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2-08 10:25
來源:國家稅務總局
[ 網友98e4w3 ]我是企業的財務會計,以前是環保部門確定排污費后,由我們繳費,現在需要我們自行計算,感覺比較困難,如何解決?
[ 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司長 蔡自力 ]
污染物排放量監測管理和計算比較專業,如何確保納稅人會計算、能申報,也是稅務機關的服務重點。各級稅務機關將會同環保部門開展全方位、多形式的納稅輔導。在4月1日第一個納稅申報期開始之前,稅務機關還將組織開展模擬申報,確保納稅人懂政策、會計算、能申報。納稅人可通過“12366”納稅服務熱線、12369環保咨詢熱線、辦稅服務廳等多種方式向稅務機關咨詢。
同時,企業也要加強內部環保和財務部門人員的協調配合,共同做好環境保護稅的計算和納稅申報工作。
[ 網友914324 ]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包括哪些報表?
[ 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副司長 孫群 ]
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發布<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表>的公告》(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8年第7號),申報表由兩部分構成,分別是《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表》和《環境保護稅基礎信息采集表》。
《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表》分為A類申報表和B類申報表。A類申報表適用于通過自動監測、監測機構監測、排污系數和物料衡算法計算污染物排放量的納稅人;B類申報表1張,適用于除A類申報之外的其他納稅人,包括按次申報納稅人、適用環境保護稅法所附《禽畜養殖業、小型企業和第三產業水污染物當量值》表的納稅人和采用抽樣測算方法計算污染物排放量的納稅人。
《環境保護稅基礎信息采集表》用于一次性采集納稅人環境保護稅基礎信息,主要采集納稅人基本信息、主要污染物類別以及應稅污染物排放口等相關信息以及污染物排放量計算方法。
[ 網友9812 ]什么情況下需要填報《環境保護稅基礎信息采集表》?
[ 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副司長 孫群 ]
按照《環境保護稅法》第十條前三項方法計算污染物排放量的納稅人,需要填寫環境保護稅基礎信息采集表;基礎信息采集表在納稅人首次申報時一次性填報,稅源信息沒有變化的,無需重復填報基礎信息采集表。
按照《環境保護稅法》第十條第四項采用抽樣測算方法核定計算污染物排放量的納稅人,在基礎信息采集表主表“是否采用抽樣測算”項勾選“是”,無需填寫排放口信息和污染物信息。
按次申報環境保護稅的納稅人,無需填寫基礎信息采集表。
[ 網友9187 ]企業使用排污系數計算污染物排放量,如何填寫申報表?
[ 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副司長 孫群 ]
使用排污系數計算污染物排放量的納稅人首次申報環境保護稅時,需要填寫《產排污系數基礎信息采集表》,申報時填報《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表(A類)》和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附表中“排污系數計算”相應欄次。
納稅人有《環境保護稅法實施條例》第七條的情形,以當期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的產生量作為污染物排放量的,可直接在《環境保護稅按月計算報表》(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適用)中“產污系數”項填寫適用系數,并完成計算申報,無需填寫《產排污系數基礎信息采集表》。
按次申報納稅人適用排污系數計算污染物排放量的,可直接在《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表(B類)》中“特征系數”項中填寫適用的排污系數(或產污系數),并完成申報。
[ 網友981212 ]排放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濃度低于國家和地方排放標準時,如何申報減免稅?
[ 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副司長 孫群 ]
享受應稅大氣污染物、水污染物排放濃度減征的納稅人應填寫相應大氣污染、水污染物的按月計算報表以及減免稅明細計算報表,并在減免稅明細計算報表中填報月均濃度、最高濃度、執行標準、標準濃度值和減免性質代碼(或名稱)項目等欄次申報減免稅。
[ 網友91ga ]按次申報的納稅人如何填寫申報表?
[ 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副司長 孫群 ]
按次申報的納稅人,填寫《環境保護稅納稅申報表(B類)》進行申報,無需填寫基礎信息采集表。具體申報時,應填寫稅目、污染物名稱、污染當量值、計稅依據、單位稅額等欄次。
[ 網友98112 ]我是一家海洋石油開采企業,請問海上鉆井平臺適用的稅額標準是如何確定的?
[ 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副司長 孫群 ]
應稅大氣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體適用稅額按照負責征收環境保護稅的海洋石油稅務(收)管理分局所在地適用的稅額標準執行。生活垃圾按照《環境保護稅法》所附《環境保護稅稅目稅額表》中的“其他固體廢物”稅額標準執行。
[ 網友91111 ]運回陸域處理的海洋工程應稅污染物,如何申報繳納環境保護稅?
[ 國家稅務總局財產和行為稅司副司長 孫群 ]
納稅人運回陸域處理的海洋工程應稅污染物,應當按照《環境保護稅法》及其相關規定,向污染物排放地稅務機關申報繳納環境保護稅。
[ 主持人 ]好的。再次感謝到場的各位領導和專家,感謝各位網友的參與,本次訪談到此結束,歡迎您繼續關注和支持本欄目,了解稅收熱點,獲取稅收知識,再見!
編輯:趙凡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