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13 13:20
來源:北京市人民政府
在源頭排放登記方面。東城區、西城區、海淀區建立了分類小區廚余垃圾運輸車輛管理臺帳,運輸車輛上配置稱重設備,實現了在小區桶站源頭稱重計量。朝陽區建立了廚余垃圾量確認制度。石景山區制定實施了廚余垃圾收集登記及分出量考核制度,分類小區的廚余垃圾在進入分類垃圾樓或廚余垃圾運輸車輛時,需按照小區名稱進行登記,并對比該小區日均廚余垃圾占比的考核要求,對垃圾分類企業或物業單位進行考核獎罰。
在避免混裝混運方面。東城區、西城區、朝陽區建立了專門的廚余垃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作業隊伍,通過專業化作業單位向社區延伸,定時定點收運,逐步替代原來主要由物業公司聘用的“低、小、散”的非正規收運隊伍。海淀區實現了對廚余垃圾收運車輛作業的全過程數字化和信息化監管,保障了環衛部門嚴格按照標準落實廚余垃圾分類運輸工作。通州區創新收運模式,實施餐廚車+密閉式壓縮車同時作業模式,讓市民實際目睹“干濕”垃圾分類收集和運輸。大興區指定區環衛中心、鎮下屬運輸企業等單位對廚余垃圾進行單獨收集和運輸,并與物業單位協調,避免將其它垃圾與廚余垃圾混裝混運。順義區由區環衛中心成立了“綠色車隊”,負責示范片區內所有強制單位和居住小區廚余垃圾的清運。
在大件垃圾處理方面。石景山區初步探索形成了大件垃圾收集、消納長效機制。區城市管理部門與專業公司簽訂大件垃圾清運、消納處理合作協議,在指定位置安排放置大件垃圾回收車箱,由各街道負責收集小區內的大件垃圾至回收車箱,統一清運處理。平谷區在垃圾分類小區設置大件垃圾暫存點,居民將大件垃圾運輸到指定位置;同時還可通過電話預約,回收車輛每周五定期進行大件垃圾收集運輸,方便居民投放。
在全區域試點方面。延慶區將“干濕分開、資源回收”作為基本目標,制定了區垃圾分類實施意見、機關單位強制分類方案、工作標準和流程等,建立了監督檢查機制;成立了垃圾分類三級工作組,區垃圾分類治理領導小組負責統籌全區垃圾分類工作,街道成立以主管領導為組長的街道工作組,負責街道垃圾分類具體工作的實施,居委會為第三級工作組,負責示范片區創建等垃圾分類工作的基層宣傳、引導、推廣、實施等工作;開展了源頭排放登記系統開發、搭建和試運行工作。下半年以來,延慶區對干、濕垃圾從源頭排放,開始了計量登記。通過在百泉街道國潤家園小區建設垃圾分類小屋一座,并開展了垃圾分類積分獎勵活動和垃圾分類宣傳活動,該小區260戶居民已注冊開卡206戶,居民參與分類投放積極性、正確投放率、廚余垃圾分出量均顯著提高。
編輯:劉影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