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23 09:24
來源:生態環境部
項 目 負 責 人:
報 告 編 寫 人:
建設單位 (蓋章) 編制單位 (蓋章)
電話: 電話:
傳真: 傳真:
郵編: 郵編:
地址: 地址:
1 項目概況
簡述項目名稱、性質、建設單位、建設地點,環境影響報告書(表)編制單位與完成時間、審批部門、審批時間與文號,開工、竣工、調試時間,申領排污許可證情況,驗收工作由來、驗收工作的組織與啟動時間,驗收范圍與內容、是否編制了驗收監測方案、方案編制時間、現場驗收監測時間、驗收監測報告形成過程。
2驗收依據
2.1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相關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
2.2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規范;
2.3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審批部門審批決定:
2.4其他相關文件。
3項目建設情況
3.1地理位置及平面布置
簡述項目所處地理位置,所在省市、縣區,周邊易于辨識的交通要道及其他環境情況,重點突出項目所處地理區域內有無環境敏感目標,附項目地理位置圖。
簡述項目生產經營場所中心經度與緯度,主要設備、主要聲源在廠區內所處的相對位置,附廠區總平面布置圖。廠區總平面布置圖上要注明廠區周邊環境情況、主要污染源位置、廢水和雨水排放口位置、廠界周圍噪聲敏感點位置、敏感點與廠界或排放源的距離,噪聲監測點、無組織監測點位也可在圖上標明。
3.2建設內容
簡述項目產品、設計生產規模、工程組成、建設內容、實際總投資,附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審批部門審批決定建設內容與實際建設內容一覽表(與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審批部門批決定不一致的內容需要備注說明)。
對于改、擴建項目應簡單介紹原有工程及公輔設施情況,以及本項目與原有工程的依托關系等。
3.3主要原輔材料及燃料
列表說明主要原料、輔料、燃料的名稱、來源、設計消耗量、調試期間消耗量,給出燃料設計與實際成分。
3.4水源及水平衡
簡述建設項目生產用水和生活用水來源、用水量、循環水量、廢水回用量和排放量,附實際運行的水量平衡圖。
3.5生產工藝
簡述主要生產工藝原理、流程,并附生產工藝流程與產污排污環節示意圖。
3.6項目變動情況
簡述或列表說明項目發生的主要變動情況,包括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審批部門審批決定要求、實際建設情況、變動原因、是否屬于重大變動,屬于重大變動的有無重新報批環境影響報告書(表)、不屬于重大變動的有無相關變動說明。
4環境保護設施
4.1污染物治理/處置設施
4.1.1廢水
簡述廢水類別、來源于何種工序、污染物種類、治理設施、排放去向,并列表說明,主要包括:廢水類別、來源、污染物種類、排放規律(連續,間斷)、排放量、治理設施、工藝與處理能力、設計指標、廢水回用量、排放去向(不外排,排至廠內綜合污水處理站,直接進入海域、直接進入江、湖、庫等水環境,進入城市下水道再入江河、湖、庫、沿海海域,進入城市污水處理廠,進入其他單位,進入工業廢水集中處理廠,其他(包括回噴、回填、回灌、回用等)。附主要廢水治理工藝流程圖、全廠廢水(含初期雨水)流向示意圖、廢水治理設施圖片。
4.1.2廢氣
簡述廢氣來源于何種工序或生產設施、廢氣名稱、污染物種類、排放方式(有組織排放、無組織排放)及治理設施,并列表說明,主要包括:廢氣名稱、來源、污染物種類、排放方式、治理設施、工藝與規模、設計指標、排氣筒高度與內徑尺寸、排放去向、治理設施監測點設置或開孔情況等,附主要廢氣治理工藝流程圖、廢氣治理設施圖片。
4.1.3噪聲
簡述主要噪聲來源、治理設施,并列表說明,主要包括:噪聲源設備名稱、源強、臺數、位置、運行方式及治理設施(如隔聲、消聲、減振、設備選型、設置防護距離、平面布置等)。附噪聲治理設施圖片。
4.1.4固(液)體廢物
簡述或列表說明固(液)體廢物名稱、來源、性質、產生量、處理處置量、處理處置方式,暫存場所,委托處理處置合同、委托單位資質,危廢轉移聯單情況等。
涉及固(液)體廢物儲存場(如灰場、赤泥庫、危廢填埋場、尾礦(渣)庫等)的,還應簡述儲存場地理位置、與廠區的距離、類型(山谷型或平原型)、儲存方式、設計規模與使用年限、輸送方式、輸送距離、場區集水及排水系統、場區防滲系統、污染物及污染防治設施、場區周邊環境敏感點情況等。
附相關生產設施、環保設施及敏感點圖片。
4.1.5輻射
簡述主要輻射來源、類別、防護措施,并列表說明,主要包括:輻射源設備名稱、放射性核素活度或射線裝置參數、臺數、位置、運行方式及防護措施(如屏蔽、材料類別、防護厚度、防護距離、平面布置等)。附輻射屏蔽設施圖片。
4.2其他環境保護設施
4.2.1環境風險防范設施
簡述危險化學品貯罐區、生產裝置區圍堰尺寸,防滲工程、地下水監測(控)井設置數量及位置,事故池數量、有效容積及位置,初期雨水收集系統及雨水切換閥位置與數量、切換方式及狀態,危險氣體報警器數量、安裝位置、常設報警限值,事故報警系統,應急處置物資儲備等。
4.2.2規范化排污口、監測設施及在線監測裝置
簡述廢水、廢氣排放口規范化及監測設施建設情況,如廢氣監測平臺建設、通往監測平臺通道、監測孔等;在線監測裝置的安裝位置、數量、型號、監測因子、監測數據是否聯網等。
4.2.3其他設施
環境影響報告書(表)及其審批部門審批決定中要求采取的“以新帶老”改造工程、關停或拆除現有工程(舊機組或裝置)、淘汰落后生產裝置,生態恢復工程、綠化工程、邊坡防護工程等其他環境保護設施。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