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2-08 09:03
來源:中國水網
作者:王立章
在環保管理趨緊、環保標準趨嚴、環保設施穩定運營越來越被看重的形勢下,環保的技術時代來了!而透過客戶的界面進入用戶的服務流程,修煉成真正的“用戶型企業”,將為中小環保企業打開新的市場空間!比如有的設備企業開始尋求以自身的核心設備嵌入用戶的流程中,通過延伸服務將客戶捆綁在一起,同時挖掘新的為用戶服務的機會,借此整合更多的“客戶型企業”資源,為用戶服務,并時刻注意,適當推動用戶界面的不斷后移并及時跟進,牢牢把握用戶的第一界面,因為這將成為未來競爭的主戰場!對于當下盛行的PPP項目,其實也是一樣,如果你等著招標信息再去投標,或者說政府提出要求后你再去應對,那可以認為你基本上是在“客戶層面”在運作,你的優勢及未來項目利潤都會受限,甚至只是去陪個標!而如果先期就從用戶入手,深刻解讀這個城市或地區的問題、痛點和需求,市長、書記整天為什么事撓頭,然后針對性的提出你的方案來激發需求,你就有優勢進行項目的規劃和設計,然后再分解出各個PPP項目進行招標,你就成為正整合者而非被整合者,“用戶型”在整合“客戶型”。
想當年,碧水源董事長文劍平就是靠這種理念,通過給市委書記寫信的方式拿了很多項目,當年這些信加起來足足有兩尺厚,這還不包括隨信附上的相關文件資料,比如云南的一個項目,他先是做了大量的研究,然后給當地的市委書記寫信,力證當地的污水處理應該按照碧水源的技術方案來做。就是這封信起了作用了,該市派了兩個處長到北京來了解情況,并請文劍平到云南去一趟,當時文沒答應,認為他們不重視。后來,該市派出了副市長帶隊的考察組到碧水源調研、接洽,并承諾文劍平到云南后,該市的書記一定親自接見,商談合作事宜。文劍平這才答應過去,再之后,項目談得很成功。
對工業環保治理領域也是一樣,現在還是群雄逐鹿、各自紛爭的時代,雖然我們服務的對象宏觀上看是一樣的,都是某個工業企業,但微觀來看,你深入企業的深度和你嵌入企業流程的程度以及在企業流程中服務的點數,將決定你是“客戶型”還是“用戶型”,可以想見,“用戶型”有一天會整合“客戶型”,甚至取代,在未來工業第三方運營日臻成熟的道路上,“用戶型”依賴其對企業的熟悉程度以及與企業生產工藝的無縫連接而有望快速成長為第三方運營商而整合更多的“客戶型企業”。
以上談到了“客戶型企業”和“用戶型企業”的區別和聯系,兩類企業再抵御市場風險方面,顯然后者更強,但若抵御更大的風險比如社會風險,則還需成長為“社會型企業”。為什么那么多的企業都想進入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燃氣、供水、污水、垃圾、供電、供熱等等?因為這和社會以及人民大眾是毛細血管級的聯系,是人民所必需的,夸張的地說,如果沒有顛覆性的技術出現,這類企業將和人類的壽命一樣長。誠然,不是誰都有成為這類企業的基因,但也不阻礙你成為“社會型企業”,中小企業可以思考如何與周邊的社區、鄰里百姓更多融合,企業是否設有開放日接待周邊居民,增進了解和互動;是否考慮將舊廠房舊設備騰挪出來作為社區學校的實驗基地;公司的停車場晚上免費開放周邊居民等等。這也是企業社會責任的一部分,其實企業不必將社會責任做的得太遠,為災區捐款啊,貧困地區扶貧啊,周邊就有很多你可以做到的,且舉手之勞。你融入周邊社區和百姓越深,社區和百姓越離不開你,你也有一份責任將企業做好,這樣榮辱與共,水乳交融,不但你的一些做法對周邊鄰里有一點影響,大家也會諒解,同時一旦有什么風吹草動,事態變遷,你就有優勢可以受到特別照顧,因為你融入社會更深,這對于規模越來越大的企業尤為重要。
另外,有特殊功能的企業還可以為周圍社區乃至一座城市做更多更大的事,這樣這座城市才離不開你,比如在工業企業全面退出北京的大背景下,水泥生產作為重污染企業基本都已搬遷,而北京水泥廠和琉璃河水泥廠一南一北卻能保留下來,主要是因為它們承接了北京城的社會功能,即危險廢物協同處置,使它成為北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為了打贏藍天保衛戰,很多城市特別是2+26通道城市在治理霧霾上加大力度,很多重污染企業都面臨搬遷的問題,到底誰搬?我覺得企業的社會融入程度或社會化程度將起很大作用,。鋼鐵企業利用自身余熱能否低成本或免費為周圍社區供暖,加強污水深度處理,為城市河道補水或城市綠化供水,自備電廠消納城市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將城市污水處理廠的出水深度處理后做工業用水等等,這就需要企業將周圍的社區和居民當成用戶,利用“用戶型思維”去思考和挖掘用戶需求,誰先找到融入社會的模式,率先成為“社會型企業”,誰就在產業轉型升級的大潮中占得先機,而做到這些完全可以自然而言,只要你的心系所在!
前面為了論述方便,將“客戶型”和“用戶型”“社會型”特別分開來闡述,其實三者有時界限清晰,有時卻很模糊,甚至混為一體,所以需要比辯證來看,這里分兩種情況:一種情況企業面對的就是客戶,用戶在產業鏈的盡頭,離得很遠,但這并不影響你跨越產業鏈去貼近用戶,通過為用戶提供更好、更多的服務而鞏固你在產業鏈的地位,或者干脆依靠用戶的粘性和對你的信任和依賴而重構產業鏈,你可以成為用戶第一界面來整合其他“客戶型企業”;另一種情況是企業面對的本來是用戶,可是企業將其當客戶看待,如果沒有突破客戶邊界而進入用戶的流程,那你最終還是“客戶型企業”,有一天會被“用戶型企業”整合或替代。所以“客戶型”和“用戶型”不是一層不變的,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關鍵在你的理念和思考,你隨時可以將“客戶”變成“用戶”,或者甩開客戶進入用戶的內心世界。即使是“社會型企業”也需要“用戶型”思維才能持續保持優勢,否則也會退化成“客戶型企業”。或者說客觀世界里也許沒有區分,區分在你心里,而境界就完全不同了!
最后特別說一下“社會型企業”的現實意義,其實其內涵就是做好主營業務并成為“用戶型企業”后,更多考慮為社會服務,與周邊和諧,這和十九大提出的“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其實是一脈相承的。由此來看,“為人民服務”其實不是一句口號,而是 “社會型企業”所需有的初心和使命,所謂“不忘初心,方得始終”,由此看來,“用戶型企業”可以抵御更大的商業風險,而“社會性企業”則能擔當更大的社會風險,企業如果能做到這兩點,并且發自內心且順其自然而不扭曲,那離基業長青也就越來越近了!
編輯:徐冰冰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