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27 09:51
來源:福建省政府
22.深化村民自治實踐。堅持自治為基,加強農村群眾性自治組織建設,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做好村委會換 屆選舉工作,推動村黨組織書記通過選舉擔任村委會主任。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鄉鎮紀檢組織監察職能,全面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依托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創新基層管理體制機制,整合優化公共服務和行政審批職責,打造“一門式辦理”“一站式服務”的綜合服務平臺。在村莊普遍建立網上服務站點,逐步形成完善的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加強農村社區治理創新,積極發展農村社會工作和志愿服務,建立健全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和社會工作者聯動機制。維護村民委員會、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村合作經濟組織的特別法人地位和權利。
23.加強鄉村法治建設。堅持法治為本,樹立依法治理理念,強化法律在維護農民權益、規范市場運行、農業支持保護、生態環境治理、化解農村社會矛盾等方面的權威地位。增強基層干部法治觀念、法治為民意識,將政府涉農各項工作納入法治化軌道。深入推進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向基層延伸,創新監管方式,推動執法隊伍整合、執法力量下沉,提高執法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鄉村調解、縣市仲裁、司法保障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調處機制。加大農村普法力度,提高農民法治素養。健全農村公共法律服務體系,加強對農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
24.提升鄉村德治水平。深入挖掘鄉村熟人社會蘊含的道德規范,結合時代要求進行創新,強化道德教化作用,引導農民向上向善、孝老愛親、重義守信、勤儉持家。建立道德激勵約束機制,開展農村道德評議活動,促進家庭和睦、鄰里和諧、干群融洽。廣泛開展好媳婦、好兒女、好公婆等評選表彰活動,開展尋找最美鄉村教師、醫生、村官、家庭等活動。深入宣傳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的典型事跡,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
25.推進平安鄉村建設。從2018年起用5年時間開展更高水平平安鄉村建設,力爭到2022年全省90%以上的鄉鎮(街道)和95%以上的村居達到新一輪平安創建標準。健全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領導責任制,大力推進農村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加強鄉鎮(街道)治安巡防隊伍建設,強化鄉村治安巡防力量配備。按照全域覆蓋、全網共享、全時可用、全程可控的目標推進農村“雪亮工程”建設,努力實現城鄉視頻監控一體化。嚴厲打擊農村黑惡勢力、宗族惡勢力,開展“村霸”問題專項整治。依法加大對農村非法宗教活動和境外滲透活動打擊力度,依法制止利用宗教干預農村公共事務。健全農村公共安全體系,持續開展農村安全隱患治理。加強農村警務、消防、道路交通、安全生產工作,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強鄉村綜治中心建設,2018年實現省、市、縣、鄉綜治中心全覆蓋。加快網格化服務管理平臺建設,2020年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網格化服務管理全覆蓋并與綜治中心聯動運作,為廣大農民群眾搭建暢通快捷的服務平臺和利益訴求表達渠道。
七、圍繞生活富裕,增強廣大農民獲得感幸福感
26.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農民增收。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大規模、有計劃、有針對性地開展職業技能培訓,促進農民工多渠道轉移就業。健全農民創業創新工作推進機制,進一步推進臺灣農民創業園和省級農民創業園建設,鼓勵引導廣大農民入園創業。開展福建省農村青年創業致富“領頭雁”培養計劃,鼓勵高校畢業生、企業主、農業科技人員、留學歸國人員等各類人才回鄉下鄉創業創新。
27.加快城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繼續把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放在農村,加大財政投入力度,暢通多元投融資渠道,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加快農村公路、供水、環保、電網、物流、信息、廣播電視等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建設效率和運營管護水平。建立農村公路路長、鄉村道路專管員制度,以示范縣、示范鄉鎮為載體,全面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實施農村飲水安全鞏固提升工程,力爭到2020年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80%以上,集中供水率提高到90%以上。加快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農網供電可靠率提高到99.93%。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加快農村地區寬帶網絡和第四代移動通信網絡覆蓋步伐,實現包括海島在內的所有行政村通高速寬帶。
28.促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一體化。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改善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加強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提高鄉村中小學和必要教學點標準化建設水平,推進中小學信息化。實施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實施城鎮中小學擴容工程,依法保障隨遷子女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繼續實施特殊教育提升計劃。加快建設普惠性幼兒園。推進農村普及高中階段教育,支持教育基礎薄弱縣普通高中建設。健全學生資助制度。加強婦幼健康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一體化村衛生所達標建設,實施計劃生育家庭發展能力和保障提升工程,開展健康家庭行動和創建幸福家庭活動。鞏固城鄉居民醫保設區市統籌,推進城鄉居民醫保和城鎮職工醫保實現統籌層次、醫保目錄、定點管理、基金管理“四統一”,完善城鄉居民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等制度。加大公共租賃住房有效供給,將進城落戶農業轉移人口全部納入城鎮住房保障體系。深入推進醫養結合融合發展。構建多層次農村養老保障體系,盤活用好鄉鎮敬老院,加快建設一批農村幸福院,到2020年農村養老服務設施覆蓋率達到60%以上,80%以上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村衛生院有能力為老年人提供康復服務。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擴面,按照國家統一部署構建基礎養老金調整機制。縮小城鄉低保標準差距,適度擴大農村低保覆蓋面,逐步提高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健全農村留守兒童和婦女、老年人以及困境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加強和改善農村殘疾人服務。
八、圍繞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鞏固提升脫貧成果
29.精準聚焦脫貧對象。編制23個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2201個建檔立卡貧困村和貧困人口的脫貧滾動規劃和年度計劃,實現分年度有序退出。加強貧困人口動態管理,做到應納盡納、應扶盡扶。2018年完成1.5萬人造福工程易地扶貧搬遷,加大力度支持貧困戶危舊房改造。到2020年現行標準下的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建檔立卡貧困村全部摘帽。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