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14 10:44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丁寧
上述地區在政策的良好保障下,已經逐步建立起相對健全的運營模式,在收費機制、收運管理、補貼標準方面均已有突破,因而市場相對成熟,適合餐廚企業進一步布局。此外,餐廚垃圾處理項目商業模式不夠健全,對政府的補貼、配套政策、收費機制等依賴明顯,在目前我國尚未出臺全國性餐廚垃圾管理辦法的情況下,對企業而言,不同政府環境下項目的可復制性不大,因此建議布局市場相對成熟、配套機制相對完善的東部沿海地區。
機遇點二:瓶頸面前,復合及新興技術破局有望
目前,我國主流的餐廚垃圾處理技術以厭氧消化、好氧堆肥為主。好氧模式是有機物在有氧條件下,經好氧微生物進行作用,高有機質含量的餐廚垃圾作為堆肥原料制成高有機質產品。目前我國好氧發酵堆肥技術已較為成熟,減量化效果明顯,適用于小規模分布式就地處理項目。厭氧發酵產沼氣的模式則由于技術成熟、后端產業鏈制約小而占據了較高的應用比例。在這一模式下,將餐廚垃圾進行厭氧處理后,產生多元化產物,如沼氣、沼渣和沼液,經過處理回收生物質能。厭氧消化工藝資源化、無害化處理效果好,不涉及末端產物的后續處理問題,產業鏈相對簡單。目前的試點項目工藝路線大部分采用厭氧消化工藝,厭氧消化技術目前是、未來也將繼續是50噸/日規模以上餐廚垃圾處理項目的主流技術手段。
圖表 5 試點城市工藝技術分析
資料資源:華中科技大學陳朱蕾教授
上述兩種主流模式雖然應用較廣,但也暴露出各自明顯的短板。好氧發酵技術需調整餐廚垃圾的較高含水率、較高含鹽量、較高的油脂含量及極低的pH,以達到給無害化處理和產品資源化利用的標準。此外,好氧堆肥工藝在運行期的能耗較高,運營成本高昂,也是這一技術路徑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而厭氧消化目前存在工藝復雜、投資大等問題,且沼渣量大,減量化效果不及好氧技術。雖產業鏈較為簡單,但產物沼氣受制于經濟性大多在廠區燃燒供能,難以產生銷售收入,缺乏盈利點。
在技術瓶頸面前,多種處理技術聯合應用成為新思路。在克服處理技術單一、實現技術互補上,將好氧堆肥和厭氧消化技術聯合使用,將餐廚垃圾進行合理分類后,分別投放至厭氧和好氧的工藝路線中,厭氧產生的沼氣經過發電以補償好氧工藝的高能耗,兩種主流技術取長補短,降低運行成本。目前,已有部分行業領先企業在項目中嘗試采用好氧+厭氧技術,如委托北京嘉博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運行的上海市閔行區餐廚垃圾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工程,原定采用飼料化處理,后經多重技術考量,決定改用微生物高溫好氧發酵技術,并結合厭氧制沼工藝,成為國內首例固態好氧制肥輔以液態厭氧產沼的“互補”模式,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E20研究院認為,未來,好氧、厭氧工藝各有所長的不同餐廚垃圾處理企業之間的合作,有望將聯合技術的成本進一步降低,處理效率得以優化。
除多種技術聯用之外,黑水虻處理、“噬污酵母”新型微生物處理等一批新型生物處理技術逐步進入視野,有望進一步工業化。
機遇點三:項目規模需因地制宜,中小城市空白有待填補
由于項目建設周期原因,目前過半項目尚未投入運營,需求量呈現虛高狀態,部分大城市規劃處理能力已接近飽和,大規模處理項目新建可能性較小,企業可逐步從大規模項目建設轉向中小規模項目。據統計,在100個試點城市中,近半項目為規模在100-200噸以上、采用厭氧消化工藝。未來,更適宜中小規模項目的好氧技術及新型處理手段或成小城市破局解藥。
圖表 6 五批試點城市處理規模分析
資料來源:華中科技大學陳朱蕾教授
而對于規模較大的厭氧發酵項目而言,E20研究院認為,將規模擴大化、增加沼氣產量則有望實現末端產品進入銷售渠道,增加產品收入,完善商業模式閉環,逐步降低對政府補貼的依賴。此外,餐廚垃圾與污泥協同處置,也將在解決各自產品規模化困境的問題上有進一步突破的可能。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