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25 15:56
來源:長江環保
5月22日生態環境部印發《關于堅決遏制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進一步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的通知》,提出“提高政治站位,切實增強“四個意識”,深刻認識遏制固體廢物非法轉移和傾倒,加強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工作的重要性;要按照省級督導、市縣落實、嚴厲打擊、強化監管的總體要求摸清固體廢物,特別是危險廢物產生、貯存、轉移、利用、處置情況”。既要摸清家底,又要強調處置能力總量建設和處置種類匹配程度;強調產廢企業的污染防治主體責任和政府長效監管責任。該文件是全國環保大會后發布的第二個指向明確的環境整治行動(第一個是飲用水源地專項督查),排查范圍由“清廢2018”的長江沿線11個省擴展至全國,行動定位上升至“政治站位”高度,統一思想,危廢景氣度提升。
長江流域危廢量大,合規處置需求存在翻倍空間
產危量占全國三成,江蘇、云南及湖南居前
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數據,2015年長江流域11省(市)危廢產量合計1,401萬噸,占全國危廢產量的35.2%,但由于統計口徑等問題,實際危廢產生量要遠高于1,401萬噸,我們對實際產生量進行以下測算:
2007年第一次全國污染源普查中我國危廢產生量約4,574萬噸,而同期生態環境部公布數據為1,077萬噸,其中存在危廢統計口徑差異。2011年起危廢產生量統計口徑調整為1kg以上(2011年公布產生量3,431萬噸),與當前國家采用的危廢產生量統口徑相同,因而這里用第一次全國污染普查所得危廢產生量與2011年統計產生量的比例來作為調整系數,考慮到危廢產生量逐年增長,該系數至少為1.33倍。另外,根據國際經驗,工業危廢產生量占一般工業固廢產生量的比例至少約為3%,則根據兩種口徑測算長江流域11省(市)危廢實際產生量最少分別為1,868和2,762萬噸,取這兩個最小值的中位數2,315萬噸為我們的測算依據,則11省危廢產生量占全國預估實際產生量的30.64%。其中,云南/江蘇/湖南產生量較高,分別為360/331/279萬噸。考慮到部分企業存在貯存、隱報、瞞報及非法處置問題等,我們預計實際危廢產生量可能比上述測算值更高。
從實際處置和利用率來看,11省(市)合計處置利用量為1290萬噸,占預估實際產生量的56%,我們推測部分危廢沒有通過正規渠道進行安全處理,潛在危廢處理需求量巨大,現有實際處置需求存在翻倍可能性。
“清廢2018”摸底,危廢需求加速釋放
為堅決遏制固廢非法轉移傾倒案件多發態勢,確保長江生態環境安全,生態環境部從全國抽調執法骨干力量組成150個組,將于2018年5月9日至6月底(合計50天)對長江經濟帶固廢傾倒情況進行全面摸排核實,督促地方政府限期整改發現的問題。截至5月15日累計發現1,308個問題,主要涉及工業固廢/危廢/生活垃圾等隨意傾倒或堆放,其中危廢案件58個,清廢行動問題清單曝光后陸續進行的是約談地市領導,壓力直接傳導至地方政府官員政績考核。
江蘇工業項目停批,危廢整治為復工條件
生態環境部近期開展“清廢2018”行動,且江蘇省或為督察“回頭看”首批覆蓋的省份,環保形勢嚴格。因偷排廢水等原因,2018年4月底江蘇灌云、灌南、響水和濱海等4個化工園區全面停產排查。
5月18日江蘇省環保廳發布《關于加強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區域限批管理的通知》,提出“除民生、環境保護基礎設施項目外,所有建設項目環評報告書(表)(含已進入擬審批公示程序的)均暫停審批”。江蘇化工危廢非法處置問題集中爆發,根據吉華集團公告,鹽城等地區均以存量儲存和非法填埋的危廢完成合規處理為化工企業復工條件。
江蘇省危廢產量在2011-2015年增速平穩,2016年增速明顯反彈與國家更新危廢名錄有關;2017年再次同比增31%達442萬噸,與中央環保督察關系密切。江蘇省危廢貯存量由2011年的1.2萬噸增長至2017年50.2萬噸,2016-2017年增量較大,考慮到危廢貯存不超過1年及大量潛在危廢曝光,預計大量非法存儲及處置危廢轉向正軌渠道,危廢需求有望加速釋放。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