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8-01-02 10:47
來源:山東濟寧人民政府
我市節能環保產業雖已具備了一定發展基礎和產業規模,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一是自主創新能力有待提升。以企業為主體的節能環保產業創新體系不夠完善,技術研發投入不足,產學研用協同創新機制尚不健全,成果轉化能力不強,部分關鍵設備、核心技術對外依賴較大;高附加值及名牌產品較少,品牌建設相對滯后,同質化競爭問題突出。二是龍頭骨干企業帶動能力有待加強。全市節能環保企業規模普遍較小,龍頭骨干企業不多,對產業鏈的拉動作用不強,上下游企業之間尚未形成良好的分工協作關系;產業集聚度有待提高,輻射帶動作用有待加強。三是政策機制不夠完善。部分減免稅優惠政策落實不到位,財政支持力度不足;投融資渠道不夠暢通,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綠色金融體系不夠完善;統計、標準體系建設相對滯后。
當前,資源環境約束趨緊和國際應對氣候變化壓力加大,為是實現我市綜合實力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的關鍵時期,節能環保產業面臨重大發展機遇。一方面,我市能源資源消耗總量大,污染物排放總量高,節能減排形勢嚴峻,隨著節能環保執法力度的不斷加大,將催生節能環保產業巨大的市場;另一方面,我市產業體系完善、制造業基礎扎實,為節能環保產業的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市應抓住機遇,順應經濟轉型和產業升級大趨勢,加快推動“互聯網+”和“PPP”等模式在節能環保領域的應用,促進節能環保產業高端化、智能化、市場化發展。
二、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會議精神,認真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決策部署,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重點工程為依托,完善政策機制、培育規范市場、突出自主創新,著力提高裝備檔次和技術水平,培育一批龍頭企業和高端產品,推動產業集聚發展,將節能環保產業培育成我市的新興支柱產業。
(二)基本原則
1、市場主導,政府引導。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釋放節能環保裝備、產品、服務的消費和投資需形成對節能環保產業的有效拉動。更好地發揮政府引導作用,健全政策機制,完善標準體系,加強行業自律,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2、科學布局,集聚發展。加強統籌規劃,整合優勢資源,優化產業布局,培育特色基地和龍頭企業,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引導關聯企業向重點區域集中,加快完善產業體系和產業鏈條,促進產業集群化、規模化發展。
3、創新驅動,示范引領。完善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著力提升核心競爭力,推進“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三品工程建設,引領產業高端高質化發展。加強先進技術裝備和產品的推廣應用,實施一批示范作用明顯、帶動性強的重點工程,推動節能環保產業快速發展。
(三)主要目標
到2020年,產業規模和發展水平居全國前列,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鮮明、功能完善、創新能力強的節能環保產業體系。
——產業規模不斷壯大。到2020年,全市節能環保產業主營業務收入力爭達到460億元,年均增長10%以上。
——產業集聚度大幅提升。到2020年,形成一批專業特色突出、集聚效應明顯、綜合競爭力較強的節能環保產業集群,重點打造4個在全國、全省影響力較大的特色基地。
——自主創新能力顯著提高。到2020年,擁有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競爭力的節能環保技術、裝備(產品),部分關鍵共性技術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建成一批重要技術創新服務平臺。節能環保骨干企業研發投入占銷售收入比重達到5%以上。
三、重點領域
(一)高效節能產業
鍋爐(窯爐)及相關技術和設備。發展高效天然氣鍋爐、生物質能鍋爐和余熱鍋爐;研究以窯爐富氧和全氧燃燒及分級燃燒技術為代表的新型窯爐節能裝備;推廣循環流化床富氧燃燒技術、工業煤粉鍋爐高效燃燒技術、水煤漿鍋爐清潔燃燒技術。加強鍋爐節能信息化管理,實施鍋爐使用單位能耗監視系統智能化改造,建立能源監測和自動控制系統。推動鍋爐房系統節能改造。
電機及拖動設備。重點發展高效電動機、風機、泵、空壓機等通用耗能設備,推廣稀土永磁無鐵芯電機以及高壓、低壓變頻裝置、靜態無功補償設備、永磁調速裝置和自控型電能回饋技術。
余熱余壓利用技術和裝備。開發工業爐窯余熱余壓回收梯級綜合利用及蓄能技術,研究余熱鍋爐強化傳熱、高效清灰和低溫腐蝕防治技術。重點推廣高效余熱鍋爐與高效中小型汽輪發電機組相結合的集成發電技術裝備;推廣低熱值煤氣內燃機組、螺桿膨脹動力驅動、高效換熱器、高效冷凝器等技術設備。
儲能裝備。重點研究攻關高效空氣儲能、飛輪儲能、高溫超導儲能、大容量超級電容儲能、液流電池等儲能技術與裝備。掌握電池管理、結構設計、儲能機組群控等核心技術。研究突破高性能石墨烯及其復合材料。依托國家能源中長期戰略規劃,有序推進關鍵儲能裝備試驗示范工程,鼓勵后續項目采用自主研制裝備。
高效節能變壓器。重點生產和推廣高效節能卷鐵芯變壓器、非晶合金變壓器、智能箱式變壓器。重點研發節能型產品配套關鍵零部件技術,全面提升機電設備運行的能源利用效率。
綠色照明產品。重點發展大尺寸硅襯底等白光LED制備技術,加強單芯片白光、紫外發光二極管(UV-LED)、OLED等白光照明新技術及智能化控制研究,突破高光效、高可靠、低成本的核心器件產業化技術,提升LED照明器件及系統可靠性和智能化控制水平。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點發展節能環保型中高檔乘用車、高附加值輕量化節能載貨汽車、高技術高安全性多功能專用車,大力發展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等各類新能源汽車以及LNG汽車等節能環保型客貨運輸車輛,積極開發高性能發動機、自動變速器、制動系統、轉向系統、車身附件及安全系統部件、汽車電子、動力電池、驅動電機、電控系統等配套產品。推進充換電、加氣站等服務保障設施建設。
綠色建筑。重點推進綠色建筑設計方法、建筑可再生能源應用、智能建筑技術等先進綠色建筑技術的研究;重點發展建筑模塊化技術、高效節能新型墻體材料、超薄絕熱保溫裝飾材料;推廣低輻射玻璃、真空玻璃、鍍膜玻璃等高性能建筑玻璃,發展節能門窗、光伏光熱一體化玻璃制品、輕量化節水型衛生陶瓷生產及應用配套技術;開發適應“海綿城市”建設需求的新型透水、高—強地面建材,增加城市涵養水分能力;發展適用于農村的先進環保建材。
(二)先進環保產業
大氣污染防治技術和設備。突破焦化、日用玻璃等行業煙氣低溫脫硝技術,提高機動車尾氣處理設備壽命和污染物聯合脫除效率,加速發展揮發性工業有機廢氣回收治理技術和成套裝備,突破水泥、焦化等高污染行業超低排放關鍵技術。
水污染防治技術和設備。根據國家地表水考核全指標達標要求,按照“治用保”流域治污策略,重點發展城市污水提標改造和系統優化及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技術與設備、重點高耗水行業節水技術、污水再生利用技術,重點突破高鹽廢水、高濃度有機廢水、含重金屬廢水處理技術和設備。研究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模塊化技術,發展規模化畜禽養殖場糞污收集、資源化回收利用和達標排放技術與設備。推廣應用膜分離技術、膜法重金屬脫除、膜生物反應器污水處理、污泥脫水處理技術等。
生態環境保護與土壤修復。重點發展地下水污染監測及控制修復技術、地表水體生態修復及河道、灘涂底泥修復技術,根據不同土壤性質研究土壤微生物修復、植物修復、化學法修復技術。
研究礦區塌陷區土地復墾技術及污染場地修復技術,開發土壤生態修復調理礦物功能材料制備及應用技術。
垃圾及危險廢棄物處置。重點發展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生活垃圾智能分選、垃圾發電、垃圾焚燒尾氣超低排放、無機危廢安全處置、有機危廢富氧催化焚燒及等離子分解、快速放射性環境監測系統等技術裝備。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