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久久网|特污兔影院|中文字幕日本一区久久|天堂岛最新版在线bt天堂|草草影院ccyy国产日本欧美

首頁 > 新聞 > 正文

吳舜澤談新時代生態環境政策的發展趨勢

時間:2018-04-04 14:12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整理:洪翩翩

1. 長遠謀劃與重點突破、階段殲滅

近五年,人民對生態環保的需求日益強烈,十八大以后,“兩會熱點調查”生態環保話題關注度位次都在前十名。吳舜澤表示,因此,環境政策應當做好長遠謀劃與重點突破、階段殲滅。“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環境污染不是一天惡化的,所以改善起來也是比較難的,需要打好突出重點的攻堅戰,還要有打持久戰的系統安排。”

目前,高質量發展、綠色發展作為長期的奮斗目標已經成為共識。但目前來看,全國各地區各領域發展并沒有全部駛入綠色發展軌道,未來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一點需要充分認識,不能樂觀。吳舜澤特別提到,打贏“大氣十條”不意味著空氣污染防治的質變,各項部署穩中求進、重點突出、扎實推進、穩中求進。

2. 更加強化系統治理、更加強調精準施治

近年來,環境質量改善離不開系統施治和綜合治理。剛剛完成的國家機構改革,生態環境領域改變了九龍治水局面,也為系統治理創造了基礎,系統治理將引導綜合管理的需求。另外,隨著生態環境質量改善難度的加大,精準施治要求越來越高,亟需配套“穩、準、狠”的精細化政策。吳舜澤表示,未來環境政策要分階段、分區域、分人群提出中長期目標。

3. 負、正兩個政策基調

在改善環境質量的政策導向上,吳舜澤提出了兩個基調:

第一個是遏制負外部性,即污染環境者承擔責任的政策制度,目前,這一機制基本健全,未來將重點放在政策制度的體系化、內生化,包括按日計罰、損害賠償、責任追究、環境司法等方面。

第二個是彰顯正外部性,即改善環境者得利的政策制度還需要加快建立,包括生態環境優質優價的需求、價格、產權、財稅、金融、綠色消費等政策;高質量發展或綠色發展的考核評估激勵體系、生態補償、轉移支付、自然資源收益,讓生態環保為經濟做加法,兌現生態產品價值、生態環境價值。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綠水青山既是自然財富,又是社會財富、經濟財富;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使綠水青山產生巨大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吳舜澤表示,這兩句都體現了生態環境政策要導向彰顯正外部性,實際上,未來還有大量、長期的工作要做。

(四)督察問責與監管執法

目前,我國環境監管呈現三大新特征:一是過去單一靠行政執法,目前則是行政執法與環境司法同步;二是綜合激勵與嚴懲重罰并重,尤其體現在2018年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推向全國全面實施;三是以排污許可證制度落實排污者主體責任與社會監督問責。

在吳舜澤看來,去年,督察問責、監管執法工作可以看做是一個壓力測試,實現了環境保護與經濟的雙贏,可以看出,推行綠色發展、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對經濟壓力的影響是適宜的、可行的,力度是能接受的,總體效益還行,相關成本是可以在行業上下游之間的利益重新分配并保持新的平衡。吳舜澤強調,依法常態化嚴格監管,只要是按照法規標準,傳達穩定可靠的長期預期,對所有市場主體是平衡公平的就可以。

“環保常態化嚴管是對市場競爭秩序的厚愛和推動高質量發展的真招,慣孩子實際是不可持續的。”吳舜澤表示,嚴格的環境監管作用于各類排污主體和相關方,本質上不會增加較長時期內的社會總成本,只是調整環境成本在時空上的利益分配格局和生產關系。目前,我國所有經濟成分的市場主體在環境保護上是平等的,壓縮環境成本用來加快個別企業或局部地區的短時間“發展”,往往形成了企業偷排、環境受害、下游“吃藥”、公眾遭殃、政府買單的局面,或者“前人排污獲取蠅頭小利,后人花大代價修復環境”的局面,甚至會明顯增加全社會的環境總成本。依法嚴管,只是將掩蓋的、被其他人承擔的、由自然界后續加倍償還的成本回歸到常態。

吳舜澤認為,環保政策對經濟長期利好,短期影響較小,搞環保也可以拉動經濟。詳情請參見(吳舜澤:常態化的嚴格環保監管綜合效益顯著 局部、短期影響需要全面辯證分析)

吳舜澤透露,國際環境政策有如下六個方向的趨勢,我國也正在經歷這些方面的轉變:一是法制先行,執法從嚴;二是加快經濟轉型和產業轉移;三是推進能源結構調整和效率提高;四是注重科技進步;五是強化環境經濟政策激勵;六是建立政府、企業和公眾的制衡與伙伴關系。

(五)政策目標:生態環境領域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吳舜澤表示,目前生態環境政策發展正在著力實現六個轉變:在工作動力上,從以自上而下為主,向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相結合轉變,努力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在工作目標上,從以抓污染物總量減排為主,向以改善生態環境質量為核心轉變,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在工作任務上,堅決向污染宣戰,著力解決突出環境問題的同時,加強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推動加快形成綠色生產和生活方式;在工作格局上,從環保部門單打獨斗的“小環保”,向地方黨委、政府及其有關部門落實“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大環保”轉變;在工作對象上,從以監督企業為重點,向“督政”與“督企”并重轉變;在工作手段上,從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為主,向環境影響評價、排污許可、“三線一單”等制度一起抓轉變。

與此同時,還將探索如何明確和落實所有者、治理或修復者、行業管理者的“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環境責任;探索分級環境事權財權的重構,強化跨區域流域治理,完善行政手段和市場手段、社會手段相結合的治理方式等問題。

12

編輯:洪翩翩

  • 微信
  • QQ
  • 騰訊微博
  • 新浪微博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人參與 | 條評論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

010-88480329

news@e20.com.cn

Copyright ? 2000-2020 http://www.xjxbtd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國固廢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