很多人認為趙笠鈞是在“吹?!?,但博天環境的名字也因此讓更多人知道了。博天環境以“品質、速度、信任”作為企業護城河的牢固基石,堅持為對的客戶服務,一路走來,2017年成功主板上市,并以“專注、極致、持續”的品牌理念驅動“有質量”的增長。2017年底博天環境的一個項目獲得了國家優質工程獎,是我國在工程領域的最高獎,再次擦亮了博天的品牌。
對于博天環境來講,堅持品牌理念的驅動,讓2020年實現百億收入的目標已經十分明朗。今年的水業戰略論壇上,趙笠鈞再次提出,希望到2025,博天成立30周年的時候,實現收入300億的目標。而這時,已經沒有人再質疑他了。
很多環境民營企業憑借高質量產品和服務,展現出了強大的市場競爭力,帶動品牌價值持續上升。在最新發布的“2017第十一屆中國品牌價值 500 強”名單中,碧水源、桑德等環境民營企業紛紛入榜,碧水源更是以232.89億元的品牌價值,領銜環保行業榜首。
這些企業的成功實踐,也必然給環境領域更多的民營企業帶來啟示,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
如萬朗集團已經積累18年的管道經驗,勵志打造全中國最好的管道,做品質最好,質量最可靠,服務最好的企業。近幾年在大口徑、非開挖、零滲透的管道;智能管道;雨污分流綜合技術解決方案;區域除澇綜合解決方案和河道運維管理方案等方面研發創新成果顯著,在很多國家重點項目建設上都有萬朗的“身影”和技術成果。
而對于中小技術型企業來講,在細分領域深耕技術研發的同時,也應該看到品牌帶來的附加價值。如蘇州德華生態環境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僅引進德國人工濕地技術,而且廣泛應用在目前市場上較受關注的鄉鎮生活污水治理、工業尾水提標、黑臭河道治理、海綿城市等生態領域。目前已經形成水污染生態治理的分析、規劃、設計、施工、運營和數據管理等一站式的完整產業鏈。如何更好地將技術實力推廣出去,也需要思考企業品牌護城河的建設。
類似萬朗、蘇州德華這類中小企業,本身就有很好的品牌建設基礎,在細分領域中又有較強的競爭實力,品牌價值更應該進一步擴大,加固企業品牌的護城河,未來可提升的潛力可期。
編輯:李曉佳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