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11 14:39
來源:貴州省發改委
(十八)完善招投標管理。重點加強環境基礎設施項目招投標市場監管,探索環境基礎設施PPP項目的強制信息公開制度。探索招投標階段引入外部第三方咨詢機制,識別公共服務項目全生命周期中的風險,平衡各方風險分擔比例,推動風險承擔程度與收益對等。加強從項目遴選、設計、投資、建設、運營、維護的全生命周期整體優化,提升環境服務質量和降低成本。
(十九)建立多元付費機制。建立健全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項目績效評價體系,強化環保項目全周期績效管理。探索環境PPP項目受益者付費、政府付費、政府和受益者混合付費機制。地方政府應將環境服務費用納入財政預算,及時、足額支付。完善環境服務價格調整機制,明確調整周期、調整因素和啟動條件等,建立長效機制。
(二十)強化監督和行業自律。在市政公用基礎設施領域,進一步完善行業監管機制,重點對運營成本、服務效率、產品質量進行監審,研究探索中標價格跟蹤披露機制。推動行業(協)會開展行業自律,鼓勵行業內企業依法相互監督。認真執行相關產為政策和行業標準,有效遏制同行惡性競爭。開展業務培訓,提高行業整體素質。
七、強化體制機制改革和創新
(二十一)改革資源產權制度和環境管理體制。健全水土流失和石漠化治理機制,創新政府資金投入方式,調動社會資金投入水土流失、石漠化治理。按照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賦予社會投資人對治理成果的管理權、處置權、收益權,形成水土流失、石漠化綜合治理和管理長效機制。嚴格執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土地復墾、礦山環境恢復治理“三案合一”,切實做好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完善森林生態保護補償機制,逐步實現地方公益林與國家公益林補償標準統一,進一步完善生態效益橫向補償機制。落實貴州省健全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實施意見,逐步在省域范圍內推廣覆蓋八大流域、統一規范的流域生態保護補償制度。積極探索生態建設和保護與資源開發、旅游景觀開發、生態養殖、林下經濟等融合發展模式。改革環境管理體制,建立環境質量分級管理體制。完善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度,實施企事業單位排污許可證管理,實現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
(二十二)實施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運營體制改革。事業性經營單位要加快事轉企改制步伐,在清產核資、明晰產權的基礎上,按《公司法》逐步改制成獨立的企業法人?,F有國有污水垃圾處理企業要加強內部管理,嚴控運營成本,提高服務效率。2020年底前,縣以上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運營管理單位的企業化改革基本完成,全面形成市場化的污水垃圾處理設施運營管理體制。
(二十三)加快建設市場交易體系。建立健全排污權交易制度,逐步推行以企業為單位進行總量控制、通過排污權交易獲得減排收益的機制,制定全省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管理相關規程,建立排污權交易管理信息系統。推行碳排放權交易制度,積極探索林業碳匯參與碳排放權交易的規則和模式。完善礦產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全面推行礦業權招拍掛出讓制度,加快建設全省統一的礦業權交易平臺。
八、加強宣傳教育和交流合作
(二十四)提高全民意識,強化公眾輿論監督。加強生態文明宣傳,大力倡導綠色發展理念,創作一批反映生態文明建設的藝術作品。把生態文明建設納入各類教育培訓體系,編寫生態文明干部讀本和教材。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推進綠色理念進機關、學校、企業、社區、農村,提高全民生態環保意識。大力發展生態環保志愿者隊伍,吸引公眾積極參與。充分發揮新聞媒體、民間組織和志愿者作用,報道先進典型,曝光反面事例;建立全省環保微信舉報平臺,實行有獎舉報,鼓勵公眾對污染現象“隨手拍”“隨手傳”“隨手報”,推動市場主體履行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責任和義務。對污染環境、破壞生態的行為,支持公眾和環保團體提起環境公益訴訟,有序參與、有序保護、有序維權。
(二十五)推進交流與合作。繼續辦好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與聯合國相關機構、生態環保領域有關國際組織等加強溝通聯系,積極開展交流、培訓等務實合作,構建項目建設、技術引進、人才培養等方面長效合作機制。堅持既要“論起來”又要“干起來”,建立論壇成果轉化機制,加快論壇理論成果和實踐成果轉化。鼓勵國外、省外先進環保企業來省內投資,建立分支機構;鼓勵省內環保企業參加各類環保論壇、展覽及貿易投資促進活動,引進先進環保技術,借鑒先進管理經驗,不斷提高自身實力和水平。
各地區、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培育環境治理和生態保護市場主體工作,進一步強化認識、強化領導、強化協作,進一步明確任務、明確分工、明確責任,扎實工作,確保各項任務措施落實到位,取得實效。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