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3-14 10:35
來源:中宜環科環保產業研究
3月14日,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根據該方案,國務院將組建生態環境部,不再保留環境保護部!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新組建的生態環境部,亮點在于將此前分散在多個部委的相關職能進行了一次大整合,主要包括:
國家發改委的應對氣候變化和減排職責,國土資源部的監督防止地下水污染職責,水利部的編制水功能區劃、排污口設置管理、流域水環境保護職責,農業部的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職責,國家海洋局的海洋環境保護職責,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辦公室的南水北調工程項目區環境保護職責整合,同時對外保留國家核安全局牌子。
“預謀”已久,眾望所歸
近年來,關于環境管理職能整合、生態環境保護協同一直是業內的熱點議題,而來自中央不斷發出的聲音,更令圈內人不斷提升對“大部制”改革信心和期望值。
十八屆三中全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就《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向全會作說明時曾指出,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用途管制和生態修復必須遵循自然規律,如果種樹的只管種樹、治水的只管治水、護田的單純護田,很容易顧此失彼,最終造成生態的系統性破壞。“由一個部門負責領土范圍內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職責,對山水林田湖進行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是十分必要的。”
十九大報告明確,加強對生態文明建設的總體設計和組織領導,設立國有自然資源資產管理和自然生態監管機構,完善生態環境管理制度,統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所有者職責,統一行使所有國土空間用途管制和生態保護修復職責,統一行使監管城鄉各類污染排放和行政執法職責。
而在今年3月4日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的決定》則明確,改革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管理體制。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制度保障。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