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4-08 14:13
來源:贛州環保局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部分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進展較慢。
如環境空氣質量方面的揚塵管控工作不到位;部分城鎮污水處理廠進水COD平均濃度偏低;工業園區污染整治不到位,部分園區污水處理廠建設進度滯后;部分生活垃圾填埋場環境污染未得到徹底解決,滲濾液收集池未采取有效防滲措施,以及稀土方面的小流域尾水收集處理站建設進度滯后等問題。
(二)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問題整改和部分河流斷面水質提升存在困難。
市級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方面,環保部要求地市級以上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區存在的問題今年年底前全部整改到位,目前我市市級飲用水水源地存在的問題中還有一個在保護區內的村莊(贛州經開區蟠龍村)污水集中處理工作滯后,難于確保今年年底前完成該村污水集中整治工作;5座位于保護區內橋梁的環保設施建筑進度較慢,市城管局已制定整改方案,但年底前完成不了整改,將對迎接年底環保部督查造成不利影響。消滅劣五類水方面,我市共有5個斷面(龍南縣龍頭灘、定南志達電站、定南高車壩、全南縣上江村和瑞金市瑞金新院斷面)列入全省消滅劣五類水名單,須2018年5月前完成整改。其中位于桃江流域的4個斷面消滅劣五類水存在較大困難,龍南龍頭灘電站、定南志達電站和定南高車壩等3個斷面劣V類水受稀土礦區及歷史遺留開采區區間小流域水體氨氮嚴重超標影響,尤其是定南志達電站和定南高車壩2個斷面基本上處于礦區流域且嶺北流域水量少,水環境容量低;全南上江村斷面位于龍南龍頭灘電站下游近10公里,氨氮超標主要原因是受上游龍南來水的影響)。近幾個月地表水例行監測結果也顯示,此4個斷面氨氮超標倍數據有所反彈,消滅劣V類水任務艱巨。同時,全市還有部分斷面水質不夠穩定,出現降類。1-11月,我市國家和省級考核斷面共計出現21次水質降類、超標,其中龍南龍頭灘斷面超標10次,贛縣立瀨橋斷面超標1次;部分國家考核斷面(1-9月)(上猶江江口、梅江江口、平江江口、桃江江口、峽山、濂江江口等斷面)不同程度出現總磷和氨氮超標,存在降類的趨勢(由Ⅱ類降為Ⅲ類),國家和省廳多次通報。
(三)中心城區大氣污染防治壓力較大。
省政府下達我市PM10考核指標為67.5微克/立方米,截至12月31日市中心城區PM10累計均值為73微克/立方米。我市大氣污染既有自身原因,也有外部原因。經初步分析,自身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近年來,我市城市建設進程逐漸加快,市級重點工程、民生工程、市政建設施工和建筑拆遷工地隨處可見,據初步統計,2017年僅中心城區范圍內建筑工地356處,加之運輸水泥、砂石、渣土的車輛未能全部封閉,遺漏灑較重,造成施工揚塵和道路二次揚塵嚴重。二是汽車保有數量大。2016年,全市機動車保有量219萬輛,與去年同期171萬輛相比增加48萬輛,據市公安交警支隊初步統計,機動車數量每年增長30%,尾氣排放造成PM2.5、O3、NO2等污染物增多。三是餐飲經營、居民生活所帶來的油煙、燃煤污染等其他污染源。四是城中村及郊區農民秋冬季節焚燒樹枝、雜草、垃圾育肥等傳統做法加重了PM10、PM2.5的污染。外部原因有以下方面:一是輸入性污染。僅10月23日以來全省有2 次明顯的外來污染輸送過程,一次是 10 月 28~29 日分別從安徽和湖南株潭地區2 個方向輸入我省;另一次是 11 月 3~4日從安徽輸入我省,兩次外來污染物先后輸入我市。2017年全年空氣質量各項指標拖累明顯。二是氣象因素影響。2017年,靜風天氣次數增多,我市總體降水量下降20%-30%。在低壓靜穩不利氣象條件影響下,大氣對流作用減弱,空氣中的水汽、塵埃和其它污染物不容易向高空擴散,大部分滯留在近地面,造成顆粒物濃度持續上升。三是地形的影響。我市東有武夷、南有南嶺、西有羅霄、北有雩山,受盆地地形影響,外部輸入的污染物沉積于此,在特定氣象條件下,污染擴散受到阻礙更是不易擴散,也是導致我市顆粒物濃度大幅度上升的主要因素。
(四)部分重點生態環保項目推進滯后。
中央環保專項資金支持的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大余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試點、陡水湖湖泊生態環境保護治理等項目推進滯后。重金屬污染重點防控區下達資金3.4億元安排了26個項目,其中大余、章貢區各有1個項目因無法實施未開工、市本級重金屬能力建設項目招標工作被暫停,中央資金支出0.81億元。大余國家重金屬污染防治試點2012年的28個項目中還有5個未完工,4個已完工未驗收。陡水湖湖泊生態環境保護治理下達資金2.15億元安排了26個項目,項目都已開工,但中央資金只支出1.06億元。工業集聚區工業污水處理廠還有13個未建成,建設進度極為緩慢,在全省排倒數第一(按照《水十條》要求,今年年底前要全部建成),部分省級工業園區面臨摘牌風險。同時,存在已經實施的部分項目環境效益不明顯,未充分考慮解決當地突出環境問題,項目實施方案論證不充分,實施過程中隨意更改項目實施內容,導致環保專項資金和項目未用在解決環境突出問題的“刀刃”上,項目實施后對環境質量改善作用不明顯。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全市環境保護工作將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圍繞環境質量改善核心,全力完成中央環保督察整改,打贏藍天保衛戰,以發揮環境效益為導向加快推進生態環保項目建設,推進解決一批水、氣、土等方面存在環境保護突出問題,全面打好生態環保攻堅戰,不斷提升全市優良的環境質量,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一)全力推進中央環保督察問題整改。對照制定的《整改方案》,根據華東督察中心反饋的24個問題,全面梳理、建立整改工作臺賬,實行掛賬作戰,加強督查督辦和問責問效,實行整改期限倒排,確保按時按質完成各項整改任務。充分發揮好市整改辦牽頭協調作用,堅持做好向上對接匯報,進一步加大對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工作的推進力度。堅持每月一調度,不定期開展現場檢查,對整改進度相對滯后的有關單位、縣(市、區)進行面商會商,下發書面督辦。繼續督促有關單位、縣(市、區)加快整改進度,各項整改工作往前倒排工期只能提前,不能推后,按整改方案的時限要求整改到位。
(二)扎實推進水污染防治工作。加快推進劣五類水消滅工作,督促龍南、定南按照制定的方案加快實施,重點做好區域內稀土開采污染和畜禽養殖污染防治工作,加密對劣五類水斷面的監測頻度,及時掌握整改進度和指導督查整改工作,確保2018年5月前消滅劣五類水。加快集中式飲用水水源規范化建設,定期通報調度市級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整改(剩下13個),督促相關責任單位加快整改步伐,爭取年底完成整改;組織全面排查縣級飲用水水源地問題,建立工作臺賬,年底前完成縣級飲用水水源地問題整改,加快推進農村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規范化建設。加速推進工業集聚區集中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倒排工期,督查督辦,確保年底前如期完成,特別是對“一園多區”的工業園區,要進一步梳理排查,確保全部建設完成。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