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28 09:16
來源:中國固廢網
作者:洪翩翩
今日(11月27日)早間,中國固廢網獲悉,蘇州市吳中區人民政府網掛出《蘇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提標改造項目環境影響評價第一次公示》,公示內容顯示,該提標改造項目完成后,蘇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規模達6850t/d,總投資約33.2億元。
公示顯示,本項目建設內容包括:
1. 新建 “6×750t/d+1×850t/d”焚燒線及配套設施;
2. 對現有焚燒三期的3×500t/d焚燒線進行煙氣處理工藝技術改造;
3. 停運拆除現有一、二期“3×350t/d+2×500t/d”焚燒線及相應配套設施。
項目建設單位為光大環保能源(蘇州)有限公司,環評機構為江蘇環保產業技術研究院股份公司。待項目整體實施后,焚燒廠煙氣污染物排放總量較目前均有不同程度減少,七子山地區實現原生生活垃圾全量焚燒、零填埋。公示時間:2017年11月27日至2017年12月08日。(詳情見附件一)
三期建成日處理規模3550噸
蘇州垃圾焚燒提標改造項目是在蘇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的基礎上進行的,因此,中國固廢網將時間倒回十年前,一起深8下這個日處理量即將達到6850噸的大型垃圾焚燒項目。
據悉,蘇州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由一、二、三期工程組成,位于江蘇吳中區。
2003年9月,蘇州市政府與光大國際簽署了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項目BOT合作協議,項目特許經營期為25.5年(含建設期)。2006年7月,蘇州垃圾焚燒發電一期項目建成并正式投運,一期規模為1050噸/日,配置3臺350噸/天機械爐排焚燒爐,2臺9兆瓦/小時凝汽式汽輪發電機組,采用半干法加布袋除塵、活性炭吸附的煙氣治理技術,煙氣排放執行歐盟I號標準。蘇州市生活垃圾處置格局由傳統的、單一的填埋處置形式,轉變為“填埋為主、焚燒為輔”的形式。
在此基礎上,為最大限度地保護環境,提高環境承載能力,更好地實現可持續發展和循環經濟建設,2005年7月,光大國際于蘇州市人民政府簽約并共同揭牌光大靜脈產業示范園,該產業園位于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木瀆鎮七子山垃圾場北側、寶帶西路南側,規劃5.2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區1.4平方公里,緩沖區1.8平方公里,保障區2平方公里,目標是建成一個集中處置城市工業、生活垃圾的示范性環保產業園。
三年后,2008年2月,垃圾焚燒二期項目開工建設,并于2009年5月建成投運。二期項目建成后,處理規模為1000噸/日。年處理生活垃圾100萬噸,上網電量2億度,蘇州市生活垃圾處理實現了“焚燒為主、填埋為輔”。
2010年3月18日,光大國際與吳中區人民政府再次簽署協議,增加投資20億人民幣,用3-5年時間完成包括生活垃圾焚燒三期、環保教育基地及市民生態體驗館、市政污泥處置、汽車拆解、建筑垃圾綜合利用、太陽能發電及風力發電示范項目等十余個項目的建設。同年12月21日,光大國際與蘇州市政府再次簽署特許經營協議,擴建生活垃圾焚燒發電三期工程,2011年5月30日,蘇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項目三期工程奠基儀式正式舉行。三期工程建設規模為1550噸/日,并預留500噸能力。2013年1月,項目三期投入商業運行。至此,蘇州市生活垃圾基本實現“全焚燒、零填埋”。
三期建設完成后,蘇州市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設計日處理規模為3550噸,年焚燒生活垃圾150萬噸,上網電量4億度,是當時國內已經投運的最大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之一。項目采用國際先進的機械爐排技術,焚燒爐、煙氣凈化系統、自動控制、在線檢測等關鍵設備均采用國際知名公司成熟產品,煙氣排放指標全面達到歐盟2000標準,二噁英排放小于0.1納克毒性當量每立方米。
為配套焚燒廠的建設,蘇州市政府與光大國際繼續采取BOT方式先后建成了沼氣發電、危險廢棄物安全處置中心、垃圾滲濾液處置等項目。同時,在政府的主導下,餐廚垃圾處理等其他固體廢棄物處置項目也相繼落戶該區域內。這些項目相互配套形成了一定的集約效應和循環效應。
提標改造項目使日處理能力再增近一倍
根據環衛科技網消息,截止2016年初,蘇州市區擁有垃圾焚燒發電廠和垃圾填埋場各一座,其中,垃圾焚燒可處理原生生活垃圾量超4000噸/日,年處理量約155萬噸,即上文所述的蘇州垃圾焚燒發電廠;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場剩余庫容還可以填埋生活垃圾約為100萬噸左右。近年來,蘇州生活垃圾產量和增量給市區的垃圾處置終端仍然帶來了巨大壓力, “垃圾圍城”仍成現狀。因此,蘇州市計劃在未來三到五年實施市區生活垃圾處置“6+2”工程項目。
所謂“6+2”,是指6個項目工程和2個管理機制。其中,6個項目工程包括光大環保(蘇州)有限公司的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提標改造項目,城市生活垃圾分類處置試點項目將新增中海御湖熙岸、莫舍社區、凱旋花園等3個市級試點項目和16個區級試點項目;農村生產生活垃圾分類試點項目,包括4個市級試點和167個縣(市)、區級試點項目;餐廚廢棄物處置項目,包括蘇州工業園區餐廚及園林綠化廢棄物處置項目、高新區和相城區餐廚廢棄物處置項目和潔凈餐廚廢棄物處置廠提標改造項目;七子山生活垃圾填埋場改造提升項目,包括污泥塘改造、靶場搬遷、原填埋場提升改造等5個項目;生活垃圾轉運站規劃建設及收運車輛更新項目,姑蘇區范圍內30座小型生活垃圾轉運站將由5座大(中)型轉運站代替,垃圾運輸車全面淘汰黃標車,收運設備全面轉型升級。
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提標改造項目作為“6+2”工程項目的重點工程之一,備受蘇州市政府重視。2016年6月13日,光大國際與蘇州市政府簽署了框架協議,在蘇州市提標改造小組的全面推進下,相關工作按計劃有序進行。年底,提標改造項目調研會議召開,專題研究落實蘇州市政府關于今年市區生活垃圾處置“6+2”工程相關指示要求,并加快推進市區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提標改造項目建設,蘇州市副市長出席。
編輯:程彩云
版權聲明: 凡注明來源為“中國水網/中國固廢網/中國大氣網“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表、音頻視頻等,版權均屬E20環境平臺所有,如有轉載,請注明來源和作者。E20環境平臺保留責任追究的權利。