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24 09:16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程云
摘要:啟迪桑德敏銳的商業模式,總是快人一步,而近些年,超前布局的環衛業務已經成為啟迪桑德的又一中流砥柱。近日,中國固廢網編輯程云專訪了啟迪桑德副總裁、桑德新環衛總經理張新建,詳談了啟迪桑德的環衛布局。
啟迪桑德敏銳的商業模式,總是快人一步。早在2014年就開始布局環衛領域,探索環衛云平臺的搭建,迄今已有4年的光陰。環衛板塊近年來的市場表現如何,智慧環衛云平臺是什么樣的工具,如何能成為攪動行業的“鯰魚”?針對以上問題,中國固廢網專訪啟迪桑德環境資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兼北京桑德新環衛投資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新建。
啟迪桑德副總裁、桑德新環衛總經理 張新建
2015年9月,桑德環衛云平臺正式對外發布,業界紛紛預言嫁上互聯網的環衛或將重構整個行業,擔當起了攪動行業的“鯰魚”角色。
如今,環衛業務已成為啟迪桑德中流砥柱的板塊。據張新建介紹,環衛板塊每年的增長非常喜人,2014年營收5千萬,2015年營收2.9億元,2016年營收7.9億元,2017年營收17.87億元,占集團總營收的比重持續增長。
成績的背后,離不開啟迪桑德早人一步,踩準環衛市場化改革的節拍。正如張新建所說,環衛是國家供給側改革的具體體現,由以前政府大包大攬到如今通過政府購買服務、PPP等模式引進專業公司運作,使政府從環衛工作中解脫出來,實現管干分離。因此,服務的效率和質量成為政府考核的重要依據。
“有了環衛云平臺,政府考核監督工作也會變得方便起來。環衛作業質量可以通過監測的數據計算出來。桑德環衛云平臺的線上管理體系,可對人、車、物、事進行全面管控,根據人員年齡、心率等情況,評估環衛工當天的身體狀況;同時,可以監督環衛人員和環衛車輛是否在作業范圍內工作,記錄油量等基本消耗等數據,進而實現自動派單、自動規劃、自動匹配等操作。”張新建介紹。
目前桑德新環衛已經在25個省份鋪開,在全國建立160多個項目公司,運行項目超過400個,一線環衛工人超過7萬人,大型的環衛車輛超過6000多輛,運營2000多座公廁,多數的環衛設施設備都實現了實時智能監控與管理。
桑德環衛云平臺僅滿足作業信息的記錄等功能,還是不夠“聰明”。要想真正成為行業“鯰魚”,就必須通過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提高運營管理的精細化、智能化,從而實現項目運營乃至企業經營的自動決策。
桑德集團、啟迪桑德董事長文一波領銜重點布局、創新拓展的環衛云戰略也在逐步落地,以三網融合(環衛+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為核心,在一定區域及局部環境下,衍生出五位一體的新模式——即生活垃圾分類+再生資源回收+環衛+供應鏈物流+社區服務,勢必將規模化發展持續到底。
目前,垃圾分類工作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然而多年運動式的垃圾分類工作一直是無法持續。正如文一波曾說,“垃圾分類成功的標準是是否可以持續做下去,靠的是內生的力量,而不是靠行政的高額補貼。”好嘞社區模式便是桑德新環衛嘗試運用市場機制來解決垃圾分類。
據了解,好嘞社區模式通常要求在一個社區設置一個“好嘞服務亭”,同時配有2名工作人員長期駐守,進行垃圾分類引導工作。前端進行干、濕垃圾、有害廢物分類與收運,再到終端處理系統,進行分類處理。輔以激勵機制,社區居民可以將可回收垃圾送到便民服務站兌換禮品,也可以通過“好嘞”APP預約上門服務。為解決成本來源問題,啟迪桑德嘗試讓每個“好嘞亭”承擔起社區的快遞中轉等多項社區服務工作。
張新建介紹,好嘞社區是啟迪桑德響應國家垃圾分類與再生資源“兩網融合”的重要舉措,是啟迪桑德結合自身在環衛、再生資源、固廢處理處置、裝備制造等環保全產業鏈的優勢,形成的可持續模式,目前已在北京、安徽蚌埠、湖南湘潭、江蘇徐州等地落地,僅蚌埠已搭建87個亭子,22個合伙人已經進入,項目正逐步實現盈利。
桑德新環衛正在以環衛為入口,結合物業管理,綜合運用互聯網、物聯網等技術,搭建好嘞社區,進行垃圾分類和再生資源回收,與此同時涉足城市美妝、園林修護、路燈養護等領域,向城市綜合服務商轉變。
“所以,正如文一波總所說,對于未來,你要大膽地去想。”張新建說到。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