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5-15 10:41
來源:E20研究院
作者:李偉
十九大報告開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新時代、新征程,報告進一步強化生態文明建設在“五位一體”中重要戰略地位,將“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寫入黨章,把“兩山論”作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戰略的重要方法論,充分體現黨和國家搞好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兩山論”的強大決心。從國家頂層設計層面來講,為更好的支撐生態文明建設,統籌推動綠色發展戰略,需要有專門的機構統籌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協同,現有的政府機構已經不能匹配新時代下的國家建設任務,機構改革勢在必行。
3月13日兩會期間,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根據方案要求,改革后,國務院正部級機構減少8個,副部級機構減少7個,除國務院辦公廳外,國務院設置組成部門26個。在大部委改制的進程中,組建生態環境部,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改革無止境,也不是一蹴而就,本次環保部改革強化了系統全面的環境管理,同時將實現生態與環境統一。未來改革之路還很長,為了實現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環境管理將通過不斷改革實現生態環境與經濟發展的統一融合,推動實現綠色發展。
新時代之下,重要改革年,在生態與環境的統一、保護與發展的統一要求之下,未來環境管理的職責與定位如何?如何發揮作用、擔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作為環境領域縱深服務生態平臺,在E20環境平臺董事長兼首席合伙人傅濤博士帶領下,E20研究院經過深入研究與解讀,共同解析新時代變革之下,環境管理該何去何從。
改革開放四十年,環境管理職能逐漸強化,已經成為政府行政管理的重要職能之一。回顧幾十年的演變,環境管理工作的重心是監管和保護,在中國經濟高速騰飛的幾十年,充當“安全剎車”的角色,用于調和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之間的矛盾。在此定位之下,自然而然將經濟與環境擺在了對立面。十九大之后,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要求之下,在綠色發展與轉型的背景下,環境管理正在被賦予新的歷史任務,如何通過變革實現職能轉變?如何更好的服務于新時代下的國家戰略?
首先,通過以下幾個方面來思考環境管理未來的職能定位。
新時代之下,環境管理再次進入變革之年
十九大報告明確回答了黨的權利來源問題。黨的權利來源于人民,黨代表人民,黨和人民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血肉關系,這是權力的源泉。為此,黨必須不忘初心,為人民群眾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而生態文明建設是充分實現人民生態利益、增強人民福祉的切實工作。藍天白云、青山綠水是人民群眾對幸福生活的最根本追求,是實現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所以黨必須做好生態文明建設、保護好綠水青山,這是黨和國家絕對不會放棄的使命。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環節是生態環境質量的改善,而這項工作正是環境管理的職責所在,因此,環境管理承載著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實現人民群眾生態利益、促進祖國事業發展的重要歷史使命。
環境管理工作每隔十年發生大的變革,而環保部每次變革之時,無不順應時代要求,轉變職能,改革思想:
第一次變革是三十年前(1988年),將環保工作從當時的建設部門中分離出來,成立獨立的國家環境保護局(副部級)。第二次變革是二十年前(1998年),國家環境保護局升格為國家環境保護總局(正部級),成為國務院主管環境保護工作的直屬機構。第三次變革是十年前(2008年),國家環境保護總局升格為環境保護部,成為國務院組成部門,統籌環境管理工作。
今年是機構改革之年,環境管理的頂層設計與管理職責將發生變化。在此背景之下,環保部將迎來第四次重大變革。
新時代之下,環境管理的思維轉變
在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旋律的時代背景下,環境管理應進一步轉變思路,升級方針路線,打破環境治理以政府監管為主的思維定式。
過去,環境管理工作主要依靠監察、法規、標準等手段,以末端的治理為工作重心,進行“防”和“治”,核心思路是“堵”住環境問題。現在,在我國經歷經濟轉型、中央嚴控金融杠桿、地方財政捉襟見肘的背景下,環境管理工作如果繼續依靠“堵”住問題,簡單的“念緊箍咒”,地方經濟就會難以承受,地方財政將不堪重負。以“堵不如疏”的道理,環境管理的角色就要從“大舜”轉變成“大禹”,而“疏”的有效途徑就是落地“兩山論”、實現綠色發展,環境管理將發揮關鍵作用。
對于傳統經濟主體--轉型中的工業企業來說,也同樣面臨“疏”的需求。以前企業做什么實業都賺錢,現在隨著追求高質量的經濟轉型升級,企業賺錢不易,必須依靠創新獲得一線生機;同時,隨著環境問題日益突出,環保已經成為企業生存的重要先決條件,而且企業和政府面臨的環保壓力史無前例,不僅需要對企業念環保緊箍咒,還需要引導幫助企業綠色轉型。
新時代之下,環境管理的方向變化
環境管理工作不僅是依法監管,而且需要懂得客觀經濟規律,懂得地方財政,更需要把握政治方向。未來環保部門一方面要緊抓,一方面要疏導,即要在特定時代要求下找到行之有效的環保出口,履行好時代賦予的使命。實現“陰陽”調和的部門才是綜合部門。
當前時代下,環境管理在進一步從嚴監管的前提下,還需要主導解決以下三個問題:一是要幫助地方政府解決生態建設資金、政治壓力的問題。二是要解決城市、產業的綠色發展問題。對于城市而言,如何實現綠色發展;對于產業而言,如何實現綠色轉型。三是要建立“兩山論”落地的通道。在大量實踐基礎上總結經驗,推廣可復制模式,形成一套系統的兩山實踐解決方案,讓開展探索和實踐的企業看到方向,獲得發展先機,才能調動更多參與者的積極性。
疏通這些問題就需要環境管理改變方向,統籌生態文明建設,對落地“兩山論”和綠色發展做頂層的系統設計。
新時代之下,環境管理的職責轉變
通過論述環境管理思維與方向的轉變,可以明確環境管理職責的變化:未來,環保部的定位不再僅僅是環境監管部門,還將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導部門,是落地“兩山論”、推進綠色發展的責任部門。由此可見,其未來的主要職責有兩個方面:
編輯:汪茵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